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美国佬上门!参观还是试探?
“哈哈哈……”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
“好你个李云龙,牛皮还是吹得这么响。”
丁伟在一旁笑骂道,“半个月?你以为鬼子都是纸糊的?山东半岛地形复杂,鬼子的防御工事也不少,你别到时候轻敌冒进,栽了跟头!”
“老丁,你少在这儿给老子泼冷水!”李云龙瞪了他一眼。
“咱们现在是什么装备?三百多辆‘炎龙’坦克,五百多辆‘龙鳞’步战车,天上还有周卫国的飞机给咱们炸!就山东那点鬼子,够咱们塞牙缝的吗?老子这回,就是要让全天下看看,什么叫他娘的实力碾压!”
他越说越兴奋,转头就朝林墨嚷嚷:“林司令!你放心!这次俺保证不给你惹事,一切行动听指挥!你说往东,我绝不往西!你说抓狗,我绝不撵鸡!你就把心,踏踏实实地放进肚子里!”
林墨看着他那副猴急的样子,也是哭笑不得。
“老李,你的战斗热情是好的,但战略上还是要藐视敌人,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
林墨提醒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我们这次的目标,不光是拿下青岛,更重要的是,要以最小的伤亡,最快的速度,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震慑所有宵小!”
“明白!”李云龙大声应道。
他心里清楚,林墨这是在敲打他,别一打顺风仗就忘了自己姓啥。
“老孔,你那边呢?”林墨又看向孔捷,“‘武装巡逻’的任务,装备和兵力上有没有什么困难?”
“报告司令员!”孔捷站起来,神情严肃,“困难没有!就是有点……请求。”
“说。”
“我那个军,现在还是以步兵为主。您看,能不能也给加强一个坦克营?不用‘炎龙’,给点‘龙鳞’就行。“
”这样一来,我们去鬼子城门口‘叫阵’的时候,底气也足一点不是?”孔捷搓着手,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
他这话一出,李云龙立马就不干了。
“老孔,你什么意思?我的装甲军还没捂热乎呢,你就想来挖墙脚了?门儿都没有!”
“老李,话不能这么说。”孔捷也不让步,“咱们都是为了革命工作嘛。你想想,我开着几十辆坦克,在北平城下溜达一圈,那动静多大?“
”城里的鬼子看了,不得吓得尿裤子?他们一紧张,不就更不敢乱动了吗?这不也是在帮你减轻压力嘛!”
“你这是歪理!”
“我这是合理要求!”
眼看这俩又要吵起来,林墨敲了敲桌子。
“行了,别吵了。”
他看向孔捷,点了点头:“老孔的提议,有道理。攻势防御,也需要强大的机动火力作为支撑。”
“这样,”林墨做出了决定,“从老李的装甲军里,抽调一个‘龙鳞’坦克营,暂时划拨给第十步兵军指挥。另外,再从炮兵军,给老孔你调一个155自行榴弹炮连。装备要用在刀刃上。”
“谢谢司令员!”孔捷顿时喜笑颜开,得意地瞥了李云龙一眼。
李云龙的脸,则拉得跟长白山似的,嘴里小声嘀咕着:“败家子,真是败家子……”
虽然心疼,但他也没再多说。
他知道,林墨的决定,都是从全局考虑的,肯定有他的道理。
“至于北风’计划,”林墨的目光转向赵刚。
“老赵,这件事,军事行动由段鹏和魏和尚的‘利剑’负责,但更重要的是与抗联同志们的联络、组织和思想工作。这方面你是专家,所以整个计划,由你来总负责,你觉得怎么样?”
赵刚站了起来,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犹豫,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你放心。”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我保证,把咱们的革命火种,在东北大地上,烧得旺旺的!让关东军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民战争!”
“好!”林墨重重地点了点头。
至此,“曙光”计划的三路大军,各路主将都已确定。
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战争机器,在林墨的擘画下,开始缓缓转动起来。
会议的最后,副总指挥站起来做了总结。
“同志们,计划已经确定,任务已经明确。从今天起,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钟表,精确地,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等着,在青岛一起庆功!”
“是!”
……
会议结束后,整个中原野战军的指挥体系,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一道道命令,通过“超级天网”系统,从太原的指挥中心,瞬间传达到各个部队。
孔捷的第十步兵军,开始进行改编,接收了新的坦克和火炮,并制定了详细的“武装巡逻”计划表。
第一站,就定在了保定。
李云龙的装甲军,更是像打了鸡血一样。
全军上下,都在进行着最后的战备检查。
坦克兵们擦拭着自己的战车,炮手们校对着火炮的标尺,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战争的渴望。
而赵刚,则带着一份绝密的名单,和一支精干的联络小组,悄悄地登上了前往秘密机场的汽车。
他将和“利剑”特战队一起,成为刺入东北心脏的第一把尖刀。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朝着林墨设定的方向发展。
然而就在大战即将拉开序幕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找上了门。
一份由重庆方面转来的加急电报,送到了林墨的办公桌上。
“报告司令员,美国方面派来的军事观察团,已经抵达西安。他们指名道姓,要来我们太原根据地,进行访问和……考察。”
林墨看着电报,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意。
“美国人?他们来的,倒正是时候。”
他拿起电话,接通了李云龙的办公室。
“老李,准备一下,家里来客人了。准备好咱们最好的家伙,带他们好好‘参观参观’!”
三天后,太原机场。
一架喷着青天白日徽章的C-47运输机,在几架“鹰击一式”战斗机的“护送”下,缓缓降落。
舱门打开,以美国陆军准将霍顿为首的军事观察团,出现在了舷梯上。
霍顿将军,五十岁上下,身材高大,金发碧眼,典型的盎格撒克逊人。
他参加过一战,是马歇尔将军的得力助手,为人严谨而傲慢。
在他的认知里,华夏的军队,就是落后、混乱和缺乏纪律的代名词,即使是战功卓着的八路军,也不过是一群装备低劣的游击队。
这次来访,他更多的是抱着一种猎奇和施舍的心态。
他想亲眼看看,这群泥腿子,到底是怎么打败强大的日本皇军的。
他身后跟着十几名美国军官,他们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有负责情报分析的,有负责武器评估的,也有负责后勤考察的。
每个人都带着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刚刚经历过战火的城市。
机场的跑道是新修的水泥路,很平整,这让霍顿略感意外。
但机场周边的建筑,大多还保留着战争的痕迹,这又符合他的预期。
前来迎接的,是李云龙和赵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