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李长青,你太过分了
竹筷缓缓探出,
夹住一块泛黑的红烧肉送到眼前。
李长青先是审慎的打量了片刻,
这才在三人目不转睛的注视中缓缓送入了口中。
当舌尖味蕾感受到那股强烈的刺激之时,李长青面容顿时一僵。
他先是面无表情的看了看身旁神情肃然的杨戬,
再转头看了看满脸鼓励神色的云华。
嘴角不由一阵疯狂抽搐。
我是真没看出来,
合着你俩......还有这本事,
睁着眼睛说瞎话,那是眼睛都不带眨的。
这是食物吗?
这分明就是生化武器......
“师叔,
如何?”
杨婵在一旁一脸期待的问道。
李长青抬头看了杨婵一眼,又瞥了一眼盘中黑乎乎的红烧肉,一本正经的道:
“看起来虽然不怎么样,
但尝起来,倒也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来自厨艺师傅的评价,终究还是不一样的。
听到李长青的评价,杨婵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随即一脸骄傲道:
“连长青师叔都觉得不错,
看来我果然是有这个天分!”
李长青看了一眼她那一脸骄傲的小表情,轻轻笑了笑道:
“身为厨师,
自己当然也得亲自尝一尝自己的作品,
总结得失,日后才能更好的长进。”
说着,李长青拿起桌上一根没被使用过的筷子递给杨婵笑道:
“来,
尝尝!”
今天有一个算一个,谁都别想跑,都得试试舌尖味蕾被摧残的体验。
李长青心中暗自嘀咕道。
云华仙子略显古怪的看了他一眼。
我作为母亲不忍打消孩子信心,所以只说鼓励的话。
二郎作为兄长,照顾妹妹面子也能理解。
但你作为厨艺师傅,这么干是不是有些恶趣味了......
杨戬也忍不住多看了这个截教师叔一眼。
杨婵听到李长青的话语没有多想,略显期待的接过了筷子。
下一刻,
食物刚进口中,杨婵小脸瞬间皱成了苦瓜状。
“咸!
好咸......”
杨婵差点儿下意识的就想吐出来,
实在是太咸了......
但是又觉得不太雅观。
尤其是李长青目光紧紧的盯着自己,让她更是做不出这等有损形象的举动。
没办法,她只能硬着头皮咽下了口中的食物。
感受着喉间的刺激,杨婵看了看盘中的食物苦着脸道:
“不好吃就不好吃嘛,
你们干嘛都要骗我?”
云华仙子赶忙递上茶水,柔声道:
“第一次能做成这个样子,
娘觉得你已经做的很好了!”
“毕竟是第一次,
能把它做出来,哥哥觉得你已经很厉害了!”
杨戬也出声安慰道。
他宁愿每天都硬着头皮吃这样的食物,也不愿意再次回到先前那般一家三人无话可说的尴尬场景。
李长青端起茶杯连喝数口茶水勉强压下喉间的不适,这才悠悠补充道:
“没事,
失败是成功的母亲。
这一次亲口尝过了,知道了自己的问题。
下一次改善就好了!
况且,你今天确实也有可取的地方!”
三人闻言都略显意外的看了过来,都想知道他具体指的是什么。
“听说最近青盐降价的厉害,
所以,
杨婵师侄至少在持家方面,还是很值得称道的!”
杨戬和云华听到这话先是一愣,好一会儿才回味过来李长青这番话语中的揶揄意味。
云华仙子有些无奈的看了一眼这个截教弟子。
杨戬也是嘴角直抽搐。
几个呼吸之后,
杨婵终于也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对方在取笑自己。
一时间不由有些牙痒痒。
这话太损了!
“李长青!
你......
你太过分了!”
气急之下,她也顾不得再喊什么师叔了,直接以姓名相称。
李长青一脸无辜的抬起头,佯装不解道:
“不是这样吗?
那不是这样......
你干嘛要放那么多青盐?”
“你......”
云华无语抚额而叹。
杨戬面无表情的端起茶水自顾自的喝茶,决定不参与这场争端。
......
日子一天天过去。
转眼间,李长青已经在灌江口待了半个月了。
这一段时间,他八九玄功的造诣,在与杨戬每日不断的切磋里,再一次获得了增长。
而杨婵做出来的食物,虽然仍旧还算不上美味。
但好歹,放盐的火候,她是逐步掌握了的。
至少,没再如先前那般手一抖。
直接三五倍的份量撒下去了。
这一天,切磋完毕之后。
李长青看着眼前的杨戬,微微拱了拱手:
“此番叨扰良久,
得师侄之助,贫道八九玄功再有进益。
却是又承了师侄的情分了!”
杨戬微微摇了摇头。
“师叔太过客气了!
相比起师叔对我的助益,杨戬所做的事情不值一提!”
李长青闻言心里不由有些好笑。
不知不觉,他与这杨戬之间已然成了一笔糊涂账。
双方各自都认为,对方对自己的帮助远超自己的付出,是以都对对方心存感激。
对李长青而言,
他觉得,自己就算什么都不提示。
不出意外,这杨戬大概率该做的事情还会做。
该劈山还是会劈,该据地自立还是会据地自立。
无非就是多遭受一点煎熬,动手的时间晚一点而已。
自己所做的,顶多是让他所有的动作提前了。
提前进入金仙,提前救出母亲,提前解除心中的困惑。
他并不觉得,自己对杨戬的命运造成过什么重大的影响。
所以他心里始终认为,杨戬对自己的帮助远超自己的付出。
没有他的帮助和指教,
自己八九玄功的火候绝对无法快速的到达眼下的水平。
当年在面对一气仙马元的追杀时,自己也或许早就命丧东海。
而眼下道门之内未有他一人修行过此门功法。
自己就算想找别人求教,都找不到人。
也就是说,他的指教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
更别说,此时乃是封神大劫期间。
每一分实力的提升,都是自己将来立身的倚仗。
求道之人,诚于本心。
他不愿意欺骗自己,凭白接受别人的恩惠。
尤其对方还是阐教弟子。
所以,即使此刻明知道自己的举动有可能引起天上那公母俩的注意,他仍旧选择给他出这个主意。
助他走出迷惘。
而杨戬的心态,其实跟李长青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