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专家教授
跟现代人比,大明人也许见识很少。
毕竟现代人一天从手机上获取的资讯就是大明人一辈子可能都无法企及的。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大明的专家反而更纯粹,他们没有太多的娱乐,所以就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自已的爱好上面。
就像茶圣陆羽,他从小被和尚收养,后来因为不愿意当和尚,就逃出了寺庙。
为了活命,陆羽道一个戏班子里学唱戏。
陆羽很喜欢喝茶,喜欢到了痴迷的地步。
为了研究茶道,他尝遍了华夏各地的茶叶,以及有名的泉水。
最后写了一本茶经。
陆羽对茶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就来小日子和小棒子都深受影响。
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陆羽一个孤儿能够写出茶经,可想而知他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那时候可不像现代,想喝什么茶叶了从网上买就行。
想要实地去看看,哪怕是坐最普通的火车,也用不了几天。
不然也不会有长安的荔枝这个故事了。
岭南到长安,最快速度也要十几天。
还有徐霞客,华夏历史上最出名的徒步爱好者。
现代的徒步爱好者很多都是为了流量,为了钱。
徐霞客完全是自已贴钱徒步,就大明那破路,还有路上未知的风险,徐霞客没有死在路上都算奇迹了。
还有四大名著的作者,四本书都是八十万字左右,却要用作家一生的时间去书写。
现代的网文作者,哪怕是大神,一天不更新个几千字,都对不起网文作者的名号。
八十万字顶天了也就几个月的功夫。
所以这年头的专家,那可是真正的专家,一辈子可能就研究了这么一件事儿。
朱吾适准备把大明最畅销的那些产品统计一下,然后把专家请过来,让他们商量,然后制定统一的标准。
最好是能带出几个徒弟,然后分配到各个港口,负责合格证的事儿。
这些事儿朱吾适只要出主意就行,具体执行不用他来做。
回去之后,朱吾适做了个计划书出来。
主要就是把专家请过来,一起开会讨论,对产品进行等级划分。
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给予合格证,什么样的产品不能给予合格证。
什么样的产品质量很好,可以卖高价。
至于专家去哪里找,发告示,或者举荐呗。
回头等开完会了,这些专家也不会浪费。
愿意当官的,可以放到各个港口负责产品抽检。
不想当官的,可以送到职业技术学院当老师。
另外就是在报纸上对合格证进行预热。
这两件事儿对于朱元璋来说都不复杂。
大明报业公司现在已经发行了好几种报纸。
一种是政治类的报纸,一种是经济类报纸。
另外还有农业报和工业报,以及娱乐报。
这些报纸统一十天发行一次。
大明的交通太不便了,发行太频繁了根本就来不及送到大明除应天府外的其他地方。
另外读书人也太少了,一份报纸的内容想要被更多的人知道,就需要时间发酵。
发行太频繁的话容易忽略掉重要信息。
要给百姓们消化的时间。
反正报纸又不贵,读书人和官员必订政治类报纸。
商人则是把所有报纸都订一遍。
一来他们有钱,二来一个成功的商人就是要学会从任何地方发现商机。
就好像现代,一般成功的商人,尤其是老一批商人,他们都很爱看新闻联播。
有句话说的是,只要能看懂新闻联播,想不发财都难。
大明的商人自然也不笨,所以但凡有条件的,都会把所有报纸都订了。
大明报业公司在大明好几个大城市都成立了印刷局。
应天府这边负责审稿,排版,然后送到各大城市印刷局,印刷局印刷出来后在当地销售。
送报纸的是东风快递。
东风快递如今做得也是有声有色的,大明每一个驿站旁边都有一家东风快递。
很多偏远地区的驿站都倒闭了,东风快递依旧坚挺。
朱元璋只要把重要信息印到报纸上,很快就能传遍大明。
反正是比以前要快的。
例如这次合格证的事儿,仅仅用了半个多月,就在商人中间传开了。
报纸上把推行合格证的利弊写得非常清楚。
当然了,就算写得再清楚,也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基本上支持的都是那种做生意比较稳重的,且有固定货物来源的大商人。
他们的货物质量本身就很不错,规范市场对他们是有利的。
不支持的自然是那些路子比较野的。
尤其是那些路子野,本钱又不够雄厚的。
他们就靠着跟在大商人后面吃点儿边角料,然后运到欧洲去赚钱呢。
所谓的吃点儿边角料,就是大商人看不上的商品,他们接手。
大商人之所以看不上,自然是因为质量不行了。
等到这些货物被大商人拒绝了,小商人再去以较低的价格收购。
但是他们买到欧洲之后,定价并不比大商人的商品低多少。
收货便宜,出货贵,利润非常的可观。
眼下朱吾适要推广合格证,不就是要堵死他们发财的路子嘛。
俗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人彼此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他们自然会凑到一块儿商量对策。
杭州城郊外的某个庄园里,就有这么一群人。
“狗日的海贼王,这是不给我们活路啊!”
这人一开口,其他人连忙跟着附和。
“就是啊,他这个合格证针对的是谁,一目了然。”
这些人都是没有资格加入江南商会的人,自然也就没有资格出席朱吾适的会议。
那些大商人并不会把会议内容泄露出去,而是自已悄悄摸摸地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所以在场的这些人也是看了报纸才知道合格证的事儿。
这些人是合作伙伴,他们每一家单独拎出去实力都不太行。但是聚在一起却可以做很多事儿。
例如搞一条海船做外贸。
他们之前也是这么做的,众人一起出钱弄了条船,然后跟在大商人后面低价购入大商人看不上的货物。
例如陈茶,有瑕疵的丝绸,有瑕疵的瓷器等等。
将尾货卖到欧洲去,价格还是好商品的价格
“行了,说这么多有什么用呢,还是想想怎么解决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