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神探缉凶(八十七)

“行,你都认对了。”部长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但这笑容却让人有些难以捉摸,其中似乎夹杂着复杂的情绪,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满意还是失望。

赤峰,这座位于祖国北疆的小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在全国众多的名城之中,它的名气实在是微不足道。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地方,却因为一个人而变得与众不同。

这个人,便是追踪专家马玉林。他的出现,让赤峰这座小城在全国公安干警的心中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存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圣地”。

一批又一批心怀壮志、渴望学习步法追踪技术的人,纷纷涌向赤峰,或者前往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只为能得到马玉林的指点。而马玉林自己,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像他这样一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好的大老粗,竟然会突然拥有好几百名学生。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也常常将那些本地区侦查难以深入下去的大案、要案现场上的犯罪分子的足迹,通过照片、石膏等形式寄到赤峰,请马玉林进行鉴定。不过,这些足迹大多都是单个的,给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请你想象一下,仅仅依靠一枚足迹,就想要对一个人的性别、年龄、身高、步法、体态,甚至其所从事的职业进行精准鉴定,并将这个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

然而,马玉林深知,现场留下的足迹往往是犯罪分子遗留下来的主要证据,甚至可能是唯一的罪证和线索。因此,做好单个足迹的鉴定工作对于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来说至关重要。

那些向他求援的单位,都对破案充满了急切的渴望,对他寄予了厚望。面对如此压力,马玉林深知自己必须在这个领域下大功夫,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与苗春青等人携手合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在一段时间内,上海市发生了多起歹徒入室盗窃的案件。公安部门通过对这些案件的综合分析,认定这些案件都是由同一个犯罪分子所为,于是决定并案侦查。

然而,尽管他们全力以赴,却始终未能成功破案。

就在这时,他们想到了马玉林。他们将在现场提取到的犯罪分子的足迹拍成照片,寄给了马玉林,希望他能够通过这些足迹,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关键线索。

马玉林接过那枚足迹样本后,目光如炬地反复端详、推敲,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深厚经验与精湛技艺,对足迹展开了一场抽丝剥茧般的深度剖析。

最终,他严谨且笃定地寄回了鉴定报告:此人身形挺拔,身高约莫一米七,体态恰到好处,不显臃肿亦不显瘦弱;从其步伐特征与足底压力分布推断,职业大概率是电工或是消防队员,且具备出色的登攀能力。

时光流转,不久之后,上海市公安局雷霆出击,成功将这名犯罪分子擒获归案。经核实,马玉林所鉴定的每一项特征都精准无误,分毫不差。原来,这名犯罪分子曾是一名消防队队员,后因严重违纪被开除,从此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无独有偶,南京市的一家电影院遭遇了盗窃案。案发现场,在入口处的桌子上,赫然留有一枚长达二十六公分的军用解放胶鞋足迹。南京市公安局的干警们迅速行动,运用专业的照相技术,将这枚珍贵的足迹完整提取。

随后,他们怀揣着破案的迫切期望,将足迹送至马玉林处,恳请他凭借其非凡的技艺,分析出犯罪分子的性别、年龄、身高等关键信息。

马玉林接过任务后,再次全身心投入其中。他时而凑近仔细观察,时而远观整体形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经过一番缜密的分析,他寄回了详尽的鉴定结论:此人为男性,年龄约在二十五岁上下,青春正盛却误入歧途;

身高一米六四左右,体态匀称适中;从其步伐习惯及鞋印特点推测,极有可能是复员军人。南京市公安局对马玉林的鉴定结论给予了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警力,依据这些关键线索展开地毯式摸排。

仅仅三天时间,这名犯罪分子便在警方的严密追查下无所遁形,落入法网。

北京维尼纶厂发生了一起盗窃案,放在金柜里的七百元现款竟然不翼而飞!这可让厂里的领导们急坏了,赶紧报了警。

公安部门迅速赶到现场展开调查。经过一番仔细勘查,他们在犯罪分子出去的地方发现了留在凳子上的两枚塑料凉鞋的足迹。这可是个重要线索!于是,他们赶紧拍照提取,然后将这些足迹送到了马玉林那里进行鉴定。

马玉林可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仔细研究了这些足迹后,得出了一些关键信息。根据他的鉴定结果,警方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排查工作。没过多久,他们就成功抓获了劳教分子张某某。

除了这起案件,马玉林还为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的公安部门送来的很多单个足迹进行了鉴定。他通过对这些足迹的分析,为犯罪分子“画像”,帮助警方快速锁定嫌疑人。

不仅如此,马玉林还为辽宁、吉林、江苏、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宁夏、青海等地的公安部门提供了同样的服务。在这十几年里,他和苗春青等人收到了外地和本地区送检的石膏、照片等单个足迹以及有关的物证,涉及的案件多达一千二百多起!

经过一系列艰难的调查和侦破工作后,最终证实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他们所提供的侦查范围和方向,在多达七百多起案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专家纷纷前来,希望能够为马玉林代笔总结他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