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张卫东的改革

在合资企业的参股资金全部解决了之后,张卫东终于腾出手来开始对电子管厂进行改革。,2?0¢2!3!t*x·t,.+c/o?m¢

1987年初,借助北华政府的扶持政策换来的喘息时间,张卫东开始对工厂实行名为“模拟集团公司模式”的改革举措。

首先就是精简总厂的职能人员。

国有大型企业人员冗余是通病,而且由于“铁饭碗”的缘故,企业对于员工的保障是终身制的,也就造成了人员的只进不出。

电子管厂当时的行政职能部门有三十多个,共计六百多人,包括工会,女工工作部,计划生育办公室,绿化负责处,体育运动委员会等等,其中一半以上跟生产经营都没有什么关系。

张卫东把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全部召集到一起开会。

“今天把大家叫来开会,是有一件事情要宣布。总厂现在人员负担太重了,厂里决定精简人员。”

“精简人员!?”

“太突然了吧。”

下面的负责人开始议论纷纷。

各个负责人吃惊的表现并不在张卫东的意料之外。

“那精简出来的人员怎么办?”一位负责人问道。

“会分配到总厂下面的单位或者各个分厂,具体去哪里可以由他们自己挑。”

“哎呀,这……突然把人调走,员工们连个心理准备也没有。”

“是啊,总厂也应该提前打个招呼,或者事先跟我们通个气也行啊。”

“这件事情并不是临时决定的。”张卫东看向一脸难色的各部门负责人。

“厂里现在已经太困难了,养着这么多人,但是又没有收益,再这样下去厂里只会越来越困难。今天叫你们来,就是给你们分配任务。你们所有部门,只能保留一半人,其他的另一半全部‘精简’出去。”

“一半!”

“这……这我们怎么跟部门的员工说。\e^x?i·a?o`s,.-c-o!m?”

“你们自己想办法。有没有想要换个岗位的,或者总厂离家太远,想要换个离家近的单位的,这些都可以优先安排。不够的话,你们自己去做思想工作。反正厂里给你们的任务是精简一半人员,这个月必须全部完成。”

“这个月就得全部完成吗?”

“对,所有精简出来的员工下个月就必须得去自己的‘新’单位报到。”

“厂长,这不是一个两个人,要我们精简这么多人出去,总得给我们点时间跟员工都好好沟通一下。”

“我也想给你们时间,但是关键现在厂里没有这么多时间给你们了。”

各部门负责人满脸难色,但是看到张卫东坚定的表情,他们知道这个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你们按任务执行吧,散会。”

说完,张卫东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最终,总厂六百多人的职能人员被精简到只剩下三百多人。在人员分配上面,总厂尽可能的考虑到了各个员工的意愿,员工自己想要去哪个单位,总厂都尽量予以安排。

精简总厂员工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减轻总厂的负担,被精简出来的员工的工资、退休金、住房福利等等也会由各个分厂和分公司负责。

张卫东的人员精简计划自然是不同于一般的“裁员”,虽然张卫东也是为了甩包袱,但是与“裁员”相比,张卫东的手段已经要温柔的多了,至少对于员工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除了有部分员工过不了自己思想那一关。因为从总厂被精简出来,有时候会被看作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接着,对各个分厂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总厂不再对亏损分厂进行资金补贴。这个做法其实和国家“打破大锅饭”的政策异曲同工。-5·4*看,书¢ ¨追~最`新/章^节-

然后,砍掉亏损的生产线。因为生产线被砍掉而暂时停工的员工由总厂和分厂分别组织,由各自部门的领导带领进行灵活就业。

这群领导们,骑着自行车在北华市的大街小巷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上门询问对方有没有用工需求。

五分厂的厂长何如适一连跑了好几家单位,对方都没有额外的用人需求。

他只好继续寻找。

五分厂是所有分厂规模中最小的一个,大概只有不到两百人。厂里只剩下一条线还在生产,一百多人都在停工当中。

何如适骑着自行车沿着八尺路继续往前,他依稀记得北华水泥厂是在这个方向。

骑了半个多小时,他还是没有看到北华水泥厂。

何如适有些奇怪,他拦住了旁边一名路人。

“你好,同志,我问一下,北华水泥厂是往这个方向走吗?”

“对,是这个方向,你继续往前走,第二个路口左拐,一直走就到了。”

“哦,谢谢啊。”

何如适骑着自行车继续前行,大概二十分钟后,他终于看到了北华水泥厂的大门口。

他刚要骑车进去,就有人把他拦了下来。

“等会,同志,你找谁啊?”门岗有人走了出来。

“你们厂长在吗?”

“你找我们厂长啊。”

“对。”

“有什么事吗?”

何如适想了想,要是告诉他自己是来问问需不需要用人的,还得费劲跟他解释一通。

他干脆编了个理由,说道:“我要买水泥。”

“哦!你等会啊!我去给你叫人!”

一会的功夫,有人就从办公楼里走了出来。

“你好,同志,我是水泥厂的副厂长,你们要买水泥是吗?”

何如适支支吾吾地点点头。

“哦,你是哪个单位的?”

“我是红旗电子管厂五分厂的。”

“哦!你是774的啊,幸会幸会,我们办公室说吧。”

何如适跟着那位副厂长来到了办公室。

两人坐下之后,那位副厂长看着何如适问道:“你们打算买什么型号的水泥,准备要多少?”

眼见不能在继续瞒下去了,何如适决定实话实说。

“是这样,我其实不是来买水泥的。”

那位副厂长眉头一皱,不明白什么意思。

“你不是来买水泥的?”

“是这么回事,我是五分厂的厂长,我叫何如是。我想问问,你们这还招不招人。”

一听这话,对方更加困惑了。

“什……什么意思?”

“唉,我也没什么好瞒你的。我们现在效益不好,厂里好多人都停工了。但是员工们也不能这么闲着啊。我想问问你们这里用不用人,什么活儿都行,我们都能干。”

“你们给我们干活?”

那位副厂长很吃惊,他没有想到何如适来找他居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只要你们能用我们的人,工资都好说,你按照最低一级算也没有问题。”

“不是这个问题。你们可是774啊,你们那都是高科技的产品。我们这水泥厂,你们来能干什么?”

“我们什么都能干,有活就行,当装卸工也没问题。”

那位副厂长目瞪口呆地看着何如适。

“你看看能不能帮帮忙,我们现在也实在是没办法了。厂里现在有一百多人都闲着,我们还得正常给他们开工资。你要是实在要不了那么多人,解决一部分人的也可以。”

“哎呀,不是我不帮你啊,关键是……真的是没有适合你们工人的工作。要是真来,恐怕真的只能给我们搬卸水泥了。”

“可以!没问题!我们干得了!”

那位副厂长惋惜地叹息一声,说道:“那好吧,你给我送五十个人来吧。我们厂的规模就这么大,再多了我们也确实用不上。工资……我们肯定不像你们那么高。就按照……80一个月。你看行不行?”

“没问题!太感谢了!明天我就带人过来。”

这种灵活就业的方式,工资是结算给五分厂的,再由五分厂给员工发工资。

而来水泥厂干活的员工仍然属于五分厂,所以工资是按照五分厂的标准发放。五分厂的人均工资是每月110元。换句话说,每安排一个员工来水泥厂灵活就业,五分厂每个月就要亏损30元。

但是即便如此,也比这些员工闲在厂里要强得多。

而灵活就业的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来水泥厂搬水泥以外,还有去菜市场装卸大白菜,去印刷厂订书、折书页,组织女员工打毛衣,去各大饭店干保洁,组织厂里的车队去机场火车站运送旅客,托运货物……

厂里有不用的设备和储气罐也都租出去。

而目前还在进行生产的员工也不再实行固定工资,而采用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写到这里,很难不有一声叹息。

他们在那个时期所做出的诸多努力,其实大多是没有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

不管是被精简的员工,还是被灵活就业的员工,几乎没有人有怨言。

因为他们清楚,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774厂。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将个人得失放在了一边。

这种军工单位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有时候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但是,人心之厚薄取决于民生之荣枯。人,终归是架不住一直寒心的。

然而电子管厂的寒冬还有很久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