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杭州培训游玩
张扬听说参加此次培训的还有来自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芬兰等十多个“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的近40名主管电商的政府官员和电商企业代表参加本次培训。
此次阿里集团将从政策、机制、平台、企业、创业者等多个角度制定课程规划,帮助不同国家的学员明晰电子商务发展的奥秘,并从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平台及杭州跨境电商试验区的实践中获取经验与思路。
张扬和李雪来到提前安排好的住处,把行李放好之后,又被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带着去用餐。张扬和李雪吃完饭之后,到附近随便走了走,转了转,随后回了酒店,想早点休息。二人想等到第二天一大早,早早起来,正式开始参加阿里的培训课程。
培训第一天,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学员之间互相认识,到了晚上参加新学员欢迎晚宴。
培训第二天,培训内容为阿里味道行学。阿里工作人员带着学员参观阿里文化展厅,了解阿里巴巴发展历程及企业文化。参观阿里集团总部园区,感受阿里巴巴在企业文化和员工人文生活方面的创新举措,了解阿里巴巴如何打造一家幸福企业。解读了阿里文化、阿里价值观、阿里愿景,以及阿里战略布局与最新战略和阿里平台与阿里最新生态圈。阿里老师开课分享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创新与营销技巧,给学院讲解了互联网思维下的品牌、产品定位和创新营销策略,颠覆式的产品革命。
培训第三天,早上学习阿里管理三板斧:揪头发、照镜子、闻味道,学习传统企业电商运营三板斧:定位、营销、数据。下午学习企业电商现状和痛点,淘宝天猫最新政策与电商环境分析,线上线下店铺运作经验交流。
培训期间,学员们深入了解了阿里巴巴的业务、文化与全球化战略,前往创业者基地梦想小镇、阿里巴巴新零售典范盒马鲜生、flyzoo未来酒店、下江菜鸟仓、云栖小镇以及多家互联网企业等地实地考察,近距离感受到了跨境电商、新零售、移动支付与智能物流的便捷高效。
张扬通过学习杭州在电商产业生态体系的改革,更好的与新时代潮流同步。张扬结合课堂学习及实地考察,对阿里巴巴在新时代的产业布局及理论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体会到以数据为核心的阿里未来业务,将如何深刻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
通过这一次学习,张扬对新零售、跨境电商、新型营销手段、大数据城市运营等方面有了宏观全面的学习了解,也让他考虑着如何将阿里的前沿产业思考融入到张氏木业当中,为张氏木业未来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不管怎么样,张扬肯定是学了不少东西。阿里巴巴既然能成为BAt互联网三巨头之一,那一定是有它的过人之处。最让张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阿里创业三大招——抗击打、倒立文化和永不放弃。
按照马云心语来讲,阿里最强的就是抗击打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阿里从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结果的准备。阿里的倒立文化是换个角度看世界,敢于反其道而行之。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角度,决定员工的工作品质,当思维进入死胡同时,不妨来一场倒立,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阿里的永不放弃,是马云手写的一句简简单单,却发人深省的这四个字。字虽少,话虽短,但意最深。人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怕自己突然放弃。
张扬上一次来的时候,心不在焉,只是走马观花浏览了一遍,但这一次有李雪陪在身边,所以他对阿里内部陈设了解得更加仔细了一些。他和李雪手拉着手浏览了阿里每个重要节日的战袍、百米休息空间、宁静惬意的咖啡图书馆、阿里巴巴单身女生照片……张扬和李雪最佩服的是阿里巴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就连取水处、洗手间、用餐处都会让人大吃一惊。阿里巴巴精抓细节,不管是对员工,还是对工作,无不彰显着人性的关怀和尊重。
下午,他们来到太极禅院,感受阿里的太极管理哲学,观看太极表演,聆听禅院院长娓娓道来阿里人独有的阿里故事。这些阿里故事都是阿里文化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这些阿里人也时刻在践行着阿里的文化信仰。
在阿里,员工入职一年及以上称之为一年香,阿里会发一个徽章;入职三年及以上称之为三年醇,阿里会发一个代表守身如玉的玉坠;入职五年及以上称之为五年陈,阿里会发一个刻上花名和工号的戒指。这种说法得益于马云的武侠情怀。马云喜欢金庸,喜欢酒文化。他觉得一年的酒,悄然绽放,香味十足;三年的酒,醇厚浓郁,温润如玉;五年的酒,陈香扑鼻,回味悠长。
为期三天的培训结束之后,张扬躺在酒店的床上不想起来,也不想着急回去,但李雪想赶紧回深圳,因为她的律师事务所还有些急事,需要她回去赶紧处理。
张扬油嘴滑舌地劝着李雪说,到了Bj,不到长城非好汉;来了杭州,不到西湖绝对很遗憾。
杭州最近的天气很不错,前几天下雨,张扬和李雪培训完之后,去外面走走停停,体验了一把烟雨江南的韵味,而现在,培训结束了,杭州的天气突然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张扬心想,雨后的西湖,肯定迷人,于是就想劝着李雪留下来,玩几天再回去。
二人逛完西湖,又到了梦回千年的宋城,看了宋城千古情,还看了清明上河图电影,确实有很多乐趣。杭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凭借其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以及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张扬和李雪来到位于杭州临安区的自然景区青山湖,被誉为“临安第一景”。这里的水上森林和绿野仙踪般的景色让二人流连忘返,兴致盎然。张扬向船家付了钱,和李雪泛舟湖上,享受着宁静的湖光山色,心情十分惬意舒适。这里树在水中长,船在林间行,鸟在枝上鸣,人在画中行。也许很多人认为北上广是大城市,云南丽江有彩云爱情,xz才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但是直到张扬和李雪来到青山湖之后,才觉得青山湖才是遗留在每个人梦里的从未来过的地方。
张扬拿着手机,不停给李雪拍照。他高兴地冲着李雪喊着:“李雪,我喜欢青山湖,更喜欢陪我来的你!”
李雪羞赧一笑,莲步轻挪,冲着张扬微薄的嘴唇,心神荡漾。烟蓝色的远山,青蓝色的湖面,金顶红梁画舫微晃,清风袭来,只道湖光山色,山水如画,真是好时光。
逛了一天的青山湖,二人在外面找了一家有茶有饭的地方,喝了上等的西湖龙井,简简单单吃了杭州的特色菜系,西湖醋鱼、龙井虾仁、茶香鸡、杭三鲜,他们还想吃其他的杭州特色风味,只可惜肚子太小,难以过足嘴瘾。
吃饱喝足之后,二人浑身懒洋洋的,只想早点回酒店睡觉。张扬原本还想酝酿着在江南水乡和李雪来一次终生难忘的鱼水之欢,只可惜李雪再三拒绝,以身乏体困为由,不想让张扬得逞。
张扬气得不知道要说什么,他一再隐忍,最后不得不靠自己消化浑身难以散发的浴火。深夜里,李雪不知道是真睡,还是假睡,侧躺着身子,没有一点动静,而张扬睁大眼睛,眨着眼睛盯着黑黢黢的房间,难以入睡。
当张扬终于有点睡意的时候,好不容易闭上眼睛想睡了,突然感觉到有一只酥软细嫩的手滑上他的腰间。他立马清醒了,兴奋地一翻身,傻傻地望着李雪笑着,随后和李雪钻进被子里,立即要在令人神魂颠倒的杭州留下最难忘的回忆。
第二天,当两人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李雪再次给张扬说回深圳。张扬却让李雪再陪他去一趟灵隐寺,去了灵隐寺之后,就跟李雪回深圳。李雪实在拿张扬没办法,心想反正已经是中午了,也不差这一时半会,于是就点着头答应了张扬的请求。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中国佛教古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初年。相传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慧理和尚认为飞来峰是“仙灵所隐”之地,遂面山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赐名“云林禅寺”。
灵隐寺三个字,在寺内是看不到的,因为它的名字叫云林禅寺。老百姓叫它灵隐寺,原本也叫灵隐寺,正因为康熙皇帝当年改成了云林禅寺,所以门口挂的是云林禅寺。寺庙的大门平时是不开的,只有国家元首来的时候才开,别人来都不会开,因为这是对一个国家元首的尊重。还有方丈第一天上任的时候也会开,因为中间的那个门叫空门,左边叫无相门,右边是无座门。
张扬和李雪步入灵隐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庄重古朴的山门,仿佛是通往过去与未来的门户。晨钟暮鼓之中,岁月悠悠之时,踏入这片清幽的世界,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虔诚。穿过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与周围群山形成鲜明对比。传说这座山峰从印度飞来,故得名。
峰下遍布无数石刻造像,每一尊佛像、每一幅浮雕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两侧石壁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佛像和菩萨像。有的庄严肃穆,仿佛守护着这片净土;有的面带微笑,给人以温暖与安慰。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尊巨大的弥勒佛像,盘腿而坐,笑容满面,迎接每一位前来参拜的香客。
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洒在灵隐寺的屋檐上,仿佛为这座千年古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分外动人。寺庙的大雄宝殿在这片金光中显得更加宏伟,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一切都变得宁静而神圣。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衬下轮廓分明,层叠的山峰像是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默默见证着千百年的沧桑变迁。
张扬早就听说灵隐寺里面有一副对联叫:“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其实这幅对联原本在灵隐寺是看不到的,后来方丈被问烦了,就在自己房间写了这幅对联,贴在墙上,但游客是不能到方丈房间去的,谁也看不到。这幅对联虽然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哲理,写尽了人生。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如果事事都如人意,那人生还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呢?古人早就说过,人非圣贤,这世上不存在十全十美,人生有遗憾是天注定,生活本就是平衡,不存在圆满。
正当张扬想要去求签的时候,李雪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随后便慌慌张张地跑到张扬旁边,拉着张扬赶紧出灵隐寺,去酒店收拾行李,立即回深圳。
张扬吆喝着,他还没有求签呢。李雪来不及给张扬解释,非要拉着张扬赶紧走。张扬早就找人打听到了一种在灵隐寺别样的求签方法,那就是进到五百罗汉堂,随即选择一位合眼缘的罗汉像,从顺时针方向数,数够自己当年的实岁岁数,看看指向的是第几位罗汉,再去查阅对应的诗偈,就能得到一篇签文。
可现在,李雪如此着急,张扬央求着李雪再等他一会,要不然错过这个机会,就太可惜了。李雪实在没办法,只好站在罗汉堂外面,等着张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