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哼哈大王

第一二一五章 河口

“三十八辆银车?一共多少银子,可清点过?”

听说追回了三十八辆银车,杨振在略微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还有一些小小的激动,连忙追问。

这个回来报信的亲兵把总,见杨振询问,抬头看了看左右,见室内只有杨振以及两个站在附近的侍从,其中一个还是他家总兵的亲弟弟,当下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

“祖总兵叫小的带人清点了,一共三十八辆银车,每辆车上都是装了十箱,一箱是整整好好的一千两,小的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银子——”

“据你们估算,被清虏护着带过汤河的银车大概有多少辆?”

听完这个亲兵把总的报告,杨振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

那笔高达两百万两的购粮银子,几乎可以肯定是被阿济格的大队人马带着身边了。

对杨振来说,他不怕被阿济格带着走,就怕他们半途给掩埋了,或者干脆推到某处河里了,那就麻烦了。

一旦那样,阿济格的大队人马就能轻装上阵了,不管其接下来是渡河北上,还是回身作战,战场的主动权就将重新回到阿济格的手里。

这是杨振最不希望看见的局面。

但如果阿济格舍不得丢下那两百万两银子,执意要带着银车走,那么即便杨振在辽阳城内耽误了一些时间,也仍然有机会追上阿济格,然后再赢一场。

而这一点,也正是杨振敢于花费许多时间留在辽阳城内一边处理各种善后事宜,一边等待祖克勇消息的缘由。

那么从目前的情况看,阿济格显然是有点利令智昏了,他显然并未在撤离的路上丢下那笔沉重的银子。

“回禀都督,我们一路上抓到了不少俘虏,尤其汤河西岸,抓获了不少车夫马夫,凡是会说咱们话的,都剪了辫子留下了,从他们嘴里,咱们问出了不少消息。”

祖克勇派来报信的亲兵把总,听了杨振的问话,一边想着,一边继续说道:

“清虏随军的银车,一共是二百一十二辆。据说清虏大官非常看重这些银子,一辆银车也不许他们掉队。我们赶到的时候,除了陷在泥里被我们缴获之外,过了汤河去的当有一百七十多辆,对,当有一百七十四辆。”

“还有一百七十四辆?”

听完这个名叫郭升的祖克勇亲兵把总的报告,杨振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

银车数量超过了预期,想必带走的银子也超过了预期。

兴许是阿济格从那时开始就不看好辽阳城的守城之战,所以把辽阳旗仓里库存的其他银子,也一并带走了吧。

怪不得他们出城了一个白天,竟然没有找到往北渡河的良机。

带着这么多沉重的银车,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过个小小的汤河都挺费劲,就更别说渡过太子河了。

汤河是太子河南岸的一条支流,由南往北流,距离辽阳城六七十里,正好挡在从辽阳城向东的道路上。

想到过了汤河再往东的地形,杨振干脆叫祖克祥他们把从萨穆什喀总管府里搜罗的舆图取了过来。

几个人给他打着油灯,细细研究了一番。

过了汤河往东以后,地形非常复杂,几乎都是浅山丘陵地带,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南北走向的河流,它们都是太子河的支流。

其中有一条小河,标着“甜水河”的名字,其汇入太子河的地方,正是太子河在汤河以东地区形成的几字形流向的最南端。

过了这条所谓的“甜水河”再往东,就将彻底进入山高林密的千山山脉之中,并且也将接近杨振麾下金海东路北线和安东西路南线的前沿地区。

杨振从地形判断,阿济格可能不会再过“甜水河”继续往东,同时有极大的可能会在“甜水河”以西往北冒险渡过太子河的上游。

杨振判断的依据,当然不是阿济格会害怕自军金海东路北线,还有安东西路南线部署的那些兵马。

他的依据很简单,就是地形地势。

阿济格麾下还有一万多清虏的骑兵,这一万多人搁在往常那就是一支任何人不能忽视的战场主力,足以应对一场大规模的战事。

当然了,即便杨振已经收复了辽阳城,阿济格带走的一万多骑兵,对他来说也仍然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杨振丝毫也没有小看他们的心思。

但是现在这支力量却很难真正发挥出他们的优势。

一个是进入山区之后,地形地势对骑兵并不算有利。

另一个他们所携带护送的大批银车,会严重削弱他们最大的优势。

骑兵最大的优势是速度,一旦丧失了速度,其优势将荡然无存。

杨振从郭升的嘴里,再次确认了阿济格大队人马的去向,于是刚刚处理好辽阳城内善后事务的他,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当天夜里,已经将近亥时,杨振叫人传令给太子河上的严省三,命他亲率一支以中小船只为主的船队,连夜沿太子河航道往东,不管是使用风帆,还是桨手,又或者干脆使用纤夫,都要保证在明日上午抵达甜水河口以西河段,最好赶上停留在汤河口附近的祖克勇的人马。

与此同时,在次日一早,才过寅时不久,东方刚刚发白,杨振留下杨珅、张天宝坐镇辽阳城,由他本人亲率张国淦火枪团营主力,并以南褚的察哈尔营、白尔赫图的叶赫营为先导,在郭升及其小队的领路下,出城往东赶去。

人人皆有马匹,行动速度很快,不到两个时辰的功夫,杨振一行八千余人浩浩荡荡的抵达了汤河口的苇子沟。

此时已到了辰时,新生的朝阳也爬到了东方的山峦之上。

祖克勇及其所部主力,约三千多人,早已经过了汤河,继续追击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跟踪阿济格的人马往东北方向去了。

但是那三十八辆银车不好携带,祖克勇在汤河口西岸的苇子沟,留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就地守卫。

杨振抵达之后,先让张国淦分出一哨火枪手接管了银车,然后带着其余主力人马以及祖克勇留下的几百骑兵,径直涉水,渡过汤河,跟着前面大军行进留下的痕迹,继续追踪而去。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九日上午,巳时已过,将入午时,刚刚抵达“甜水河”附近,正小心翼翼沿着河西道路往其下游河口处行进的杨振,在一片嘈杂的水流声与马蹄声中,隐约听到了从北方数里外传来的隆隆炮声。

叫停行进的人马,驻足细听之后,杨振一行人确认了方位。

随后各支人马再无迟疑,不惜马力,朝着“甜水河”北流汇入太子河的河口方向猛冲而去。

杨振一行八千多人,来的正是时候,若是他们再晚来半个时辰,整个局面或许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甜水河”流入太子河主河道的河口附近,虽然也处在群山环绕之中,但却是一片相当开阔平坦的山间河谷地带。

由于河水汇流,所以水面开阔。

但是,此地水面开阔的同时,河水却相当清浅,加上遍布卵石的河道,河水流过泛起一道道白色浪花,确实易于大批人马涉水而过。

如果不是因为阿济格的大队人马里面,夹杂着小二百辆沉重的银车,即使下游附近的河面上已经出现了几艘金海镇的二百料战船,那也挡不住他们过河。

因为两河汇流后的下游水量并不小,金海镇的二百料战船可以通过拉纤的办法逆流进入主河道水深的地方,但是距离阿济格精心选择的渡河地点,却隔着不小的距离,只有船上的重炮能够打到。

但是严省三指挥的船队在过了汤河口后,太子河的水量减小不少,继续沿着太子河主河道逆流而上实在困难。

即便是四百料战船,在过了汤河口后继续逆流东行,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面对杨振下达的死命令,严省三根本耽搁不起时间。

所以,过了汤河口不久,就在艰难抵达汤河口东北十几里外的“芦苇河”河段后,果断放弃了编队行进。

四百料战船以上,包括四百料战船在内,一律就地停泊,分派人手登岸,全力保障十几艘二百料战船和平底沙船东进。

如此一来,他们的先头队伍总算赶在杨振要求的时间抵达了甜水河口附近,但是火力尚可的四百料战船,却一艘也没能带来。

而率先抵达的四艘二百料战船,每艘船上只有一门崇祯十四年款的克虏定辽大将军重炮。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款相对老旧的重炮,也能使用开花弹,而且他们随船带来了足够这四门重炮使用的开花弹。

严省三带着先头队伍抵达河口附近的时候,阿济格的手下正在用马匹拖拽优先渡河的银车进入河道。

而一直如同跗骨之蛆一样尾随在阿济格大队人马身后的祖克勇、葛朝忠、敖日金的队伍,也已经对着要过河的清虏发起了新的进攻。

阿济格把护送银车过河,放在了优先位置,同时将其麾下的主力放在后面阻挡追兵。

若非如此,其麾下大队人马,恐怕早就一冲而过了。

而严省三带来的区区四艘二百料战船,区区四门重炮,最多只是给他们造成一些人马的损失罢了,根本拦不住他们主力过河。

而问问恰恰在于,阿济格始终想着把随军带出来的大批银车送到太子河的北岸去。

而且,这批银车他一路上随军带的越久,他就越是舍不得丢给杨振的人马。

前面花费了那么大的功夫,才把银车带到了这里,现在丢下不管了,那之前搭进去的功夫不是全都白费了吗?

然而,他越是这样想,局面对他就越是危险。

随着杨振率领的大批增援队伍的突然出现,太子河南岸甜水河口以西原本打得难分难解的战场,迅速呈现出一面倒的态势。

“王爷,他们的援兵来了,看架势怕有上万人的规模,而且都是马兵,现在局面对我们不利,我们必须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