三国:克复中原子虚笑乌有

第135章 刘备的龃龉

  诸葛巡突然来这么一句,刘璃可谓又羞又恼。

  她怔怔地看了眼手中白净巾帕,忽然往脸上胡乱一抹,将涕泪尽数擦上,嚯地扔给诸葛巡,旋即头也不回地回船舱了。

  这……

  诸葛巡两指捏起,露出一个嫌弃的表情。

  “看在你赠银甲的份上,不与你一般见识!”

  将之随意收起,诸葛巡再度望着江景。

  淯水汤汤,流经南阳盆地,自北向南毫无险阻,河道开阔通畅,几乎无甚水患。

  两岸皆是一望无垠的良田,如此优渥的环境,确实得天独厚,也难怪南阳能生养数百万人口。

  一郡之地,堪比别处一州。

  可惜自袁术占据南阳以来,掠夺性地攫取南阳生力,南阳至此进入动荡时期。

  刘表收复后,未有多久又接连遭遇张济张绣,曹操曹洪,一直动乱不止。

  南阳每日有人逃到荆襄,经年累月,人口大大减少。

  是个风水宝地,谁都想来咬一口。

  诸葛巡深吸一气,充沛水汽之中带着淡淡淤气,也不知是江味还是自己身上的味道,这种味道倒与水田中干活时相似。

  舱内又走出一道身影,左右张望一番,目光停在诸葛巡背影之上。

  刘备稍稍扶了扶发冠,抚了抚衣襟,迈步上前。

  “是诸葛先生啊,可是在欣赏淯水景致?”

  诸葛巡回眸,正见朝自己拱手的刘备,便也施手还礼。

  “刘豫州。”

  “备觉得舱内气闷,便出来透透气。”

  “巡也一样!”

  两人相视一笑,而后走到女墙边,两人突然都沉默住了。

  诸葛巡在找话题。

  刘备也在找话题。

  对刘备来说,诸葛巡之名,也是头一遭听说,先前他在徐州,倒是听糜竺说起过琅琊诸葛氏,以及诸葛玄,诸葛氏举家迁徙之事,也是略有耳闻。

  令刘备诧异的是,短短数年时间,诸葛氏不仅在荆州站稳脚跟,还能与刘表走得如此亲近。

  怎么看出来的?

  刘备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

  荆州女公子,刘表之女刘璃,对诸葛巡可谓言听计从。

  刘表外甥张允,皆以诸葛巡意见为先。

  校尉魏延和文聘,更是对诸葛巡推崇有加。

  种种迹象表明,诸葛巡在荆州地位不低。

  然而当他向张允了解诸葛巡时,得到的答案却是:诸葛巡不过一介白身,别说官位,连孝廉都未举。

  这样一個人,刘备还真不知聊什么好。

  要不,再致个谢吧。

  “此次与张将军北伐失利,多亏先生及时赶到,现在想起,备尚有余惊。”

  “刘豫州征战多年,毋论多大风浪都见过,何须过谦。”

  “让先生见笑了,方才与立公谈及先生,立公对先生能短时间立足荆襄,推崇备至,我等修书求援,没想到竟是先生来援。”

  刘备寒暄式的感激通常容易拉近关系,这个时候的汉人很吃这套。

  可惜他遇见了诸葛巡。

  诸葛巡沉默着,话太腻了,不好消化。

  刘备说了一堆,又提张允,又提自己的创业故事,又再次感谢,又说讶异与惊喜。

  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他又该怎么回呢?

  所以诸葛巡不喜赴宴,不喜交际,具体一些说就是不喜这些装腔话势。

  倒不是说刘备如何,是大家几乎都这样,张允也是,刘表也是。

  对比一下,他还是更倾向刘璃那般直来直去的沟通。

  自己擅长干的事也是一板一眼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地收粮,卖货收钱。

  云里雾里的东西,诸葛巡一直是让三弟诸葛亮去周旋的。

  刘备见诸葛巡不做声,便也两手扶着女墙,自顾看着沿岸风景。

  心中却是别有思绪。

  望着淯水汤汤,刘备犹记起,新莽时期,汉光武帝刘秀族兄刘玄,在淯水畔设坛登基,年号更始。

  后来刘秀承其志,中兴汉室基业。

  而如今,汉室基业再度到了岌岌可危之时,刘备一时倍感惆怅。

  两人静静伫立,船舷上又一阵沉默。

  “照这船速,半日就能到新野了。”

  诸葛巡突然说了一句。

  刘备一侧头,收起思绪。

  “新野安顿妥当,备便亲往襄阳拜见。”

  诸葛巡拱手笑笑,没有接话,自顾说着,“刘豫州再透会气,巡先回舱。”

  诸葛巡说罢便朝船舱走去,望着诸葛巡背影,刘备镇定的脸上也是浮现一丝费解。

  这诸葛先生,让自己觉得一丝龃龉,为什么呢?

  从见面开始,似乎也没有吃罪他才对。

  难道是因为他丢了徐州?

  毕竟琅琊诸葛氏,出自徐州嘛,自己没守好徐州,怪不得别人。

  诸葛巡回到舱内,也是长舒一口气。

  昔日听闻刘备提前来了南阳,他倒挺喜闻乐见的,可没想到亲自见了以后,也不知道该如何与他相处了。

  “顺其自然吧!”

  “主君!”舱门外一声呼唤,诸葛巡也没关着,一听就是魏延的声音。

  “是文长啊!快来坐。”

  魏延大步入内,倚着案一坐。

  诸葛巡瞧他模样,与离去时比,粗糙了一些,胡须拉碴的。

  “文长历来可好?听闻你立了不少功劳,这次回襄阳,怕是要升裨将了。”

  “魏某有今日,全仗主君栽培与提携。”

  魏延很清楚,他不过区区一介蛮夫,孔武有力之人,军中不少。

  若不是诸葛巡推荐,他根本没有出头机会,即便从军,还是无名小卒,不知死于哪场战斗。

  光推荐还不够,他之所以能立功,全仰仗主君给的各种神兵利器。

  若没有车阵与连弩,哪来一次次的立功,若没有大黄强弩,如何诛杀曹洪,挡住张绣,最终博望突围,也是全倚仗大黄强弩的超远射程。

  诸葛巡笑笑,也没有客套,默许魏延的态度。

  荆州内部成份复杂,诸葛巡不得不留一手。

  他向刘表推荐魏延,刘表也力挺魏延,

  双方默契搭台,魏延将这出戏唱得很好。

  刘表也不吝啬,出手就是一个营校尉。

  否则,就这人情世道,凭借魏延自己,即便魏延有战功加身,什么校尉裨将,也不会轮到他。

  唯才是举这一点,现在也就曹操那做得还过的去。

  “杨亮以及那帮部曲,如何了?”

  “主君放心,弟兄们虽混在军中,但他们犹记得自己是诸葛氏之人,杨亮那厮还经常念叨,还是隆中伙食好!”

  诸葛巡朗声一笑,“倒似亮仔为人!”

  诸葛巡心情大好,表示没有白疼他们,人心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