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不可小瞧人任何星级文明!继续爆产能!(求订阅)
“缴获?!”
几个人猛地站起身,惊讶地盯着全息数据。
这个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炸开了锅。
人类摧毁星盟战舰是正常的,但是蓝皮人摧毁星盟舰队,这也太令人震惊了吧?
星盟,就这么不堪一击吗?
战胜敌人都够厉害的了,蓝皮人靠着人类的支援,不仅战胜敌人,还缴获战舰,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蓝皮人怎么做到的?这太匪夷所思了。
“是的,大家没听错。”分析师肯定地重复,“他们的确缴获了星盟战舰。”
他的声音也微微提高:“不过和大家所认为的正面战斗不一样,他们是靠星盟的疏忽大意,他们抓住了机会,突入战舰内部,直接展开了斩首行动!”
会议室内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说呢!”
“怪不得,原来还是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大家的议论声叽叽喳喳的响起
每个人脸上都是如释重负的表情!
不过也有不少人被亚尔斯托德带领的蓝皮人的爆发力所震撼。
一个被奴役多年的种族居然只靠着人类提供的少量工业能力,居然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除了这个,星盟的表现也让人大跌眼镜。
难道之前周建党他们遇到的抵抗并非那么强大?是星盟太弱了?换个其他文明的战舰都能轻易取胜?
那么庞元令那边说的星盟实力强劲,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他们养寇自重?
这不可能啊!
庞元令他们是最忠诚的战士,每天都会传回新情报,他们也不会干出来这样的事情!
李将军脸上也露出了复杂的表情。他微微皱眉,过了好一会才说道:“绝对是星盟疏忽大意了。不过这也证明了一件事情——任何曾经能走出母星的文明,注定都有其过人之处。”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丝告诫。“咱们人类可不能小瞧任何一个星际文明。大家讨论对方的后续可能造成的影响吧!”
“亚尔斯托德能够在星盟内部掀起更大的风浪,对我们人类来说,绝对是好事。”
一位分析师兴奋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光芒。
“星盟越乱,我们人类获得发展机会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倒也是!”另一位分析师点头表示赞同。
巴奥跟星盟打得不可开交。
他们打得越厉害,人类就越安全,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我感觉咱们可以继续发力,再添一把火。”
有人提出了更激进的建议。
“让两家更加闹腾起来!”
这么做,确实有些不地道。都有继承带鹰风采,获得搅屎棍之类的‘荣誉’的嫌疑了!但人类对此却毫不在意。甚至可以说是乐见其成。
人类文明的局势太差劲了。
他们必须要不择手段,才能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一个文明,如果连生存都是奢望的时候,做出任何看似不理智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生死存亡面前,一切道德和指责都显得苍白无力。
总而言之,附近的邻居越混乱,对人类来说越安全。
机会也越多。
这是毋庸置疑的。
人类太需要时间了!
他们需要时间发展科技,积蓄力量,等待崛起的机会。
而星盟和巴奥的战乱,无疑为人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几个小时后~
“还要资助蓝皮人?”
当陈牧看到上级发来的信息,脸色不由得变得有些古怪。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一下一下沉闷的声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巴奥跟星盟那边并不是傻子,情报显示他们是为一个神器而打得不可开交。咱们贸然参合进去,很容易被对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到时被对方同仇敌忾,联手摧毁,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加大资助蓝皮人力量,更符合我们的利益!”
片刻后,他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疑问,也带着一丝隐忧,开口问询道:“这会不会养虎为患啊?”
“放心吧,咱们的纳米集群咱们是有最高控制协议的,不会出篓子。”通讯器那头,传来的声音笑了起来:“而且就是单纯解救更多被奴役的蓝皮人,我们核心还是多生产一些超快速的战舰。咱们的实力强大了,才是最安全的方法!”
陈牧的眉毛微微挑动,等了好一下,才说道:“资助蓝皮人需要更多的探索舰,探索舰耗费的资源太多了,您也应该知道生产那种超快速战舰耗费的资源吧?”
他让小锤列出探索舰的信息。
屏幕上跳动着各种数据和图表,那是战舰生产的各项指标和资源消耗量。
“战舰速度提高的那么快,对能源的消耗都是呈几何数提升的。这其中的代价,上级考虑清楚了吗?”
人类这边正常生产的助理战舰,速度也就六十多光年,这是最具性价比的速度。比星盟的三十六光年要快了很多。
陈牧这边自然还能建造更快的战舰,但同等体积下,如果想要将战舰的速度提高到一百光年,能耗就要提高三倍不止!
而如果想要将战舰的速度,进一步提升到三百多光年,能耗更是要比第一代战舰,提高足足几十倍!
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战舰不仅仅是要速度快,它还需要参加战斗,皮薄馅大肯定不行。
还需要对总体质量、战舰护盾、战舰能量炮、战舰战斗速度,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全方位的性能提升,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难题,更是资源和能源的几百倍消耗!
而超快速度的战舰,提升的攻击力却极为有限。
这就意味着,耗费如此规模的资源,去追求极致的速度,还不如多生产正常速度的常规战舰,依靠数量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
生产一百艘正常速度的战舰的资源,才能生产一艘速度达到一千光年的小战舰。
资源耗费如此巨大,费效比实在是太低,也太得不偿失。完全不符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通讯器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也在权衡着利弊。
随后,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语气中多了一丝无奈,也多了一丝决绝:
“我们知道的,这些我们都清楚。但我们没有时空虫洞这种战略资源,超快速的战舰,更加利于我们行动,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选择。”
“没有时空虫洞……”陈牧喃喃自语,这句话像是一根针,扎在了他心头最柔软的地方。
时空虫洞太重要了,那是一种可以瞬间跨越遥远星系的战略级资源。
拥有时空虫洞的文明,可以在星际战争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可以随时随地将舰队传送到战场,进行战略突袭,也可以迅速撤退,保存实力。
而人类,却并没有掌握这种技术。
这意味着,在星际尺度上的人类机动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超快速战舰,就成了弥补这一缺陷的唯一手段。
虽然性价比不高,虽然资源消耗巨大,但这是人类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做出的最优选择。
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人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抓住一切机会。
陈牧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一丝疑虑压了下去。
他知道,上级的决定,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服从命令,完成任务就行。
“行吧,”陈牧的声音变得平静而坚定,“我让小锤调整一下生产线,多搞一些战舰!”
“辛苦你了!”
结束通话后,陈牧转身,先给小锤做个生产计划和资源调配计划。
他则闭着眼睛,思考着人类战舰的建造情况。
人类这边,战舰数量已经达到了167艘之多,大部分都是一代和一代改造的战舰。
这些战舰,是人类文明最初的基石,见证了人类从地球走向星空的每一步。
大部分战舰,有部分被拆分和升级,变成1.5代战舰。
现在太阳系内有一百多艘1.5代战舰。
他们最多也就是几倍光速,担任战斗警戒,当个武装战斗驳船,跟曾经的猫族人打一打还行。
但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这些战舰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遇到星盟了,也就能跟对方的战斗驳船比划一下,无法跟对方的主力战舰相提并论。
真正能够对星盟五类战舰造成威胁的,是二代和以上的战舰。
二代战舰方面,主要是派遣到山猫星系的六艘,地球方面只生产十六艘,生产线就停产。
不是不想生产,而是因为科技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快到让人应接不暇。
陈牧涉及的三代战舰,跟第四代战舰,都已经制作出来了。
第三代战舰,主要强化攻击,雷达探索,能量护盾等,速度也就是六十多光年的速度。
比星盟的五类战舰肯定要快,按照周建党那边收集到的资料,跟星盟四类战舰可以打的有来有回,但比不过星盟的三类战舰。
而第四代战舰,则进行了全方位的强化,堪称是质的飞跃。
速度不仅强化到三百多光年,并且添加了引力干扰装置,武器方面也进行了升级,配备了物质炮,重力武器,以及更加强大的裂解炮!
这些战舰很强,单论性能,足以碾压星盟的绝大多数三类以下的战舰。
但是,建造速度却很慢,人类这边全力生产,一年也就能生产两三艘。
而且,因为人类发展的速度太快,还有其他一些复杂的原因,人类并没有形成体系化作战系统,还需要很多调整和磨合。
比如第四代战舰,是按照宇宙巡洋舰的规模建造的,强调单舰作战能力,能够单打独斗,但攻击手段只有一艘,无法形成战术合围。若遇到星盟的狼群舰队,数量庞大的敌人,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这就需要混合舰队在宇宙中协同作战,才能发挥出最大战斗力。
而建造一支成规模的舰队,需要漫长的时间,大量的资源,以及无数的技术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
现在陈牧这边正在拼命生产纳米工业生产线,增强暴兵战舰的速度。
官方那边,主要搞护卫舰跟驱逐舰,陈牧这边最顶尖的生产线,则建造巡洋舰跟特种战舰。
按照目前的进度,五年后人类才能勉强攒出来由三个完整的打击舰队。
宇宙中的海战和地球海战截然不同。
宇宙巡洋舰火力强大,一艘巡洋舰的火力,就相当于地球时代的几十艘战列舰。
一般而言,两艘巡洋舰就要搭配八艘护卫舰,六艘驱逐舰,跟三艘扫描舰,五艘运输补给舰,这样才能编为一个综合打击舰队。
太少了,火力不足,后勤跟不上。
太多了,舰队显得臃肿,且跟星盟那边的舰队相比,无法形成火力优势。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打造出最强大的舰队,这是一个摆在人类面前的难题。
“陈牧先生,新整理的生产计划出来了,您需要审核吗?”
“我看一下!”
陈牧仔细阅读生产计划,确认可以提高效能,然后便示意小锤忙碌。
随着此生产计划调整,原本还建造采矿飞船的战舰全自动制造基地,迅速调整了建造计划……
机械臂在高速运转,火花四溅,各种材料被源源不断地送入生产线。
环形银灰色舱体内,纳米虫群正沿着虹膜状结构汇聚成银色洪流。
如同灰雾一般的机械虫群围拢着一块复杂的战舰核心模块忙碌着。半透明的管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殖,就如同人类的血管在真空中生长。
不久之后,这个模块生产出来,全自动平台发出滴答声,巨型机械臂瞬间展开成八爪形态,磁轨传送带将纳米合金板材抛向半空,飞溅的粒子流在金属表面蚀刻出蜂窝状散热纹……
流水线尽头的组装舱溢出刺目白光,穹顶降下蜂巢状约束力场正在将这些纳米虫群生产的各类模块进行最后几次凝固和加工。
纳米机械虽然可以将很多材料快速塑性,但是受限于材料特性跟部分合金组合能力,很多零配件还是需要进行各类处理的。
不到几分钟,几块战舰核心模组重塑完成。
随后纳米虫群再一次包裹对方,液态金属渗入燃料舱凹槽时发出毒蛇吐信般的嘶鸣……
高科技测量仪器开始对模块进行纳米级的公差休整,让零件达到生产标准。
当这个配件确地无误差后,悬浮平台上悬浮的舰桥模块被数万条柔性机械臂缠绕托运到组装线。
高能光束在钛镍金合金骨架间织出蛛网状的光膜。能量舱泄压阀开启,暗紫色电弧轰击零配件。
随后宛若一体的战舰核心仓又多了一个模块!
这些如果在地球时代,至少要耗费几百个小时才能生产出来的零配件,只用了5分钟就被制作出来。
随后,这块核心再次被移植到五百米高的装配架上,然后装到一个恐怖无比,长度至少有170米的巨大炮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