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围炉打边锅

回来的队伍都在忙,梁乔乔也没闲着。

她一进门就把院子里的太阳能景观灯给打开了。

雪白的灯光一亮,整个院子立即亮如白昼。

不说水池边正在抹黑拔毛的战士们有多惊喜了,就连玉华刚、符华章、于农和两位探矿队的同志,都纷纷围聚到灯柱下,仰头看着那盏明晃晃的灯惊喜不已。

“这可是好东西啊。”

“梁乔乔小同志说的竟然是真的,这太阳能转化过来的灯光,竟然比我们的电灯还亮!”

“这要是把所有的灯都改成太阳能灯,那我们不就不用担心晚上没有电用了吗?”

“只怕也不容易,这灯造价不低吧?看看这样儿就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支撑得起的。”

“这倒也是……”

话说到这里,大家全体沉默了。

谁都知道是好东西,但也得有钱来整才行。

说来说去,都是缺钱害的啊。

十年动荡刚过,全国经济可谓千疮百孔,各行各业都是百废待兴。

要是国家有钱,他们还用得着怕这怕那的吗?

老百姓手里要是有钱,还用得着计较这个计较那个吗?

所有人,包括来得后面一些的宁兰和黄莱,都一起默默地看着太阳能灯没有说话。

梁乔乔暂时顾不上他们这群人,她飞快地跑上楼,用意念在鉴宝商城里买了好几块火锅底料。

当然了,光有底料还不行,蘸料也不能少了。

于是她又细细地挑了好几种口味的调料,一起下单买了出来。

空间里的包装自然是不能拿出来的,她把包装袋全部撕了丢空间里没拿出来。

然后找了两三个饭盒装上,随便拿块布意思意思地包起来,一只手拎着就噔噔噔地下了楼。

顶着风,一路小跑着进了厨房,她直接塞给慕央:“九哥,你看看我从家里带过来的这些能用吗?”

手上正在泡木耳干的慕央接过来,打开铝制的饭盒就看到里面装着几块切得方方正正的油状固体,不由得问:“这是什么东西?”

梁乔乔指着饭盒里的固体给他介绍:“这些都是火锅底料呀,你烧好水把他们直接放进锅里煮开就可以涮菜了,这是牛油的,这是番茄的……。”

后世这种简易美食别提多受欢迎了,她这还是光顾了美食区太多次,前两天才终于刷出来的福利呢。

虽然这么贸然地拿出来可能也会引起一些怀疑,但梁乔乔也有她的理由和借口。

再说了,根据她对慕央这些人的认知和了解,他们总不会因为这点吃食而去查她吧?

就算查,他们也查不到呀,所以她有什么好担心的?

果然,慕央只是看了她一眼,就默默地拿锅开始捣弄了。

“人多,至少得弄三桌,锅只怕不够。”慕央转身走出厨房,叫来小丁和小张,让他们分别回两位首长家把锅和煤炉子都拿过来。

听了警卫员汇报的玉华刚和符华章都有些哭笑不得,当即转头跟老伴说了声。

宁兰和黄莱自然不会反对了,两人干脆跟车一起回去,把家里的桌子凳子和其他菜,能搬过来的都一起搬来了。

一下子来这么多人,慕央这里能准备有这么多桌椅,餐具才怪了?

果然,看到小丁和小张搬过来的东西,慕央和郑城等人都喜出望外。

正愁一会儿是不是得站着或蹲着吃饭呢,这些全解决了!

这一忙,就到了晚上快八点钟。

随着慕央几人一声吆喝:“都上桌吃饭了!”,一院子的人总算在煤炉子前坐下了。

首长们那一桌自然是安排在客厅里,另外还有两桌安排在了屋檐下。

有了院子里的太阳能灯照明,屋檐下的两桌人也不怕看不清饭菜。

一队兵哥哥和几名警卫员以及郑城和农以松,都在屋檐下的两桌落座。

屋里的那桌,坐的是于老、玉华刚两口子、符华章两口子和探矿队两位同志,慕央和梁乔乔两人作为主家相陪。

冬夜里,北风呼呼地刮过。

客厅内外的煤炉子都烧得旺旺的,锅里的汤水往上咕嘟咕嘟地直冒热气。

坐在围炉边锅旁,谁也没有感觉到冷,倒是下筷的速度史上惊人。

“唔……就是要这么吃才过瘾!”

“可惜今晚时间不够,还有好多野味没来得及拔毛处理呢。”

“你们说慕营明晚还能请我们过来吃边锅吗?”

“你长得不怎么样,想得倒是挺美的,吃了一顿还想下一顿。”

“切!我就不信你们不想!”

“想归想,但慕营会同意才怪呢!”

“o(n_n)o哈哈~……”

一院子的人都吃得很欢畅,今天被临时抓过来的小战士们,更是暗暗庆幸自己被选中了。

要是换成其他人,今晚这顿大餐跟他们还有毛线关系吗?

大晚上的,反正也没有任务,玉华刚和符华章也就默许大家都喝点小酒了。

酒酣耳热之后,大家说话就随意多了。

早在进门之后,于老就跟玉华刚和符华章两人透露了今天在后山的大发现。

现在,院子里的所有人都知道了后山上不仅有铁矿,还有煤矿。

想当初,偏南军区选在这里驻扎时,很是被各大军区的人嘲笑傻不拉几。

可现在,被他们当成后花园般存在的后山,竟然发现了两座大矿。

这消息要是传了出去,以后还有哪个军区敢笑他们?

说不定,各大军区的人还要巴过来想跟他们混点好处呢。

玉华刚和符华章两人顿时觉得扬眉吐气起来了。

就算矿藏还没开采,但远景都已经被他们设想好了。

甚至,多了这两座大矿以后,军区能获得什么样的好处,他们也都预想到位了。

不只这两位老革命,就连于老和两位探矿队的同志,心情也同样不平静。

于老是高兴,偏南区多出来一个煤矿,那么全区的煤炭和电力都能得到及时补充了。

铁矿那边呢,就更不用说了。

以前他们想用点什么材料,都得往上打申请报告,然后辛辛苦苦地从其他地方调配过来。

这一来一回的,既误事又浪费时间和精力。

但本地自己有矿就不一样了。

以后,想必他们军工厂用钢都能多宽裕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