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竣工

1663年6月20日,经过总共100天左右的漫长准备时间以及建设时间,陈舟的工厂终于竣工了。

……

这座未涂漆也未刮大白的灰白色建筑座落于山脚上方,山腰之下的平坦土地上,建筑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左右。

工厂整体呈长方形,正面及侧面拓展出了两块单层房屋,内部留有小地下室,外观与现代城市郊区的烂尾楼相似,并没有多余的装饰,看起来非常简陋。

由于焊条不足,工厂只有前后大门和左右侧门使用了金属,内部所有屋门都是木质。

陈舟从船上拆下来的门框和门板根本不够用,为此他特意带领土著制造了一批实木大门。

制造大门的过程中,斑马这个被冷落的家伙再次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木工素质,制造木门的效率与合格率均不在陈舟之下,遥遥领先于众土著。

因此尽管陈舟对斑马很不喜,本着赏罚分明的原则,却也给了斑马一些奖励。

拿到奖励的斑马不出陈舟所料,又开始慷慨地分发那些果食物,用以收买人心。

若不是陈舟知道这家伙私下里是什么嘴脸,恐怕还真要被他蒙在鼓里,认为他是天生的老好人了。

……

为加强工厂一楼的防御能力,陈舟在设计工厂时,特意将一楼的窗户设计的较小,而且位置靠上,以防止敌人攻不破大门,顺着窗户钻进去。

待安装窗户时,他还用钢材在窗户外焊接了防盗网。

工厂的防盗网不同于现代小区的防盗网,用的并不是细钢筋,而是足有一掌宽的钢板,别说弓弩木矛,就是小包黑火药也无法炸开。

……

因一楼窗户较小,导致室内采光有些问题,即使是在白天,室内依旧显得有些昏暗,不过比起陈舟曾经居住的“初版窑洞”,还是明亮许多。

到了工厂的二楼,室内便赫然一亮。

宽大的玻璃窗使用了木窗框,墙上依旧没有墙漆,但是地面铺了实木地板。

两侧整齐相对的窗户使阳光尽情地洒进屋内,与一楼仿佛两个世界。

……

由于水泥和金属建材数量有限,而且陈舟还想将一些材料拿去制造其它建筑,便没有把工厂设计的太大。

毕竟目前岛上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个人,土著又是“工人”身份,只在工作时会进入工厂内部,下班了以后就回到木屋休息,这600平,两层半的建筑,足够他们折腾了。

工厂一层分成五个独立的厂房,每个厂房因预先设计的功能不同,面积大小也不一样。

其中最小的那间只有50平米,最大的那间接近120平米。

除厂房外,工厂一楼还设置了数个功能区,比如公共厕所、淋浴室、厨房、餐厅、休息室、储物间、蒸汽机房。

这些功能区目前只划分出了大致的雏形,预留了管道,内部并未装修,尚处于毛坯房状态。

到二楼,其使用空间便以陈舟及其亲信的个人需求为主了。

其中有一个直达工厂屋顶的小楼梯间,通往光伏板和储能电池的存放区。

有陈舟个人的卧室、办公室、卫生间和浴室,有书房和专门用来存放神秘奖励的储物间。

还有星期日和星期六二人的小房间,一个健身室及独立的厨房餐厅。

不过这些功能区并不能占用二楼的所有面积,二楼的三分之一面积依旧是空荡荡的。

陈舟准备日后有需求的时候,再根据需求将那部分改造成厂房或者仓储区、办公区、质检区、维修区一类的辅助区域。

……

单有这些储物室,还不足以使工厂变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为了让工厂能在围困中坚持更久,陈舟还设计了一套雨水收集系统,将漫长雨季的降水利用起来,用于应急使用。

工厂屋顶下的“半个三楼”以及一楼都有蓄水池,只要有降水,水池就会慢慢被填满。

平常这些水经过一层设置了木炭沙砾纱网过滤的管道后,可做生活用水使用,洗洗衣服、刷刷鞋都没问题。

到了战时,万一情况发展到最不利的状态,这两大池水便可变成堡垒的最后储备,烧开后供所有人饮用,维持生命。

不过那只是最糟糕的情况。

至少在设计工厂时,陈舟没想到过任何一种进攻,会使他沦落到那种境地。

他这可是在大洋之中,如果引得此时代的航海霸主不惜损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付出数百上千条性命来围攻,他简直不敢想自己要做出多过分的举动。

就算把西班牙王室所有重要成员都绑架到岛上,恐怕都不会引发这么大的波澜。

况且就算他真的和西班牙人彻底撕破脸,17世纪的军事水平和科学技术,到底能不能把他逼入绝境也是个未知数。

要知道,理论上他的战争潜力是无上限的。

只要神秘奖励敢送,别说改进版步枪,就是掏出一台99a坦克都不是没有可能。

……

一场盛大的庆祝仪式过后,土著们如一群勤劳的小蚂蚁,开始一点点将窑洞内的物资转移到工厂中。

陈舟居住了三年的窑洞,很快就伴着一辆辆板车的穿梭,变得空空荡荡了。

而工厂,这个位于向阳处,更加坚固更加庞大的居所,也渐渐被装饰了起来。

神秘奖励送来的灰白色贴片地毯为陈舟的房间增添了几分新颜色。

在这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物中,古老的17世纪陈列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走进陈舟的房间,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时间错乱的感觉。

……

搬家是一个繁琐且漫长的过程。

那些可以随意挪动的物品倒还好说,问题是陈舟还养着些活物。

小灰灰、提子、虎头、咣当、小龙猫、灰球,这些猫就耗费了众人不少精力。

常年宅在家里的小灰灰、灰球,还有一直居住在“豪华别墅”内的小龙猫倒还好说,陈舟过去一捏后脖颈就拎走了。

咣当虽然喜欢在小院外的庄稼地内活动,但还是比较恋家的,只等了一天,陈舟就顺利抓到了它。

虎头和提子就不一样了,尤其是虎头。

这家伙能够靠自己获取食物,不需要人类的投喂,加上自幼营养丰富,基因良好,身强体健,已经是半野生半家养的状态,对陈舟并无太多依赖。

虎头是陈舟亲眼看着长大的,陈舟对它颇有些感情。

尽管虎头是这片区域的林中一霸,陈舟却不放心它独自在这里生活,野外生存一切皆有可能,莫说是一只小小的猫,就是老虎这种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都有可能因受伤或饥饿殒命。

为了让虎头跟自己到工厂生活,陈舟特意在庄稼地外的林地中蹲守了好几天,试图用虎头最爱吃的小鱼干和羊肉干将它引诱到笼子中。

但如今的虎头对待人类的态度早已不像曾经那样亲近。

陈舟带领土著去建设工厂时,虎头一直独自在这里生活,长期的分离加上自由的野外生活使它渐渐模糊了对陈舟这个“主人”的记忆。

每次嗅到食物的香气,即将完全步入笼中时,它都会谨慎地停下脚步。

这时候,哪怕陈舟突然出手抓它,也来不及。

虎头从它生母那里学得一身攀爬技艺,只一个纵跃,用不了几秒便会攀上林冠,消失在视野内。

尝试了几十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用其它方式抓虎头又有危及其生命的风险。

最终陈舟放弃了带虎头一起搬家。

他手绘了一幅虎头的画像,让土著们挨个查看牢牢记住,并交代土著们不可以打杀这只猫,如果发现这只猫受伤,及时救治并带到他那里,还有奖励。

如此,只要虎头有人类当靠山,在这里总是能过逍遥日子的。

它相貌特别,身材壮硕,迥异于其它野猫,土著们一眼就能认得出来,不用担心闹乌龙。

陈舟想,等到虎头老了,拼搏不动了,总会怀念跟人类一起生活的那段日子的,到时候让它回到工厂安享晚年也不错。

……

除了动物外,陈舟还有些植物需要转移。

比如他在窗台下种植的薄荷、荨麻和茴香,以及他在坡地上种植的秋白杏和可可树。

其中薄荷和茴香作为调料,早已被批量种植,但这两样植物鲜吃和干吃滋味儿不尽相同,陈舟希望工厂附近能有一片小菜地,随时为他提供新鲜蔬菜。

至于秋白杏和可可树,目前尚处于树苗的状态,在不伤及它们根系的前提下将它们转移并不算困难。

陈舟选取了几棵格外茁壮的树苗,成功移栽到了工厂周边——那里有他预留的树坑。

十年以后,这些小树苗将长成大果树,结出累累硕果,供人们食用。

……

其实能不能吃到最新鲜的果实对陈舟来说并不算太重要,他想要的只是家乡的感觉。

无论是钢筋混凝土建筑,还是秋白杏,都是来自现代的产物,看到它们,偶尔能让陈舟忘记自己处于17世纪。

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

他的灵魂与土著再亲近,都改变不了整个世界上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事实。

那些只有他熟悉的梗、网络流行语、各种行业的专业名词、华夏文明的古诗,对土著们都是彷如天书一般的东西。

有时候陈舟下意识脱口而出,土著们却满脸茫然地看着他,总会使他尴尬。

在这种尴尬过后,陈舟能感受到的只有无尽的孤独。

开始挑战前两年,他独自一人为了生存而奔波,对孤独的感受很模糊。

因为他无暇顾及这些,光是活着便已经需要竭尽全力了。

待到有人帮他分担工作,乃至完全不需要他动手,能让他有时间思考后,这种孤独的感觉才变得愈发强烈。

有时候,陈舟会想起一部经典的孤岛生存电影——《孤岛余生》

他想,他或许永远都不会像那部电影的主角一般,因为长时间的荒岛生活变得精神失常。

但孤独,精神上的孤独带给他的折磨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而且愈是清闲,这种孤独的感觉就会越清晰,越深刻。

陈舟只能去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用来帮助自己忘记身在何方,或是实现精神价值以抚慰自己的心灵。

……

在转移完所有物资,将其分类存放到工厂上下的储藏室后,陈舟并没有立即尝试制造蒸汽机或是用两台车床生产子弹。

西班牙人迟迟没有动静,到现在已经接近快一年时间。

陈舟估计他们应该是不可能找上门来了。

所以武器的生产和升级便不再是最先解决的问题。

摆在陈舟计划书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缺乏人手。

去年俘虏的土著基本已经完成驯化,他们大都掌握了汉语,能用流利的汉语与人正常交流,也学会了怎样运用汉字书写,其中佼佼者甚至能用汉字写日记了。

除此之外,土著们还已经适应了岛上新生活的习俗,尤其是饮食方面,他们同曾经的食人生番已大相径庭。

有的土著学会了背古诗,有的土著沉迷于木匠活儿,有的土著独爱绘画——可悲的是,他没有星期六的天赋。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即使是汉语不流利的放牧土著,也钟情于烹饪,热衷制造更香醇的奶制品。

填饱了肚子,每个人的脸颊都丰满了起来,脸上也常常带着笑意。

尽管没有收入,但以整个岛屿的资源,供养十个人绰绰有余,土著们每顿都能吃上饱饭,不必再忍饥挨饿。

这种伊甸园一般的生活使每一个土著都浸入其中,如饮蜜汁。

通过近一年的观察与分析,陈舟已经可以确定土著们的心理状态。

他们就如被驯化的野山羊一样,对这个“人间天堂”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拥护和忠诚,并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新学到的知识和生活习惯才是正确的。

假如将他们丢进现代偏远山区,除了缺乏常识,长相不同于常人,全都像是未接受过义务教育之外,他们几乎与普通人无异。

陈舟认为,既然能成功驯化包括星期六和星期日在内的九名土著。

那么在有这个基础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尝试增加岛上的人口,或交换、或掳掠,提升岛屿的生产力。

从前,他之所以一直担心西班牙人来犯,就是怕岛上人口过少,战力不足,凭借武器装备上的优势难以抵御众多水手的火绳枪和火炮。

而这个问题,在岛屿人口增多后便会自行消失。

无需太多,只要岛上有两百名手持陈氏步枪的精锐战士,那些嚣张的水手就会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颅,心平气和地跟他在餐桌上谈论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