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李雪当媒人
当外派店模式正式确定下来以后,张扬让任亚军在公司oA系统发布报名帖。准备对报名自主创业,经营外派店的内部员工进行审核筛选。
张扬原本以为这种外派店模式会引起公司内部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当报名帖发出来之后,并未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大部分在私下里聊的很多,但真正确定要报名的,却没有几个。
因为外派店是张氏木业公司第一次尝试,在这之前没有任何先例,谁也不知道是好是坏,所以没有太多人感兴趣理所应当。虽然张氏木业公司会兜底负责所有的方面,但还是没有人放心大胆地报名参加。虽然他们之前一直叫嚣着想要离开张氏木业公司,独立创业,但真正给予他们机会的时候,反而鸦雀无声,静观其变。
过了几天之后,陈明华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因为他身在张氏木业客服岗位,比较容易上手外派店的经营模式。陈明华私下里,和宋晓博、韩海兵、张建兵、谭金水几人商量过此事。陈明华一直犹豫不定,其他几人都是劝陈明华慎重考虑,目前能在张氏木业分公司担任中层领导,拿着相对比较高的待遇,就不要瞎折腾,没什么意义。谭金水一直撺掇着陈明华去弄,还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能赚钱,抓紧机会赶紧弄,怕个求。陈明华一听,想拉着谭金水一起弄,谭金水却表现得唯唯诺诺,吞吞吐吐,半天不表态。
陈明华还是一心想要尝试,他看到了外派店的潜力,既能满足他想要自主创业的心愿,还不用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他从内心里还是非常看好这个机会,但他心里更多的觉得他在张氏木业干了这么长时间,不管评选什么活动,他总是榜上无名,他心有不甘。陈明华心里想,他在张氏木业仅有的被选上的一次,还是张氏七棍的一员。他觉得与其籍籍无名,还不如抓住这次机会尝试一把,万一成功了,他将会通过此次机会一跃成为老板,或者是张氏木业的合作伙伴,更让他心动的是他将不再是一名打工人,还会借此机会改变身份,能让别人刮目相看。
为此,陈明华单独请任亚军私下里吃饭,心想着他们一同被评为张氏七棍的一员,关系应该还不错。他想通过任亚军深入了解一下外派店的真实情况,想听听任亚军对此有什么看法,能给他提供些好的建议。
吃饭期间,陈明华迟迟没有主动开口提到外派店的事情。任亚军知道陈明华请他吃饭的用意,毕竟他是第一个看到报名参加外派店的人员名单。
任亚军问陈明华:“我看你报名参加了外派店店长的竞选活动,挺好的呀!这次是公司第一次招外派店店长,报名的人数不多,应该能被选上。”
陈明华有些难为情地笑了笑,于是说:“我前段时间想要离职出去创业的事,任总应该早就听说了。其实我也想试一试,我想趁着年轻,拼一把,万一成功了,以后找女朋友,养家糊口,就更顺利一些。”
陈明华说完,端起酒杯,和任亚军碰了一下,继续说:“我不知道我这样选择对不对,我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我心里也不踏实,分不清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所以我想听任总帮我分析分析,指点指点。”
任亚军喝完酒,放下酒杯,微微笑了笑:“我挺看好外派店这事的,只不过我感觉大家之所以没有积极报名参加,是因为都不敢冒风险。任何事没有发生过,谁也不知道结果是好与坏。但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看谁敢不敢做。大部分人之所以犹豫不决,其实都在算自己一本账。如果按兵不动,继续在张氏木业上班,每个月能拿到比同行业要高很多的工资。如果冒险报名参加外派店店长,被选中之后,每个月没有固定的工资,只能靠自己努力经营好外派店,自给自足。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大部分人没有轻易选择这条路。虽然大家嘴里都喊着要出去单干创业,其实心里都很虚。”
陈明华一听,赶紧问:“任总,那我到底要不要去外派店,万一我被选中了,是不是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其实你说的也对,我现在正是急需用钱的时候,如果求稳的话,完全可以好好在公司上班,每个月拿高收入,慢慢积攒,但如果我去了外派店,一下子就没有了这方面保障,这确实是个问题。”
“这事,我没有办法替你做主,得你自己拿主意,考虑清楚。”任亚军吃了一口菜,边嚼边说,“张总创立张氏木业,也是一步一步慢慢发展起来的,他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一穷二白,你看人家现在,啥都有了。你既然有这想法,也没有必要顾虑那么多,要做就下定决心,不破不立。即使做不好了,只不过是浪费了一两年的时间,最后还有公司替你兜底,其实对你来说,损失不了多少。但是一旦你做好了,那就不一样了,既能挣了钱,还能学到经营电商的经验,这可是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
“任总,我问一个不太合适的问题。我要是说了,你千万不要介意!”陈明华轻轻说着,心里有些矛盾,不知道自己该不该问,但看到任亚军一副不在意的样子,于是说,“公司决定实施外派店模式,你和李总难道没有想法吗?我知道你和李总现在是公司的高层领导,完全没有必要考虑这个事,但像你刚才说的,这对你们来说也是个机会,如果成功了,就不用给别人打工,还能成为老板,自己给自己干事情,这多好的。”
任亚军正吃着菜,突然愣了一下,看了一眼陈明华,想了想之后,才说:“我和李总私下里也讨论过这件事,但是我俩现在没办法做。事是一件好事,但是李总马上要结婚,而且我也准备和汪玉娇订婚,一时半会没有办法选择。李总和他女朋友也在商量以后在哪里生活的问题,所以不敢冒险折腾,而我也有同样的顾虑,所以才没有报名。”
陈明华一听任亚军马上要和汪玉娇订婚,一脸惊愕地看着任亚军说:“啥?你要和汪玉娇订婚了,这么快吗?”
“你怎么这么惊讶,快吗?”任亚军有些狐疑地看着陈明华,“我俩断断续续相处也差不多有一年多时间了,时间不算短吧!能订婚就订婚,能结婚就结婚,只要这些事全都定好了,我也就不操心这事了。结婚了,人肯定会有所变化,虽然汪玉娇看起来有很多心思,但是结了婚了,肯定就不一样了。”
陈明华听了任亚军的想法,仔细琢磨了一下,说:“好着呢,你俩也算是终于修成正果了,恭喜恭喜啊!”
陈明华一边说着,一边端起酒杯恭喜任亚军即将和汪玉娇订婚的事。他还说:“我早就说过,你和汪玉娇真是天设地造的一对,当时你俩在公司年会时候,往台上一站,谁不说你俩才子佳人,郎才女貌,所有人都很看好你俩。你这真是好事一件,恭喜恭喜!”
和任亚军聊完之后,陈明华最终考虑清楚,作出决定,要报名参加外派店店长的评选。他想尝试一把,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他都不会后悔。
在评选外派店店长这段时间内,任亚军和汪玉娇在深圳找了一个酒店,真的邀请了李雪作为他们的媒人,订了婚。任亚军本来想带着汪玉娇回老家订婚,考虑到汪玉娇这边没有给家里人通知。汪玉娇说她父亲从小就对她不管不顾,她不认这个父亲,所以她自己的事,她自己说了算,不用参考其他人的意见。
任亚军心想着既然汪玉娇没有叫其他亲人参加,那他也不用安排了,免得引起汪玉娇的伤感。他只给父母打了电话,通知了他们一声,于是在深圳邀请了公司的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作为见证人,让李雪作为媒人,与汪玉娇正式订了婚。两个人的订婚仪式很简单,汪玉娇没有找任亚军要彩礼,但任亚军象征性地给汪玉娇转了三万块钱彩礼,再三劝着汪玉娇一定要收下。任亚军还对汪玉娇说,虽然订婚仪式过于简单,但正常的流程一样都不能少。除了彩礼之外,任亚军还带着汪玉娇去商场,给她买了三金和衣服,汪玉娇同样也给任亚军买了一身修身的西装和英伦风格的黑色皮鞋。就这样,两人的婚事就算正式敲定了,再没有家人的参与之下,私定了人生大事。
订了婚之后的任亚军和汪玉娇,一开始感觉非常不适应,慢慢熟悉了之后,开始甜甜蜜蜜地过着两个人的生活。他们正大光明地在公司附近租的房子里同居,一日三餐起居都在这里。日子虽然单调平淡,但也过得有滋有味,无比幸福。
当张氏木业公司的外派店店长最终确定下来之后,陈明华成功被选中。除了陈明华之外,还有公司其他四个人,这一次一共选中了五名外派店店长。为了保证外派店不会对公司内部其他员工的工作状态产生影响,张氏木业公司规定,被确定为外派店的店长只能在公司外自行租借经营的场地,不能在公司内部经营。外派店的运营模式很简单,张氏木业公司授权给被选为外派店店长单独售卖张氏木业产品的资格。虽然是以个人的名义经营,但隶属于张氏木业公司统一管理,统一配送发货。
外派店虽然属于张氏木业分公司的性质,但运行过程中盈亏自负,而且不能与张氏木业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存在恶性竞争,以及私自代理售卖其他公司的产品等等。关于外派店执行的具体规章细则,张扬和公司高层领导商讨了很多次之后,才确定了下来。至于权益纠纷等方面的事情,全都是李雪一个人熬夜加班,不断进行完善,最终确定使用。
张氏木业公司收集了五人的个人资料,开始筹备外派店铺,尽快让他们正式接手。张扬为了让他们五人快速上手,还专门让任亚军安排行政部门人员对他们进行店铺经营全方位的培训。经此之后,陈明华对外派店经营不再两眼一抹黑,感觉摸到了一些门道。他知道接手外派店之后,所有的售前售中售后都由自己一个人负责。他在张氏木业公司附近租了一间房子,简单购买了需要开店运营的各个设备,随后就开始了自主创业的模式。
陈明华给自己的店铺取名为张氏木业明华家居,立即开始了每天起早贪黑,守在店铺前面等待顾客下单的生活。虽然前几个月十分煎熬,但一遇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他赶紧回到张氏木业总公司请教同事,慢慢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独自处理问题的心得。
在接下来每个月的主题营销活动当中,张氏木业线上的五家店铺一齐爆发,再加上外派店的五家店铺辅助代销,让张氏木业的月度任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增长。此时,所有人无不佩服张扬的眼光和决策,再也没有人认为张扬当初坚持实施外派店行为是一个十分错误的决定。
张扬一直认为张氏木业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梦想,应该是在张氏木业造梦的所有人的事业。张扬带领大家以“一切以客户的体验度为主”的精神为准则,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张扬能在每个张氏木业人的身上看到那种顽强拼搏,奋斗不息的正能量,当然在这些人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与张氏木业同频共振,但张氏木业实施的kpi打分制度,不会允许那些掉队的人还会继续留在张氏木业浑水摸鱼,滥竽充数。
张扬看着张氏木业总公司现在的变化,心里越来越满意。现在的张氏木业公司,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布局越来越合理。按照张扬的构想,未来将要把张氏木业打造成像杭州阿里巴巴创业园区的模样。现在的张氏木业公司初具形态,既有公司文化宣传展示区,还有惬意典雅的休闲阅览区,而且马上还要在公司食堂前面的空地上规划盖一栋三层小楼,准备作为张氏木业商学院,专门负责对张氏木业新员工和晋升员工进行培训。等这栋楼建成之后,还会像阿里一样,在商学院给入职一年的员工颁发铜色新星徽章,给入职五年的员工颁发银色明星徽章,给入职十年及以上的员工颁发金色功勋徽章。
所有的安排都已经准备好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连三层小楼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地而起。在张氏木业不断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之时,有一天,张扬突然接到了高文林的电话。
高文林在电话里对张扬说:“小张,上次你们公司开年会的时候,来参加的年会的赖福昌,赖总,你还有印象吗?”
“嗯,我知道的,老师,就是那个做家具外贸生意的赖总,肯定有印象的。”张扬毕恭毕敬地回着,却不知道高文林提到赖福昌,到底有什么事要给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