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神探缉凶(八十五)
马玉林果然不负众望,他顺着“罪犯”留下的足迹一路追踪,最终准确无误地来到了埋藏“赃物”的地点。
“就是这里!”马玉林站定后,毫不犹豫地指着一处地面,信心满满地说道:“挖吧!”
于是,人们纷纷扬起铁锹、举起镐头,热火朝天地挖掘起来。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一番努力,大家挖出了一个大坑,可坑里竟然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这回老马头可演砸啦!”人群中开始有人窃窃私语,大家都对这个结果感到十分惋惜。
马玉林自己也愣住了,他脸上的表情变得很不自然,显然对这样的结果完全没有预料到。
然而,最感到惊诧的其实还是这个模拟案的设计者们自己。因为就在头天晚上,他们明明亲手将那个装满石头的木箱埋在了这个地方,怎么会突然就不见了呢?
这下子,原本只是一场虚构的案件竟然变成了真实发生的案件。经过一番深入的侦查工作,真相很快就浮出了水面。
原来,那个神秘的木箱竟然是被一个住在附近的妇女给偷走了。就在昨天傍晚时分,这个妇女正在不远处的地方挖野菜,突然间,她瞥见有几个人正鬼鬼祟祟地将一个木箱埋在地里,然后匆匆离去。
这个妇女心生好奇,暗自揣测木箱里可能装着什么贵重或有用的物品。于是,当天晚上,趁着夜色的掩护,她悄悄地返回原地,将木箱挖了出来,并迅速搬走。
随着事情的水落石出,人们发现马玉林这次的判断依旧准确无误,他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胜利者。
马玉林的名声迅速传播开来,甚至传到了遥远的北京。当时的公安部长,也就是后来投靠“四人帮”的那个人,对马玉林的追踪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特别点名要求马玉林前往北京进行一场表演,希望能够亲眼目睹这位追踪能手的真本事。
远离喧嚣繁华的北京市中心,位于清河的警犬队显得格外安静。除了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这里几乎听不到其他声音。然而,今天的院子里却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一长溜排列着的十七八辆高级轿车,仿佛在默默地告诉人们,今天有重要的大人物光临这个平日里鲜有人至的地方。
深秋的靶场被警戒线围得密不透风,军绿色帐篷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持枪警卫的皮靴踩碎满地霜花。马玉林站在观摩席后,望着前排佩戴国徽的肩章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公安部部长深灰色中山装的第二颗纽扣微微发亮,那道金属光泽刺得他后颈发紧。
帆布包里的牛皮笔记本边角已经磨得毛糙,里面夹着二十七个真实案件的追踪记录,此刻却被苗春青新备的表演流程单压在最底层。
马玉林摩挲着泛黄的纸页,想起上个月在山村追凶时,自己趴在泥泞里比对足迹的狼狈模样,嘴角扯出一丝苦笑——那些浸透鲜血的脚印,可比今天精心布置的粉笔画痕沉重多了。
“师父,该咱们了。”苗春青的提醒让马玉林惊醒。他望着不远处模拟现场里,用白石灰勾勒的“尸体”轮廓,突然想起老家晒谷场的米袋,都是这样整整齐齐的方形。
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相机快门声,他下意识地用掌心蹭了蹭警服下摆,那里还留着上次抓捕时被嫌疑人扯破的线头。 当他俯身观察“伪造”的足迹时,皮鞋踩碎了地面的塑料假树叶,脆响在寂静的场地格外刺耳。
马玉林突然有些恍惚,眼前浮现出真正案发现场那些带着露水的杂草,还有沾着血迹的碎石。此刻头顶的探照灯亮得灼人,照得他看不清足迹的阴影——那些在月光下才能分辨的细微差别,此刻都被人造光源熨得平平坦坦。
“马同志,听说您能根据足迹判断嫌疑人情绪?”部长浑厚的声音从头顶传来。马玉林直起腰,后腰传来陈年旧伤的钝痛。他望着围观人群里若隐若现的闪光灯,突然想起年轻时被批斗时,那些刺向自己的聚光灯。
喉结滚动两下,他弯腰用树枝指着步幅:“这个‘凶手’走第三十七步时,脚尖微微外撇,说明...” 枯叶在指尖簌簌掉落,像极了他被消磨的热情。
表演结束时,掌声像潮水般涌来。马玉林望着部长伸出的手,腕间的老怀表指针正指向三点十七分——这个时间,本该是他带着徒弟在案发现场追踪的黄金时刻。握手的力道很沉,马玉林却觉得那热度不及泥土里带着体温的脚印万分之一。
警犬队的菜田位于一片开阔地带,菜田的西边是一块宽阔的空地,四周环绕着房屋和果园,这里便是此次表演的场地。
这一次,模拟案的设计者精心策划了一个“盗窃案”。只见两个人鬼鬼祟祟地从仓库里抬出一些东西,然后如惊弓之鸟般,时而急速奔跑,时而翻越围墙,时而又故意制造各种假象,妄图混淆追踪者的视线,最后成功逃脱。
然而,这一切都逃不过马玉林的眼睛。他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紧紧地跟随着盗贼的踪迹,一路追踪下去。马玉林的步伐稳健而有力,仿佛他与盗贼之间有着一种无形的默契,无论盗贼如何狡猾,都无法摆脱他的追踪。
就这样,马玉林一路穷追不舍,一口气追出了三里地,终于将盗贼和被盗的物品一并擒获。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站在一旁观看的公安部长和他的同事们,将这一切都尽收眼底。他们对马玉林的表现频频点头,表示非常满意。
表演结束后,公安部长和副部长、三局局长等领导亲自接见了马玉林和苗春青。马玉林身着一套藏青色的料子服,这套衣服是赤峰县公安局特意为他定制的,花费了整整三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