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股权分配
市里随即召开了关于合资企业股权分配研讨会,来研究中方的股权该如何分配的问题。
张卫东原本是希望争取到中方股份的一半的,但是很快他就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
因为北华市政府在原有谈判单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家当地企业——北华显像管厂。北华显像管厂大概四五百人的规模,只能生产黑白电视的显像管。
中方最终确定的参股单位一共有四家:红旗电子管厂、中国电子对外贸易总公司北华分公司、北华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和北华显像管厂。
会议由陈市长亲自主持。
陈市长看向下面几家公司的负责人,一上来就说道:“这次合资企业中,中方的股权占比我们就完全按照各家的出资来决定。”
张卫东一听,就隐隐觉得不对劲。
陈市长刚说完就看向张卫东:“张厂长,你们厂现在经营困难,这次就别太勉强了,中方股份你们就占个20%吧。”
张卫东根本就没有多想,上来就反驳道:“绝对不行啊。”
陈市长眼神复杂,没有说话。
“不是,陈市长,这次竞标我们厂是主力啊,我们至少也要占一半啊。”
“你们厂是功臣不错,但是北华也出了不少力。*0~d^i*a′n′k-a?n¨s¢h_u′.?c\o!m·合资厂一没用你们的地,二没用你们的技术,你们上来就要占一半,其他单位也会有意见嘛。”
“他们才出了多少力啊?显像管厂根本就没帮什么忙吧,他们也来分一杯羹。”张卫东直言不讳地说道。
显像管厂负责人的脸色有些难看,但也只是低头不语。
很明显,北华政府把显像管厂也安排进中方的股东里面是出于对地方产业的扶持层面来考虑。规模这么大的合资企业,技术又这么先进,只要能参股,赔肯定是不可能的,无非是分多分少的问题。而且也许还能在技术上获得帮助。
“显像管厂愿意提供资金,这个合资项目的投入不小,还要盖新厂,支出巨大。而且他们也是做显像管的,入股合资企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也有帮助。”
“我们也可以提供资金啊。”
“你们厂现在的情况你自己应该清楚,发工资的钱都是借的。你想要占到一半的股份,你哪来的钱投资呢?”
张卫东不说话了。
见到张卫东沉默,陈市长接着说道:“我们也是出于减轻你们负担的考虑,这个项目预估投资至少3.1亿,你们占个20%的股份,不至于背上太沉重的负担。”
张卫东依旧沉默,低头眉头紧皱,在心中盘算什么。
陈市长见状,以为张卫东是妥协了。′w¨o!d^e?b~o-o!k/s_._c_o/m*
“那就这么定了,你们占20%的股份,资金的筹措你们如果有困难,市里来帮你们想想办法。”
“等等。”
张卫东看向陈市长:“是不是只要我们能出资,就能占到一半的股份。”
陈市长闻言,稍许一愣,确认似地看向张卫东:“一半股份就要出资一亿五千五百万。”
“是不是我们能出这一个多亿,就让我们占一半股份。”张卫东再次确认似的问道。
陈市长看着张卫东,陷入沉思。
北华政府固然有不愿多给电子管厂股份这一层考量,但是陈市长也所言非虚,他们确实是不想让电子管厂背上太沉重的负担。债务越多,电子管厂翻身的可能性就越小,一旦再次陷入亏损,出来兜底的还得是北华政府。毕竟一万多人的大厂,北华政府很难承受她倒闭的风险。
“你想清楚,这个钱你们自己肯定拿不出,只能去借。依你们现在的债务情况,这会是个不小的负担。”
“厂里付出那么多,只给我们20%,这个我没法回去跟员工交代。这个钱我们出,但是我们必须占股一半。”
项目已经没给电子管厂了,如果股份也只给20%,陈市长其实也担心部里那边不好交代。
他原本是希望劝说张卫东接受20%的股份占比,这样既可以不用让电子管厂背上太重的负担,部里那边问起也能有个正当理由。毕竟是经过厂长同意了的。
但是他没想到张卫东这么强硬,一定要占股一半。
陈市长想了想,决定让步。
“那好吧,既然你们坚持,市里同意让你们占股一半。”
“好,这个钱我们想办法凑够。”
回厂以后,张卫东召集全部厂领导开会,研究对合资企业投资的事情。
结果,厂领导班子里大多数人也不同意这么大的投资。
原总首先表示了反对:“卫东啊,这么大的投资对厂里的负担确实太重了,而且现在银行的利率已经突破了11%,一个多亿的贷款单单是利息就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这件事我看再研究研究。”
“我知道负担不小,但是我们这笔钱是拿来参股的,将来还会产生回报。”
另一位厂领导说道:“咱厂现在发工资都困难,追加这么大的投资在合资企业中占大股,有些太冒险了。万一那合资企业经营情况没那么好……”
“是啊,政府刚借给了我们钱,现在又要借钱,我们负债率已经太高了。再这样下去,利息能不能还上都是个未知数。”
“厂长,我们知道你看重这个项目,但是要不要再谨慎地考虑一下。”
其他几位厂领导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都是对于这么大的投资持否定态度。还有几位厂领导没有明说反对,但也对占大股是否必要表示了怀疑。
张卫东心中有些恼火,一拍桌子说道:“你们前怕狼后怕虎,步子老是迈不开,咱厂什么时候才能翻身啊。”
厂领导们见张卫东发了火,纷纷沉默不语。
原哲升见到其他人都不说话,还是打算在劝劝张卫东。
“卫东,这个事情我还是得劝你慎重。一个多亿的贷款,就现在的银行利率来说,我们的负担不是一般的沉重。我作为总会计师,要为厂里的财务状况考虑,我还是希望你能在考虑考虑这个决定。”
原哲升的话并没有错,但是张卫东同样也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
“原总啊,就为了这个项目,我们已经赔了一个厂长进去了,还有一百多名的技术骨干。厂里费了那么大劲,最后项目没拿到,股份也只拿到20%,实在是太亏了。我坚持我的看法。这个项目我看好他的前景,哪怕是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哪怕发不出工资也必须占大股。”
见到张卫东的这番强硬态度,众人也就不再反驳。
厂里最终决定对合资企业投资一亿五千五百万,占中方股份的50%,即合资企业股份的25%。
于是张卫东开始想办法四处借钱。
张卫东跑遍了四大行,结果没有一个愿意提供贷款的。其实很正常,谁愿意为一家陷入经营困难的企业提供巨额贷款呢?
眼看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最终,张卫东只好硬着头皮来到了北华市委去见陈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