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2章

绿色农业项目也在稳步推进,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希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让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处处都彰显着蓬勃的发展气息。

然而,在这看似一片大好的繁荣表象之下,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却也悄然滋生着腐败的毒瘤。

这天下午,周欢正在办公室里专注地审阅文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形成了一片片明亮的光斑。

杨哲神色凝重地走了进来,轻轻关上了门,脚步放得很轻,走到周欢桌前,将一封匿名举报信轻轻放在了周欢面前的办公桌上。

周欢疑惑地抬起头,看着杨哲凝重的脸色,心中隐隐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杨哲低声说道:“周书记,这封信是刚刚收到的,内容恐怕不太乐观。”

周欢眉头微皱,放下手中的笔,拿起信件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愈发阴沉,握着信纸的手也微微收紧。

信中言辞凿凿地指控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杨成斌和县农业局长徐峰,在县内多个农业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暗箱操作行为,两人与一些不法商人相互勾结,从中谋取巨额私利。

那些本应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资金,被他们肆意瓜分,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周欢读完信后,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他靠在椅背上,双眼微闭,陷入了沉思。

这件事犹如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了他的心头。

他深知,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严重破坏华阳县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更会极大地损害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甚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产生动摇,进而影响到未来的招商引资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不过,周欢心里也清楚,杨成斌和徐峰毕竟都是华阳县的领导干部,在县里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不能仅凭这一封匿名举报信,就草率地认定他们是腐败分子。

为官之道,讲究的是公正严明,必须要妥善处理此事,既不能放过一个坏人,让腐败行为在华阳县有滋生的土壤,损害百姓的利益和地方的发展;但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让兢兢业业为华阳县付出的干部寒心,破坏整个干部队伍的团结和士气。

这其中的分寸,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

这是一场考验,考验着他作为县委书记的智慧与决断力。

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他必须要保持冷静,以严谨的态度和公正的方式,揭开事情的真相,给华阳县的百姓一个交代,维护好这片土地的清正廉洁与稳定发展。

短暂的思索后,周欢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做出了决定。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高世伟的号码:“世伟,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不一会儿,高世伟匆匆赶来。

他一进门,就察觉到了办公室里凝重的气氛,周欢严肃的表情让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周欢指了指椅子,示意他坐下,然后把举报信递给了高世伟,面色凝重地说:“世伟,你看看这个。”

高世伟连忙接过举报信,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也变得严峻起来:“周书记,这……杨成斌和徐峰怎么能做出这种事!这简直是在给华阳县抹黑,给咱们的发展拖后腿啊!”

周欢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神色凝重地说道:“世伟,这是一封匿名举报信,而且是直接寄到我这里的。咱们不能仅凭这封信,就判定杨成斌和徐峰有问题。毕竟他们都是县里的领导干部,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能轻易下结论。现在也不宜直接交给纪委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他微微停顿,目光坚定地看着高世伟,继续说道:“你先秘密成立一个专案组,成员务必挑选咱们信得过、能力又强的人。调查要从县政府内部悄然展开,记住,千万不要打草惊蛇。在没有实质性线索之前,绝不能让任何人察觉到我们在调查此事。只有等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再交给纪委处理,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