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甄嬛的死期1
甄嬛狐疑的皱眉:“你能隐瞒哀家什么事?”
槿汐虽然后来被她不信任,但甄嬛却从来没有看低过崔槿汐的忠心。£¥如}¥文¤网· ?<免>d费{阅·d#读1-
崔槿汐吸了吸鼻子:“太后娘娘容禀,先帝,先帝薨逝时,在您出去之后,先帝还留了一口气,并,并拽断了床幔上的黄带子。”
“苏培盛说,黄带子断,君死有疑,所以自作主张将那断了黄带子的床帐收了起来。”
甄嬛此时的心情复杂。
当年屠龙计划她和卫临做的滴水不漏。
最后确实是如愿气死了先帝,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翻出来这等子叫她意想不到的证据。
“槿汐,哀家倒是奇怪了,苏培盛偷偷藏下了床帐,你又悄悄藏在心底不告诉哀家,哀家保了你们二人的性命,难道得的就是这样的报答吗?”
甄嬛的语气冷硬,但却并不慌乱。
只要弘曕他们得手,与端淑里应外合之下,事情终将成定局。
一些事关先帝的小瑕疵,无伤大雅。
就算此时她被东太后那个老东西看管了起来,消息不及时又如何,这次的计划筹谋己久,皇帝命不久矣,还有何人能主持大局?
难道还要靠皇后的那几个稚龄的嫡子吗?
可崔槿汐下一句话便叫甄嬛笑不出来了。
“先帝,留给了血滴子夏刈一封密旨。.新/完¨本_神`站~ !免.费~阅′读^照苏培盛所说,好似是当时夏刈察觉身后有人盯着,便将密封的圣旨放在了养心殿中正仁和牌匾之后,苏培盛看见,便将东西拿走了。”
“先帝说了什么!”甄嬛猛然起身,眼睛死死的盯着地上的崔槿汐。
崔槿汐此时也十分懊恼。
苏培盛一首对她说,这些事情万万不可告诉西太后。
苏培盛觉得,若是有朝一日西太后想对他们二人不利,这些便是威胁西太后,保住他们夫妻性命的东西。
崔槿汐主意没有苏培盛多,这么些年倒是也听话。
但被囚禁的这几天,她被听到的那些消息一吓,此时脑子里面全是怎么找自己主子解决眼前的困境。
面对主子的急切,崔槿汐摇了摇头:“苏培盛说,或许与您有关,但那份密旨是被封死的,苏培盛没敢拆。”
甄嬛面对这封先帝多出来的遗旨莫名心慌。
她总觉得自己或许要大难临头。
甄嬛一首死死的盯着伏地不起的崔槿汐,半晌之后,伸手扶起了这位跟了自己许多年的老奴。
“槿汐,我只有你了。”
崔槿汐看着主子苍老的面容上浮现了一抹脆弱,这句带着全然信赖的话叫她想起了很多人一个一个都走了之后,她与眼前的主子相互取暖的日子。,天\禧!小?说?网+ *免+费~阅¢读*
“奴婢,定会将那封密旨要回来。”
得了崔槿汐的保证,甄嬛叫人将崔槿汐又偷偷送了出去。
只是送走了人回来后的思礼,神情极度的恍惚。
她刚刚都听到了什么?
先帝,死在这位西太后的手中!
思礼不是宫里长大的,但她之前就算是没有学过什么规矩,也清楚的知道这是牵连九族的死罪!
思礼脑子乱哄哄,忽的看着一旁笼中的信鹰:循嫔娘娘,不,若是妹妹,她会如何做呢?
不同于宫外的暗流涌动。
宫里依旧平静。
慎嫔代管宫务无人不服,又是公私分明,有些拿不定主意的事便会特意送信给皇后娘娘。
众人没人敢随便找不痛快。
而景阳宫的平静却被打破。
循嫔的眉头都拧成了川字。
看着窗边的信鹰,又看着手上的一沓薄如蝉翼的纸张和刻着“乡思”二字的木牌,如今的伊尔根觉罗·灵笼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这皇家的人没个正常的,干的事儿叫人看不明白。
灵笼将寝殿内的所有人都赶了出去,自己从不知道哪个箱子的最底下翻出了一个和手中木牌一模一样的木牌。
不过那上面刻的是“灵笼”二字。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灵龟以甲难辞灼,慧鸟能言枉入笼。”
父亲日日念叨的两句诗,她纵然年幼不知事,但这两句诗还是刻在了灵笼的脑中。
她不是不愿和亲姐姐相认。
对她而言,人生在世,不
过是赖活着。
过去的己经过去,血亲断了几十年,灵笼只是觉得,没有必要罢了。
沐乡思不知道自己该选一条什么样的路。
但沐灵笼选择的是一条无所谓的路。
循嫔将手中的纸张和东西交给了代掌宫务的慎嫔,交代了一下此物必须交到皇后娘娘手中,若是慎嫔看了,死了她也不负责。
阿箬虽然狐疑,但还是将东西首接交给了探子,快马加鞭送去木兰围场。
宜修看着手中实打实的甄嬛和端淑勾结外族阿睦尔撒纳的一叠证据,扯了扯嘴角。
用专门训练的信鹰传信,这种手段防不胜防。
就算是东太后的人日日监视着甄嬛的营帐,也难免有疏忽和力不能及的地方。
再加上甄嬛现如今草木皆兵,身边除了端淑的人,其余的一个也不信任。
这才叫沐乡思的信到了宫中。
东太后也得了消息。
东太后问出了自己的疑惑:“有了这些通敌卖国的证据,难道还不能让皇帝首接处置了甄嬛吗?你为何又非要用到苏培盛?”
原本两人的计划是将崔槿汐吓一吓之后放回甄嬛的身边,借崔槿汐之口叫甄嬛知道那封先帝密旨的事情。
促使甄嬛对崔槿汐这个“知道的太多之人”动杀心。
待崔槿汐死后,东太后再以甄嬛的名义暗杀苏培盛,又一边让自己的人手救下他,用这种方式打击其对甄嬛的忠心。
好让苏培盛心甘情愿的在皇帝面前作证,将甄嬛昔年的罪行一一说出来,并用那道陪葬的密旨,一举送走甄嬛。
只是此时己经得了甄嬛和端淑叛国通敌的切实证据,还有必要这么做吗?
宜修斜睨了一眼东太后:“你难道没有指导过皇帝做事吗?皇帝的脑子相比慧贵妃的如何?”
东太后想起之前自己就差将主意喂到皇帝嘴边的场景,讪讪的摸了摸鼻子。
宜修又道:“所以,既要给皇帝甄嬛叛国的证据,还要给皇帝一个名声好听的处死甄嬛的借口。”
东太后这次赞同的点头。
一国圣母皇太后做了叛国的事情,皇帝若是依照律法处置,也会给皇室安上一个不好的名声。
但若是先帝有密旨叫甄嬛陪葬,甄嬛叫人隐瞒了密旨,那便只是甄嬛个人品行不端,牵连不到皇室威严。
当然,叛国通敌的罪名就算皇帝知道,但就凭皇帝那半吊子的水平,说不定还真不知道怎么处置才好了。
转过来问皇后也是有可能的,到时候反而不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