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3章 朱奶奶买水果,多挑的甜橘子塞我手里
初冬的清晨总裹着层薄纱似的雾,我攥着刚打印好的社区生鲜调研表往便民市场走时,鞋尖还沾着路边梧桐叶上没化的霜。市场入口的老槐树早落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间挂着个褪色的红灯笼,风一吹就晃悠,倒让这冷天多了点活气——朱奶奶准在这棵树下摆摊,这是我跟她打了半年交道摸出的规律。
果然,离着还有十来步远,就看见那抹熟悉的蓝布围裙。朱奶奶坐在小马扎上,面前的竹筐里码着刚从郊区果园拉来的橘子,橙红的果皮裹着层细绒,在雾里泛着暖融融的光。她正低着头给橘子套网套,干枯的手指捏着透明网袋,动作慢却稳,每套一个都要轻轻转两圈,像是怕碰疼了果皮。听见我的脚步声,她抬起头,眼角的皱纹挤成两道弯,“丫头来得正好,刚挑出筐顶甜的,你先尝尝。”
我赶紧摆手,把调研表往包里塞了塞,“奶奶,我今天是来做调研的,不能白吃您东西。”话还没说完,她已经从竹筐里拎起个拳头大的橘子,果皮上的油胞亮晶晶的,透着股清甜味。她没直接递过来,反而转过身,从身后的布兜里摸出把磨得发亮的水果刀——刀把是木头的,上面刻着个小小的“朱”字,是去年她孙子亲手给她做的。“这橘子得这么剥才不流汁,”她左手按住橘子,右手拿刀在顶端轻轻划了个十字,刀刃碰到果皮的瞬间,清新的橘香就飘了出来,混着她身上淡淡的皂角味,像小时候外婆在厨房剥橘子的味道。
我站在一旁看着,突然发现她挑橘子的动作很特别。别人买橘子要么捏果皮软硬度,要么看果蒂新鲜度,她却总把橘子凑到耳边轻轻晃一晃,有时还会用指节敲敲果皮,发出“咚咚”的闷响。“奶奶,您这挑橘子的法子是跟谁学的呀?”我蹲在竹筐边,指着一个表皮带点青色的橘子问。她停下手里的活,把剥好的橘子瓣递到我嘴边,“你先尝,甜了我再跟你说。”
橘瓣塞进嘴里的瞬间,汁水在舌尖炸开,不是那种齁甜,是带着点果酸的清爽,果肉细腻得没有渣。我忍不住点头,“比超市买的甜多了!”朱奶奶笑出了牙,露出两颗有点松动的牙,“这挑橘子可有讲究,得‘一看二摸三听’。”她拿起一个橘子给我示范,“一看表皮,要选这种橙红透亮的,上面的油胞要饱满,别选带黑点或者表皮发皱的,那是放久了。二摸手感,轻轻捏一下,要有点弹性,太软了是熟过了,太硬了没熟。”
说着,她又把橘子凑到我耳边晃了晃,“三听声音,好橘子晃着有轻微的‘沙沙’声,那是果肉饱满,汁水足。要是没声音,要么是皮太厚,要么是果肉干了。”她顿了顿,又拿起刚才那个带青色的橘子,“像这种带点青的也别怕,只要果蒂是绿的,放两天就甜了,比全红的还耐放。”我这才注意到,她竹筐里的橘子虽然大小不一,但个个都符合她所说的“好橘子标准”,连个带黑点的都没有。
正说着,一个穿校服的小姑娘跑了过来,喘着气说:“朱奶奶,给我来两斤橘子,要甜的,我妈今天感冒了,想吃点酸的甜的。”朱奶奶赶紧站起来,接过小姑娘递来的塑料袋,“你妈感冒啦?那得挑最甜的,补充维生素c好得快。”她蹲在竹筐里翻拣,专挑那些表皮最红、油胞最亮的,每挑一个都要捏一捏、晃一晃,偶尔还会剥开一个橘瓣尝一口,确认甜了才放进袋子里。
小姑娘看着她忙碌的样子,小声说:“奶奶,您别这么麻烦了,随便装就行。”朱奶奶却摇摇头,“那可不行,你妈生病了,得吃最好的。我这橘子都是从老王家果园拉的,他家的橘子是‘蜜橘’品种,比普通橘子甜,还富含维生素c,感冒了吃正好。”她一边说,一边把袋子装得满满当当,称重的时候还特意多放了一个,“多给你一个,回去给你妈分着吃。”小姑娘要多给钱,她却摆手,“不用不用,下次再来就行。”
小姑娘走后,我忍不住问:“奶奶,您每次都给顾客多装吗?”朱奶奶擦了擦手上的橘子汁,“都是街坊邻居,多给一个少给一个没关系,大家吃着甜,下次还来,比多赚那几毛钱强。”她坐回小马扎上,又开始给橘子套网套,“我年轻时跟老伴在工厂上班,退休后没事干,就帮老王卖橘子。老王是个实在人,果园里的橘子不打农药,都是自然熟的,我得对得起他的橘子,也对得起买橘子的人。”
我这才想起,之前听社区里的人说,朱奶奶的老伴去年去世了,她一个人住,儿子在外地工作,只有孙子放假才回来。她卖橘子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找点事做,跟街坊邻居聊聊天。正想着,朱奶奶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布兜里摸出个保温杯,“我早上煮了姜枣茶,你喝点暖暖身子,这天太冷了。”她倒了一杯递给我,姜枣茶的热气裹着甜香,喝一口暖到胃里,连刚才沾在手上的寒气都散了。
我捧着杯子,看着她继续挑橘子,突然发现她挑橘子的时候,总会把挑好的橘子分成两堆,一堆放在竹筐前面,一堆放在后面。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她笑着说:“前面的是给着急走的人,都是挑好的,拿了就能走。后面的是给不着急的,他们想自己挑,我就把次一点的放后面,让他们挑的时候也能挑到好的,心里高兴。”她指了指后面那堆橘子,“你看,后面这堆虽然有几个带点青,但都是好橘子,就是表皮没那么红,不影响口感。”
聊着聊着,太阳慢慢升起来了,雾散了,市场里的人也多了起来。朱奶奶的生意渐渐忙了起来,有来买橘子的老街坊,有路过的上班族,还有带着孩子的宝妈。每个人来,她都热情地打招呼,耐心地教他们挑橘子,称重的时候总会多放一个,还不忘叮嘱一句“回去赶紧吃,新鲜的最甜”。有个宝妈带着刚会走路的孩子,孩子伸手要抓橘子,她赶紧拿起一个最光滑的橘子递给孩子,“小心点,别划破手。”
忙到快中午的时候,竹筐里的橘子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十几个。朱奶奶把剩下的橘子都装进一个袋子里,然后递给我,“丫头,这剩下的都是好的,你拿着回去吃。”我赶紧推辞,“奶奶,我已经吃了您一个了,不能再要了。”她却把袋子往我手里塞,“你拿着,我这就收摊了,回去也吃不了这么多。再说,你帮我填了好几次调研表,我还没谢谢你呢。”
推不过她,我只好接过袋子,触手是橘子暖暖的温度,还裹着淡淡的橘香。朱奶奶收拾好小马扎和竹筐,又从布兜里摸出个橘子,剥开后把橘瓣塞进我手里,“这个最甜,你路上吃。”我咬了一口,甜美的汁水在嘴里散开,混着心里的暖意,比刚才吃的任何一个都甜。
看着朱奶奶背着竹筐慢慢走远的背影,蓝布围裙在风里轻轻晃悠,我突然明白,她卖的不只是橘子,更是藏在烟火里的温暖。她挑橘子的那些小技巧,是对生活的认真;给顾客多装的那个橘子,是对他人的善意;给我塞的甜橘子,是陌生人之间的温情。而那些关于橘子的知识——“蜜橘”品种的特点、维生素c的功效、挑橘子的“三招秘诀”,也成了这初冬清晨里最实用的“百科”。
回到社区办公室,我把朱奶奶给的橘子分给同事们,每个人吃了都赞不绝口,还问我在哪里买的。我把朱奶奶的摊位指给他们,还教他们挑橘子的方法。同事小李说:“下次我也去买,不仅能买到甜橘子,还能听朱奶奶聊聊天,比在超市冷冰冰的货架上买有意思多了。”
傍晚的时候,我路过朱奶奶家楼下,看见她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给孙子打电话,手里还拿着个橘子,“我今天卖了好多橘子,还跟丫头学了新的调研知识,等你放假回来,奶奶教你挑橘子,咱们一起去果园摘橘子好不好?”电话那头不知道说了什么,她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手里的橘子在夕阳下泛着暖红的光,像一颗跳动的小太阳。
我站在远处看着,手里还攥着中午她塞给我的那个橘子的果皮——我特意没扔,果皮上的油胞还带着淡淡的香。原来,人间烟火最动人的,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像朱奶奶这样,在挑橘子的细碎时光里,藏着的认真、善意和温情。那些带着橘香的瞬间,那些关于生活的小知识,那些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就像原子裂变一样,一点点燃起人间的烟火气,让平凡的日子也变得甜滋滋、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