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考察

 
褚玄兴冲冲地从楼上跑了下来。

“萧先生!我爸他同意见您了!”

萧天牵着慕容倾城的手,跟着褚玄,走进了疗养院的主楼。

电梯平稳地升至顶层。

当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刻,萧天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站在走廊尽头,负手而立的中年男人。

正是褚家的家主,褚林。

在萧天打量褚林的同时,褚林的目光,也落在了他的身上。

只一眼,褚林的心中,便是一震。

眼前的年轻人实在是太不简单了!

他的气度,沉稳如山,渊渟岳峙。

那份从容与淡定,根本不像是这个年纪该有的。

更让褚林惊讶的,是站在他身旁的那个绝色女子。

那女子美得不似凡人,一身气质更是高贵清冷,宛如九天玄女下凡尘。

即便是他阅人无数,也从未见过如此风华绝代的女子。

能让这样的女子心甘情愿地跟在身边,这个年轻人,其背景和来历,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深不可测。

褚林收起了心中的轻视,主动迎了上来。

“这位,想必就是萧先生吧?”

“犬子顽劣,多有得罪,还望先生海涵。”

“褚总客气了。”

双方没有过多的寒暄,萧天直接开门见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我来这里,是为了我三哥,萧云。”

“我需要知道,在他牺牲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令爱,或许是唯一的线索。”

“作为报酬,我会出手,治好令爱。”

听到萧天直截了当地说出治好两个字,褚林的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精光。

狂妄!

他心中瞬间就给萧天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他为了女儿的病,访遍了全球名医,耗费了无数钱财和人情,都束手无策。

眼前这个年轻人,连病人都还没见过,就敢夸下如此海口?

萧天或许有些神异的手段,能看出一些常人看不出的东西。

但,看病,和治病,是两码事!

“萧先生的来意,我明白了。”

褚林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喜怒:“不过,小女的病情,非同一般。为了她的安全着想,我不能随随便便就让任何人给她医治。”

“所以,在您见到小女之前,我希望,您能先通过一个小小的考验,来证明您的实力。”

“考验?”

萧天不喜欢被人质疑,更不喜欢这种浪费时间的繁琐程序。

但为了三哥的线索,他还是耐着性子,点了点头。

“可以。”

见他答应,褚林拨通了一个内部电话。

“让陈老和张老,来我这里一趟。”

没过多久,两名身穿白大褂的老者,便联袂而来。

其中一人,是西方面孔,金发碧眼,精神矍铄,正是褚林花重金从欧洲聘请来的脑神经科权威,张德培教授。

另一人,则是一位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中医大家,陈济世老先生。

他曾是某位大人物的御用保健医师,医术之高,在整个华夏都赫赫有名。

“褚董。”两人走上前来,对着褚林微微点头。

褚林指了指萧天,对两人介绍道:“二位,这位萧先生,也精通医术,想为小女诊治一番。”

“为了给灵君治病。”

褚林缓缓说道:“我专门盖了这座疗养院,引进了全世界最顶尖的医疗设备,用来维持她的生命体征。而陈老和张老,便是我请来,常驻于此,为小女诊治的首席专家。”

他的言下之意很明显,连我们这里最顶尖的设备和最权威的专家都束手无策,你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

“萧先生。”

褚林问道:“不知您,擅长的是中医,还是西医?”

“中医。”

萧天淡淡地回答。

西医专家张德培教授退到了一旁,显然是不准备参与了。

中医大家陈济世,则是缓步上前。

“年轻人,既然你说你擅长中医。”

陈济世捋了捋自己花白的胡须:“那老夫,就随意考校你几个问题。”

“请。”萧天面色不变。

“《黄帝内经》有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何为阴平?何为阳秘?”陈济世随口便提出了一个中医理论的基础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考验的是对中医核心思想的理解。

萧天不假思索,对答如流:“所谓阴平,指体内阴气平和,宁静而不妄动。所谓阳秘,指阳气固密,内敛而不外泄。阴气平和,则神志清明;阳气固密,则精力充沛。两者平衡,互为根基,方能百病不生。”

陈济世的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点了点头。

“不错,基础尚可。”

他顿了顿,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一妇人,年三十,常年手足冰凉,面色萎黄,月事不调,伴有血块。此为何症?当如何用药?”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临床病例,考验的是辨证论治的实际能力。

萧天依旧是想都没想,便开口说道:“此乃典型的宫寒血瘀之症。病机在于肾阳不足,寒凝胞宫,气血运行不畅。

当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治则。可用艾附暖宫丸加减,重用艾叶、香附以暖宫散寒,辅以当归、川芎以活血化瘀。若血块较多,可加益母草、桃仁,以增破血逐瘀之力。”

的陈济世听完之后,也不由得再次点了点头,眼神中的赞赏之色,更浓了几分。

看来,这年轻人确实是有点真本事的,并非信口开河之辈。

他接下来的问题,却陡然变得刁钻起来。

“最后一个问题。”

“若遇一急症患者,气若游丝,脉象沉细欲绝,四肢厥冷。此乃气血两虚,阴阳离决之危候。此时施救,当以针灸为先。那么,请问,是当先通其气,还是当先通其脉?”

这个问题,在中医急救领域,一直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气血派认为,当先通脉,以猛药峻补,强行鼓动血脉运行,所谓有血就有活路。

而宗气派则认为,当先通气,以针法补益宗气,所谓气为血之帅,有气则有生机。

两派理论,各执一词,争论了数百年,都未有定论。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考验的,是医者对医道本源的理解和自己的道。

萧天却是毫不犹豫地开口。

“当先通气。”

“气不通,则血不行,神无所附。脉络,不过是气血运行之管道。管道虽在,若无奔流之水,亦是枉然。故而,救急存亡,必先固本培元,补益宗气。气足,则血脉自通,阴阳自和。”

他的理论正是宗气派的核心观点。

听完他的回答,陈济世却是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对着萧天,拱了拱手,脸上露出一丝惋惜的神色。

“唉,可惜,可惜。”

他叹了口气,说道:“年轻人,你的基础理论虽然扎实,但这医道至理,终究还是差了一筹。你的理论,终究还是落了下乘,不适合为小姐诊治。”

萧天眉头一皱。

他看着陈济世,冷声问道:

“哦?那还请陈老先生说清楚,我的理论,到底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