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一场夜雨
李烁先是给一星和二星武将每人召唤了十个士兵,现在村子里住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了,每个村子上限在三百人左右,李家村已经有了一百人,王家村和张家村也有五十人左右。
更多的士兵可以保障村子的安定,而且万一有洪涝灾害也可以最快速度调兵去抗洪救灾,别的不说,二百多个士兵哪怕只是组成人墙都很有效果。
【木材-1230、铁矿-860、粮草-2350】
还剩下1440的铁矿,可以补充144个骑兵。
李烁先把战斗损失的二十个名额补齐了,然后平均给每人的队伍增加到180人。
【木材-270、铁矿-1350、粮草-1755】
剩下的90铁矿留着以防万一,李烁先没有动用它们。
提醒了李通三人这几日可能会下雨,最后一个土匪寨可以暂缓进攻,以防在天气的影响下马失前蹄。
但如果他们三人有把握的话,也可以前去剿匪,由他们自己判断。
这场雨蓄力了一整天,最终在半夜下了起来。
李烁被一道惊雷轰隆的声音劈醒,就听见房顶上雨滴砸得噼里啪啦作响。
凌晨两点多,这雨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李烁先是查看了守着堤坝的四个武将,因为是三班倒,白天一人带队值守,晚上两人一起,互相提醒下也还算精神。
李烁又叮嘱了他们一遍,一定要看好堤坝,不能马虎大意。
然后李烁在地图上查看李通三人的状态,他们应当是找到了休息落脚的地方,没有出现负面状态。
再看回村里,李烁发现已经住进一级民居的家庭都还好,除了有一点吵有些惊吓之外,没有别的问题。
那些刚落脚还没来得及修新房子的新村民,现在就有点不好过了。
破旧的房屋根本经不起雨水冲刷,滴滴答答往屋里漏水。
四个村子一共一百二十处房屋,其中四个建成了仓库,剩下已经建成一级民居的有五十二处,剩下将近一半还是老房子。
这两天新住进来的八户人家现在就面临着房屋漏雨的局面。
李烁心有不忍,给他们修建了一级民居。
【木材-400】
【Lv.1民居+8】
不过是一些要爆仓的木材,等过两天不下雨了再问他们收取也行。
不是有老话说救急不救穷,今天帮了这些人,希望他们能有感激之心,之后安居乐业,多创造一点价值。
原本破旧不堪的老房子一眨眼间变成了崭新的木屋,这些刚来到四村落脚的村民惊得连声呼喊有神仙。
惹得原村民们探头出来看了一眼,毫不意外地为他们解释:
“这是咱们李大人得了上天眷顾连带着咱们都沾了光,跟着李大人,以后的日子比这还好呢!”
李烁听了村民夸他的话,心里有些高兴,瞧着村里村外都没什么问题了,这才又睡了过去。
或许是因为下雨天无事可做,又或许是知道前一晚李烁睡得不好,冬雪早晨并没有叫李烁起床。
只是在李烁自然醒后,贴心为他递上了一直温着的粥。
每当这个时候,李烁就会感慨春花和冬雪的前东家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人。
经过一夜雨水的累积,原本温柔的一条小河流变得波涛汹涌。
李烁穿好蓑衣,又叫李九撑了伞赶往学堂,再次和各位老师傅们商量起引洪灌溉的设计。
一进门就见众多老师傅们眼袋都快耷拉到下巴了。
“各位老师傅们这是——昨夜大雨没休息好?”
李烁不解地问。
一群老头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吭声。
还是胡夫子最实诚,为李烁解答了疑惑:
“昨日在引洪灌溉一事上,各位师傅有不同的看法,晚上研讨激烈,没有注意时间。”
李烁来了兴致,什么不同的看法能让这些一辈子种地的农民变得和书生辩经一样,一吵就吵一晚上,他询问了胡夫子事情详情。
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些老师傅听到李烁要问,更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们分别住在王、张、李三村,难免在出谋划策时有一些私心。
胆小的,希望自己在的村子少引洪,胆大的,希望自己在的村子多引洪,那淤泥对庄稼是很有好处的。
李烁气乐了,这不是瞎胡闹吗?
引洪多少那是要计算要测量的,上下游谁多谁少、怎么引洪都是依据河流和田地情况决定,哪里是人说改就能改的。
“我叫你们来,只是给胡夫子和赵师傅帮忙,讲清楚每个村子田地的情况,查漏补缺以防万一,不是叫你们来吵架的。”
李烁询问了胡夫子和赵大壮,确定后续几乎用不到这几位村民了,就开口做了决定:
“等雨停了,我就叫人送你们回去,每人发三百铜钱的工钱。”
原本李烁给他们说的是五百铜钱的工钱,如今缩水到三百,几个老头都苦着一张脸,又不敢说什么。
而后的工作就顺利了许多,李烁帮着胡夫子按照设计一步步计算着工程量,赵大壮和几个村民时不时在旁边纠正两句。
胡夫子的孙子虽然疯疯癫癫的,但是其中大半的计算都是他一人完成的,即使李烁学过现代数学,算术速度和准确度都比不过他。
李烁感慨幸好收留了这爷孙二人,没有嫌弃这小孩子疯。
人家只是疯不是傻,比大多数人智商都高啊!
午后天晴,李烁付了1800铜钱,就把这些村民请走了。
剩下不多的内容只需留给小胡夫子去算。
这孩子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爷爷的影响,叫他“小胡夫子”时,他会有反应。
叫旁的名字或者称呼,他就不听了,只有爷爷叫他才管用。
李烁给胡夫子和赵大壮一人送了三斤米和一斤肉做报酬,赵大壮利索收下了,胡夫子却再三推脱。
他们吃住都被李烁包了,拿米和肉没什么用,李烁想来也是,答应下次采买时候,留意着如果有书籍,都买下来放学堂里。
胡夫子对这个报酬很满意,松口答应了下来,还询问李烁什么时候学堂开学,他等不及要教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