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任命风波
很多产品的利润其实很薄,而且合作周期也很短,厂领导们不得不经常到处找项目,来让厂里的车间尽可能地不要停工。
厂里的员工们像是在打零工一样,今天生产这个产品,可能明天就要生产那个产品。
年底的时候,811工程全面竣工,电子管厂终于有了用于生产半导体器件的超净厂房。
但是生产设备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除了经过香港转口从国外买来的几台关键设备以外,其他设备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
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
半导体工业的产业规律就决定了对于生产设施的投资强度越来越大。而部里已经不再可能继续对电子管厂加大投资。电子管厂只能自己想办法。张克祥已经尽量将厂里的资金向半导体项目倾斜了,但是依然不够。
资金的不稳定导致生产设备的研发时断时续,到底什么时候能投产谁也说不准。
厂房已经建了,如果没有设备,那么前期所有的投资就都打了水漂。
张克祥不甘心,他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但想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
这天,张克祥正满面愁容地思考对策,办公室外突然响起激烈的争吵声。
“你别拦着我,今天我非得要个说法!”
“你看你干什么啊,老刘!”
听声音是一男一女,两人不知道在因为什么原因争吵。两人的吵闹声距离张克祥的办公室越来越近,声音也越来越大。
张克祥正准备出去看看。
还不等他起身,一个年龄看上去四十多岁的男职工就一脸愤怒地闯进了他的办公室,一位三十多岁出头的女员工紧随其后。/k·s′j?x-s!w·.^c!o/m?
看到张克祥,那名女员工赶紧道歉,说道:“不好意思啊,厂长,打扰您工作了。”
然后她就去拽那名男员工:“老刘,有事回处里说,厂长正忙呢。”
“你撒开!”老刘愤怒地甩开那名女员工。
不等张克祥发问,老刘就先愤怒地问道:“厂长,原总这么做您管不管了?”
张克祥满头雾水,问道:“原总怎么了?”
“我们为厂里奋斗了大半辈子了,到头来,提拔干部不先安排我们这些老人,原总反而去提拔那个新来的?厂长,我想不通。”
今天早些时候,财会处召开了干部任命大会。
一个多月以前,财会处的人就已经知道了处里要提拔一名新的副科长。大家纷纷猜测谁会被提拔。
老刘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被提拔的人选。
老刘是厂里的老人了,进厂快二十年了,一直在原总手下,工作上兢兢业业,没出过任何问题,本以为这次财会处提拔干部终于能轮到自己。
结果,原总在会上宣布任命王洛宾为财务处的副科长。
财务处的人一片哗然,谁也没有想到原总居然会提拔一个这么年轻的人。
虽然国家最近几年一直在提倡干部年轻化,而电子管厂的干部队伍中也确实需要年轻的血液。但是在一家中老年干部占到七成的老牌国企当中提拔一个年轻人,还是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和反对。
老刘就是反对者之一。
在会上原总宣布完任命之后,老刘的脸色就已经十分阴沉。
看着下面的人小声议论纷纷,原哲升知道他们心中不服。
他面色平静地说道:“你们如果有意见只管提出来。-k/u`n.l,u^n.o*i*l,s\.¨c·o+m·”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说话。
见没人说话,老刘犹豫了一下,他心中很纠结,但还是站了起来。
老刘站起来问道:“原总,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次副科长的职位要给一个年轻人,他进厂才几年?厂里的这个决定,我接受不了。”
原哲升看着老刘,知道这个想法不仅仅只有他有。
他语气平缓地说道:“企业想要发展,没有新鲜的血液不行,想要带动一个企业不断地进步,干部队伍中必须要有能力强,有担当的年轻人。这次的职务任命是经过厂里深思熟虑的。确实,王洛宾同志进厂的时间比你们在座的都要短。但是他的业务能力你们也是有目共睹的,厂里觉得副科长这个职位他完全可以胜任,而且比你们都要强。”
“不是,原总,就算他能力强,他给厂里做出过什么贡献?在座的哪一位不是跟咱厂共患难过的,71年的时候咱厂里多难,我们但凡有一点对不起咱厂吗?你现在提拔一个新人,我不服。”
“你说的这些都没错,你们哪一位都比王洛宾更有资历。你们曾经都为厂里做出过贡献。但是干部的任命不是论资排辈,不能说谁资历老就让谁上,而是谁有能力让谁上。厂里现在正是困难时期,需要一支年轻的干部队伍来让我们跟上形势,来摆脱现在的困境。你们对厂里做出的贡献,厂里都认可,也很感激你们。但是我是厂领导,要对厂的未来负责,不能仅仅因为你们资历老,贡献大就偏袒你们。”
听完原总的话,老刘脸上浮现出一副失望的神色,那是一副彻彻底底感到寒心的神情。
他颤抖地说道:“原总,我跟了你快二十年了,到最后你这样做,不怕下面的人寒心吗?”
原哲升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他站起身,眼神扫过下面的所有人。
“你们在座的都跟了我不少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今天如果我偏袒你们这些老资历,那我就是对不起这个厂,对不起她一万多名员工。我知道,你们有不少人都质疑这个决定,还有不少人心里也反对,你们只是没有说出来。但是我还是那句话,这个任命是厂里深思熟虑过的,是本着对厂的发展负责的态度做出的。我本人完全支持王洛宾同志任财会处副科长这一职务,你们当中如果有人不服气,那就向厂长反映吧。”
原哲升说完就离开了会议室。
老刘站在原地,心胸剧烈地起伏,他越想越愤怒。
下一秒,他推开椅子,夺门而出,直奔厂长办公室。
“哎!老刘!”
一位女同事赶紧追了上去。
对于王洛宾的任命,张克祥是知道的。
即便财务处副科长的职位原哲升极力推荐王洛宾,但是对他的任命还是经过了行政部和党委的严格考核。
张克祥和张卫东的同意也是建立在对王洛宾的客观评价上,并没有偏袒的成分。
事实上,张克祥担心下面的人反对意见太大,私底下也跟原哲升沟通过,毕竟王洛宾的年龄实在太小,张克祥也建议原总让他在等几年再推荐王洛宾。
但是原哲升毫不退让,坚定坚持自己的立场。
他反问张克祥:“老周厂长当年执掌电子管厂的时候年龄多大?如果干部的任命都看年龄,都要论资排辈,那有能力的年轻人什么时候才能上来?人才都埋没在下面,我们怎么发展?”
张克祥哑口无言,也就不再说什么。
行政部和党委对王洛宾考察了一年的时间,厂领导班子评估之后也都一致同意,王洛宾确实是个值得培养的年轻人。
在厂里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张克祥就知道从下面一定会传来阻力。
果然,任命消息刚刚宣布,就有人来找他告状了。
他看着老刘,安抚地说道:“老刘啊,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你也要为厂的发展想想,咱厂现在各个科室的干部,一眼望过去全是四五十岁的。不让年轻人上来,等这帮人一退休,谁来领导咱厂?况且咱厂现在困难,需要有年富力强的干部上来。”
“厂长,你说的这些我都懂,我就是想不通,我大半辈子都给了咱厂,到头来我争不过一个年轻人,他凭什么?”
“就凭他能力强。”张克祥斩钉截铁地说道。
老刘一下子愣在那里。
“老刘啊,你扪心自问,你的业务能力能比过王洛宾吗?有哪一项你是比他强的?”
“可是我给厂里做出了贡献啊,而且这么多年我都勤勤恳恳……”
“是,你是给厂里做出过贡献。可是咱厂哪个人没给厂里做出过贡献呢?哪一个没跟厂里共患难过?全都提拔成干部吗?”
“可是我在财务处工作的时间最长,在原总手下我待了二十年,怎么也该轮到我了。”
“待了二十年你就应该当这个副科长吗?那你要是待了三十年是不是这个厂长也要给你当?”
“厂长,我不是这个意思,我……”
“老刘啊。”张克祥扬手打断了他:“你心里不平衡我可以理解。你工作能力上没问题,在财务处也一直兢兢业业。但除此以外呢?你有想过为了财务处、为了咱厂更好的发展你还能做些什么吗?你私下有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吗?没有吧?你下了班之后在干什么?无非是跟着财务处那几个人一起去钓鱼、打牌,我没说错吧。干部队伍是领头羊,是要担起责任的。不选能力强的你告诉我选谁?你问我王洛宾凭什么,我倒也想问问你,这么多年你安安稳稳地不思进取,你凭什么?”
老刘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