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东方压力!战略性太空引擎!
大A疯了。我也疯了,已经把一切买了,等着看吧。
如果成了,我到时候给大家发红包,反向给大家白银盟,黄金盟!
……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强大到让人感到窒息的时候,巨龙的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冷眼都能让异族文明心惊胆战。
就如同大A一般。
我知道你要入场了,然后我提前拉爆,等你过来!
你还要捏着鼻子过来,因为不过来等老鹰那边嗝屁了就完蛋了。
不过是搞出来了一些全民模式军事锻炼的想法,便在一些异族决策者心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安者多,小心思的人更多。
人们从来不做没有准备的事情。在外星人还没有对外公告出去前,所有人都认为可能要来一波大的。
但是他们左思右想,谁也想不到到底是谁惹了不高兴,居然要以全民模拟训练实战的方式来大张旗鼓的搞事情。
“我们再次声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全民健康,从来不会针对任何人。”
越是这么说,他们越是慌张。
因为不针对的时候,往往会针对一些人。
不少地方的人开始反思了。
我到底哪里做的不好,惹得这边居然要以全民演武,似乎要跟全世界人类为敌的方式训练全民。
这不科学!
这种规模的模拟训练期间所付出的成本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人们无法理解此举到底抱着什么目的。
看到全世界的态度,也没有人恶化表示,而是频繁的对外宣传和训练。
太空作战,地面作战,各类模拟演练。学生跟社会人士也要接受训练之类的。
如果是之前,想要组织这种规模的全民训练需要耗费的资源跟物资是难以想象的。
一旦这么操作,学生会停课,公司会停产,社会活动彻底结束……反正完全不利于经济运转和活动。
经济学家无法理解这一切。
这些频繁的动作,直接搞得大家伙都神经紧张。
各方势力和决策者不得不提高了军费跟国防方面的开支,生怕忽然脑抽,然后向全世界宣战了。
这种古怪的氛围主要是为了马上到来的外星人。
所以如此操作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
完全封锁地球通讯电波信号还需要一段时间,必须要给大家上点强度。吸引大家伙的注意,同时让大家提高武备力量。
反正现阶段常规跟非常规完全可以做到以一挑战地球,就算是主动释放恶意也能掌控住。
到时候邀请大家看向宇宙,然后说外星人来了,这些文明的决策者自然就会成为他们忠诚的拥护者。
现在还是好好的按照规划,让大家紧张起来吧。
至少紧张起来,不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太空之中。
就在全球都在关注东方的时候,东方这边正式得到了干扰设备,可以防备无线电磁波朝宇宙深空释放信号的好消息。
“要抓紧生产这类武器,务必要在六个月内制作完毕,保证人类安全,不能拿让别有用心之人拿捏全人类的安全。”
随着这条命令下达,自动化工厂迅速开始了爆产能。
感谢这边的各类先进工厂。
随着又一次搭配量子超级计算机配合先进生产力,完成了对大量工厂的升级,现在使得可以吊打世界工业产能的总和的几倍。
大量工厂的先进生产线配合从小行星还有各地采集到的珍稀资源,组成了庞大无比的产能。
本来一部分产能都要生产各类先进武器的。
但是信息安全对人类而言太过重要,为了保证人类不出现内奸和要挟人类文明的存在,调整了很多付出。
这也许就是人心的讽刺了。
有的人可以为了高尚的情感奉献生命,有的人为了几十块钱暴起杀人。
因为被人说了一句大龄单身青年,一怒之下投毒报复世界。
世界上因为不如意,抱有毁灭世界的想法之人太多了。
人类很多时候的危机并不是外部,而是内部个体汇聚而成的庞大破坏力。
这几年西方那边可是一直有挑起全面的s3,然后屠戮全民的民间声音。
人们不怕官方层面,但是很担心这些脑子缺根弦的家伙来个鱼死网破之计。
比如小日子,他们就能干出来这种豪赌式的战斗。
甚至他们多次以此为荣!
别看这个世界现在一片风平浪静的,真到了文明延续出现不确定性的时候,牛鬼蛇神绝对会瞬间冒出来。
只有确定了所有不确定因素都可以控制,东方才能对外宣传这些。
现在你让东方对外宣传,真的会容易失控的。
火星基地。
陈牧看着最新设计的飞船发动机引擎,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总算搞定了!”
陈牧设计的飞船引擎是一款跨时代的东西,它将会是未来迎接敌人最强大的载体。
它采用核聚变,反物质能源利用,重力利用等诸多功能。
它的最高理论是对能够达到0.99999光速。
高速航行并且保持作战不仅是地球海战的一个指标,也是星际作战中非常重要的指标。
一般情况下,强化后的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在0.001单位光速到0..1光速的高速度中保持作战。
超过了这个速度,想要进行灵活多变的作战模式,不仅需要更强的重力保护人类那脆弱的血肉之躯,还需要对能源的利用率再次提高才行。
陈牧设计的引擎无法在大气环境中作战,因为它所产生的动静太过庞大,只有真空宇宙是最佳战场。
真空宇宙的光速每秒为129万公里,0.001光速单位就是最少保持每秒0.129万公里的移动速度,还能释放各类高频攻击手段。
不能开的更快了。
超过这个速度后,发动机可以承受的住,但是陈牧设计的中立国防护装置,无法保护血肉之躯承受住那么强大的惯性力量。
因为这个,为让人类的战士们适应星际战场,陈牧还需要对所有作战的战士跟指挥官进行基因层面强化。
不需要全变成完整版星际战士,只需调整到精锐星界军的作战能力即可。
在这种速度中,人类需要佩戴合适的力场防护装置,才能在如此高的速度中,进行毫秒级别的战斗。
而大部分的作战,则都需要人工智能集群的协助。
如果外星人也是这个水平,那么大家从可以接触到作战的时间,可能就在短短的几十秒内。
若是外星人有强大的能量护盾,保证战舰和乘客安全。人类也更加需要这些装置。
如果外星人掌握一些超光速,引爆横星,或者是制造黑洞炸弹之类的能力,还有无惯性的引擎和飞行速度,那么人类早点逃窜才是最终的选择。
将飞船引擎设计出来后,陈牧又调整出适用于机器人作战的飞船发动机。
相比于设计让人类使用的飞船,需要做出极大的妥协,机器人飞船主打一个——简单,粗暴,灵活,多变。
这些专门加载了机器人战斗的飞船,在陈牧设想中,终极形态就是达到类似「太空死灵的无惯性引擎」一样的能力。
无惯性引擎是太空死灵的超光速旅行方式之一,通过特殊的科技,太空死灵能够绕过狭义相对论的限制,使自身以超光速前进。
相较于“时间线稳定度”较高的墓石之门,无惯性引擎的经历就比较坎坷了,它长期处于一种“既存在又不存在”的薛定谔状态。
太空死灵能够执行如此离谱航行的原因,就是因为太空死灵脱离了血肉之躯。
超高速航行很美好,自由出现在任意一个地点更是玄幻一般的能力。太空死灵那自身机械体还有没有灵魂的形态可以承受更加强悍的惯性动力。
但是人类无法做到。
灵活多变的太空死灵战舰可以用遛狗的方式戏耍人类战舰。
若不是沉睡了几千万年的太空死灵很多的机械电子脑坏了,经常选择跟人类死磕,真不好说太空死灵什么时候重新恢复银河霸主的荣光。
相比于堪比空降降维的太空死灵的太空引擎飞行,不借助网道的时候,飞行速度更慢的灵族多次对人类帝国战舰进行了遛狗模式。
说多了都是泪。
反正超高速的飞船引擎有助于人类取得战争。
调整了之后,陈牧便便让stC生产建造模块开始了调整试产。
实际上陈牧甚至想过多生产机器人跟外星人作战。
人类现在的基因序列还不够强大,单纯的血肉之躯肯定不行。
相比脆弱的人类,机器人无需保证血肉之躯的安全,不用顾忌加速度的影响力,只需要持续不断的以最快的速度袭击敌人就行。
看着人工智能小锤按照自己的想法调整stC模块,开始试生产近光速
飞船后,陈牧瘫在休息的老板椅上,默默的关注着一切。
这是陈牧设计的最强大的飞船引擎,仅次于超光速技术。
为了这个引擎,他闭关了好几个月。
此刻心理很劳累,需要休息。
“可惜太阳系至今没有发现一些适合建造超光速引擎的物质材料。要不然我早就生产超光速武器了。”
看着越来越近的外星人舰队的红移星图,陈牧不甘心的揉了揉太阳穴。
陈牧是非常想搞更强大的超光速飞船的。
但奈何太阳系周边的行星上面都没有合适的材料制作引擎发动机。掌握了更先进技术的他只能退而求其次的研究这种近光速的飞船了。
……
一个只有几十人参与的小型会议。
一场关于上月分析,还有下个月将需要完成任务的报告会正在进行。
外星人入侵,再怎么说也属于顶尖机密,从发现外星人到现在,除了高层,也只有星际部队知道这个事情。
总的来算,不超过一万人。
因为暂时不能透露外星人,现在东方这边的很多操作在地球其他势力看来非常离谱。
但是东方还是靠着强大的硬实力,一点点的执行了下来。
“各地对我们的警惕按照预定计划加强。根据消息,各方势力都私下调整军工生产线,避难所,各类紧急应对措施。当然,东南等地的人还有一些没有实力的非洲等地,此刻都选择视而不见。”
“没关系,非洲那边跟东南亚都不是主力,只要让欧洲跟老鹰那边关注中心放到军事上面就行。”
“没想到最后还是以这种方式带领地球走向星际!”男人一脸感慨的说着。
本来「大秦计划」推广的好好的,虽然中途出现了很多波澜,但推广东方文明的计划一直稳中渐进的推行中。
可惜外星人忽然出现跟神秘的黑石方尖碑,打破了科学研发思路。
他们不得不调整重型对付这个。
因为威胁来自太空,地球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改造程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速。
这次全体人类都会应对蛙星人,这边认为这是一个很好地球文明重塑的机会。
只要人类用铁与血清洗掉一些不老实的,在度过外星危机,人类将会迎接新的未来。
这是人类的进步的一大步。
只有完成了文明重塑,制定重塑计划,人类才能更加放心的把目光放到星际大开发中。
现在的人类,真的有太多顽疾跟问题了!
叮铃铃~
“怎么了?什么?这么厉害?”军方的某个老人听到陈牧的消息,兴奋问询:“确认测试了吗?还没?什么时候?”
老人又问了几句,随后一脸满足的看向众人:“诸位,有一个好消息,陈牧那边设计出来了一款强悍的飞船引擎,采用反物质跟核聚变等复合能源驱动。”
“反物质驱动?那玩意不是还处于ppt阶段吗?”
“但是我接到的消息是陈牧研究出来了!”
“性能如何?”
“持续加速后,能达到近光速的水平!”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