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之巅抱着脚走路
第24章 行走在半道上(九)
小
大
那人不再哎哟,也不笑了,盯着,理直气壮地说,你是干啥的?不老实!
莫名其妙,周维炯说,你怀疑我,怀疑我啥?为啥说我不老实?
你手里有枪,还穿得这么破,一定是装出来的,那人怒视着说,咋解释?
哦,这事儿呀,周维炯真的想笑出声,把大腿一拍说,哎哟,你看我,老叔,是个朋友送的,说是我们那儿不消停,给我防身。
真的吗?那人摇摇头说,防身,带把刀子也就够了,带枪,你以为呢?
你看你老叔,我又不认识你,你个拉毛驴车的,带我一截,我又不是白坐车,哄你干吗?
也是,我就是个做生意的,到武汉混点钱,土匪都得让道,你也不会抢我,那人立即变了,态度也变得温和了,还走上来,伸出手说,认识一下吧,我叫郑聪,麻城卡房人,常走这条道儿。
周维炯不知道卡房在哪儿,但是,他知道麻城。见此人这么善变,虽说没好感,但是,也不觉得这里没有啥问题,再说了,身上有枪的事儿也说开了,他也不会介意,于是,也就没说话。
但是,郑聪这个人,好像鸡婆,总是“咯咯哒”叫唤,一会儿也不消停,郑聪又问,你不是当兵的?
当兵的?周维炯说,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我是学生,家里有事儿,写信给我,所以,我想回家看看。
哦,你看我这记性,郑聪笑着说,年纪大了,还是你们年轻好呀,只不过,你上学,在武汉,上大学吧?
是的。
哪所大学?
黄埔军校武汉政治学校。
哦,还是军校呀,不简单,郑聪这么问,心里噶咚,怪不得我抽打毛驴,此人坐得四平八稳,还把我的鞭子抓住了,一定是经过训练的,于是又说,这么说,前途远大呀。我听说,凡是在黄埔军校学习的,以后,都要进部队,在部队里也能混个一官半职,不是团长也是个师旅长,哎呀,可不得了,你可是军事人才呀。
人才谈不上,至于说军事,周维炯说,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对行军打仗也略懂一点。
哦,高才生,佩服,郑聪又说,只不过可惜了。
为什么?周维炯心想,此人一定不是好东西。好,我就陪着你,看你还咋的?一路上像老妈妈纺线,总是扯,烦人。可是细想,此人问的,有问题吗?自己没问题,还怕他问吗?于是心里也就坦然。心想,问吧,看你啥目的。
你回家,我知道,商城,山区,农村,郑聪说,学得本领,可没用武之地呀。
那也不能这般说,周维炯猛然想起朱迪的话儿,本来想说回去了寻找机会到队伍里,又改口说,上军校,也不都是带兵打仗,军校,也学到许多,譬如孙子兵法,就是让人灵活运用的,遇到事情,要反复想,这不是知识吗?还有,训练,知道向左转向右转,还把身体练好了,有了好身体,说个老实话,种个四五亩田地,也需要呀。
郑聪听出弦外之音,于是不再问,又是一鞭子:驾!
毛驴车咕咚咕咚走着。
坐车上,不知道咋搞的,迷迷糊糊睡着了。
周维炯记得,从武汉出来不到五十里就是个小吃店,有米粥,有热干面,有茶鸡蛋,有煎饼。
饿了,小兄弟,吃点吧?郑聪停下车,开口说,哎,早上走得早,我也有点饿。
也行,周维炯说了,不再说话。
你没钱,我请。
周维炯一怔说,不用,我虽没大钱,但是,吃饭钱还是有的。说过,掏出袁大头说,来两碗稀米粥,两张鸡蛋馍,两个茶鸡蛋。
不够吃,来双份吧,郑聪补充说。
打理小吃店的是个小伙儿,小伙儿肩膀扛条毛巾,斜眼看了看,又对着郑聪看了看,大声吆喝:好咧——
声音刚落,两碗稀粥、鸡蛋、鸡蛋饼,全上来了。
周维炯真是饿了,忙吃,也没顾上什么。
周维炯回想着,郑聪也没挪窝,再上车,在哪儿再上车?咋回事儿?
郑聪笑了,拉着周维炯的手说,兄弟,同志,我们是同志呀。
同志,什么藤子丫枝,我不懂,周维炯警惕着,心里很窝火,不知道这是哪里,自己这段时间在干啥,好像失忆了,但是,他为何叫我同志呢?一定是不怀好意,是探子,可是,我就是个学生,他想干啥?
一问才知道,在此处已经耽误一天了。再问,才知道这个郑聪是化名,真名叫周兴初,四十来岁,农民打扮,住信阳柳林火车站附近,是湖北麻城地下交通员,来往武汉与麻城,传递情报。
郑聪拉着周维炯到此,那个店伙计,也是他们一伙的。那人也是地下交通员,没问名字,这是纪律,周维炯知道,也没有问。说实话,就是问,周兴初也不会告诉他。
为何要这样呢?周兴初说,最近,大别山革命处在低潮,党中央要派人到这里来,可是,敌人已得到消息,也派一批人,化妆成各种人到大别山,潜伏下来,搜集情报,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卑鄙手段,破坏党中央派人来大别山。
可是,走一路问一路,周兴初总觉得周维炯素质很高,警惕性很强,不太像学生。为了搞清楚此人的真实身份,就拉到这个地方来吃早餐。
周兴初说,来双份,是暗号,店小伙已经明白,这暗号是指,一份没下药的,一份下药的。把周维炯麻倒后,开始检查,才知道,周维炯装着《gCd宣言》,枪也查了,没问题。
醒后,郑聪郑重地说,老弟呀,你这样大意可不行呀,要是碰见国民党特务,咋办?
国民党特务?我们那是大别山腹地,商城南部,走路都难,穷乡僻壤,有?过于小心了吧。
同志呀,这可是血的教训呀,来不得半点侥幸,你一定要记住,这些经验可都是那些牺牲的同志用鲜血和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呀。
周兴初又跟周维炯交谈了一下,交换了联系方式,还说了保密问题,于是,让周维炯坐上车,一直送到小界岭,才分手。
走一路周维炯想一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还有,全国各地传出来的大屠杀,商城县委陪着河南省委来商城调查,被逮捕屠杀,这些,不都是教训吗?这些人都是咋牺牲的?都是没有做好保密工作的结果呀。
周维炯忽然想到商城党支部被破坏,七名支部委员死了五个,这不是才惨痛教训吗?看来,自己到了家乡,一定要低调,一定要注意,不,要特别注意,目前,我党还处在低潮,经不起风吹雨打了。
周维炯又想起朱迪那一番话,还有,那个毛先生的金玉良言——是呀,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经验教训呀。
周维炯这般一耽误,不是误点,而是按原计划整整迟了两天。所以,漆德玮牵着马来到这里,等了两天也没等到,于是,很失望,带着两个小跟班,也就打道回府了。
好在没等到,因为漆德玮行为诡秘,早被王继亚盯上了。
麻城,已经火星四溅了,周维炯,这个猴精,会从哪地儿走?漆德玮想,难道他坐火车到了信阳?漆德玮又摇摇头,觉得不太可能——不说其他,就周维炯的性格,也不可能。为啥?这个人是个玩心眼的,那好走,那不好走;那远那近,他能不知道?这般计较,肯定会从武汉直接插过来,是不是经过麻城,不知道,但是,舍近求远从信阳过来,那是肯定不会的。
这个瘪头,打哪走的呢?最主要是,迟了两天了,难道遇到什么事情了?漆德玮一惊,对,他对麻城情况不太了解,一定是在麻城遇到情况了。
有危险吗?漆德玮又摇摇头,心想,这个猴精,又是个学生,能有啥危险?说他是特务,不太可能,也不像;说他是共党,更不像,都喊他“炯爷”,那副派头,哪像闹革命的?说他是大户人家的少爷,还差不多。
这个猴精,跑哪去了呢?难道上山当土匪去了?漆德玮自己也笑了,笑过之后,忽然明白,对,他想到一个词:万变不离其宗。
周维炯熟读兵书,虽说性刚直,但思虑深远。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在哪儿?在上楼房。对,他是要回家的,是要去上楼房的。如果我不在半道截住他,让他回到家,看到他爹被人气死,妹妹又落在李老末手里,还不暴跳如雷,还不拼老命找李老末算账?要是那样,爷爷说的这个“刚”,可真的成了软肋了。
咋办?
李老末,何许人也?土匪。
这个人本来是漆树贵培养的,可漆树贵前脚走,后脚就迈进了杨晋阶家门,与杨晋阶沆瀣一气,祸害百姓。上文也说了,因杨晋阶太缺德,所以,两人闹掰了。杨晋阶没办法,又扶持一个李四虎,与李老末分庭抗礼。
如果周维炯贸然行事,找到山上,不是打起来,就是扣起来,但是,不管哪种,对周维炯来说都是不利的。咋办?必须在半道上截住瘪头,因为如今的南邑不是过去的南邑了,已经十分糟糕,就是天,都是漆黑一团。
漆德玮想,那时候,虽说山里土匪多,但是,还不敢这么嚣张,就是抢,也不敢明目张胆,都蒙着脸,夜晚行动;可如今,地主豪绅勾结土匪,在南溪关帝庙斑竹园白沙河狗脊岭一带杀害农会负责人,国民党不仅不管,还暗中支持。
那些土匪摇身一变让自己的兄弟入民团,人多了,就掌控了民团,没有掌控民团的,在民团里也都混成了有头有脸的人物。
顾敬之盘踞亲区,在长竹园伏山一带以聚众闹事为由,逮捕进步人士,捕杀gCd。土匪没了,顾敬之自己变成了土匪。
县民团,王继亚是团总,虽说是黄埔生,但他性格扭曲,又是李鹤鸣招来的,所以,以李鹤鸣马首是瞻,成了李鹤鸣的打手,整天带着民团,除派人到各区督粮派款外,就是勾结土匪,强抢民女。那些大地主大豪绅,睁只眼闭只眼,还往他们驻地送酒菜,说兄弟辛苦,犒劳犒劳。如此混乱,周维炯知道吗?
莫名其妙,周维炯说,你怀疑我,怀疑我啥?为啥说我不老实?
你手里有枪,还穿得这么破,一定是装出来的,那人怒视着说,咋解释?
哦,这事儿呀,周维炯真的想笑出声,把大腿一拍说,哎哟,你看我,老叔,是个朋友送的,说是我们那儿不消停,给我防身。
真的吗?那人摇摇头说,防身,带把刀子也就够了,带枪,你以为呢?
你看你老叔,我又不认识你,你个拉毛驴车的,带我一截,我又不是白坐车,哄你干吗?
也是,我就是个做生意的,到武汉混点钱,土匪都得让道,你也不会抢我,那人立即变了,态度也变得温和了,还走上来,伸出手说,认识一下吧,我叫郑聪,麻城卡房人,常走这条道儿。
周维炯不知道卡房在哪儿,但是,他知道麻城。见此人这么善变,虽说没好感,但是,也不觉得这里没有啥问题,再说了,身上有枪的事儿也说开了,他也不会介意,于是,也就没说话。
但是,郑聪这个人,好像鸡婆,总是“咯咯哒”叫唤,一会儿也不消停,郑聪又问,你不是当兵的?
当兵的?周维炯说,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我是学生,家里有事儿,写信给我,所以,我想回家看看。
哦,你看我这记性,郑聪笑着说,年纪大了,还是你们年轻好呀,只不过,你上学,在武汉,上大学吧?
是的。
哪所大学?
黄埔军校武汉政治学校。
哦,还是军校呀,不简单,郑聪这么问,心里噶咚,怪不得我抽打毛驴,此人坐得四平八稳,还把我的鞭子抓住了,一定是经过训练的,于是又说,这么说,前途远大呀。我听说,凡是在黄埔军校学习的,以后,都要进部队,在部队里也能混个一官半职,不是团长也是个师旅长,哎呀,可不得了,你可是军事人才呀。
人才谈不上,至于说军事,周维炯说,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对行军打仗也略懂一点。
哦,高才生,佩服,郑聪又说,只不过可惜了。
为什么?周维炯心想,此人一定不是好东西。好,我就陪着你,看你还咋的?一路上像老妈妈纺线,总是扯,烦人。可是细想,此人问的,有问题吗?自己没问题,还怕他问吗?于是心里也就坦然。心想,问吧,看你啥目的。
你回家,我知道,商城,山区,农村,郑聪说,学得本领,可没用武之地呀。
那也不能这般说,周维炯猛然想起朱迪的话儿,本来想说回去了寻找机会到队伍里,又改口说,上军校,也不都是带兵打仗,军校,也学到许多,譬如孙子兵法,就是让人灵活运用的,遇到事情,要反复想,这不是知识吗?还有,训练,知道向左转向右转,还把身体练好了,有了好身体,说个老实话,种个四五亩田地,也需要呀。
郑聪听出弦外之音,于是不再问,又是一鞭子:驾!
毛驴车咕咚咕咚走着。
坐车上,不知道咋搞的,迷迷糊糊睡着了。
周维炯记得,从武汉出来不到五十里就是个小吃店,有米粥,有热干面,有茶鸡蛋,有煎饼。
饿了,小兄弟,吃点吧?郑聪停下车,开口说,哎,早上走得早,我也有点饿。
也行,周维炯说了,不再说话。
你没钱,我请。
周维炯一怔说,不用,我虽没大钱,但是,吃饭钱还是有的。说过,掏出袁大头说,来两碗稀米粥,两张鸡蛋馍,两个茶鸡蛋。
不够吃,来双份吧,郑聪补充说。
打理小吃店的是个小伙儿,小伙儿肩膀扛条毛巾,斜眼看了看,又对着郑聪看了看,大声吆喝:好咧——
声音刚落,两碗稀粥、鸡蛋、鸡蛋饼,全上来了。
周维炯真是饿了,忙吃,也没顾上什么。
周维炯回想着,郑聪也没挪窝,再上车,在哪儿再上车?咋回事儿?
郑聪笑了,拉着周维炯的手说,兄弟,同志,我们是同志呀。
同志,什么藤子丫枝,我不懂,周维炯警惕着,心里很窝火,不知道这是哪里,自己这段时间在干啥,好像失忆了,但是,他为何叫我同志呢?一定是不怀好意,是探子,可是,我就是个学生,他想干啥?
一问才知道,在此处已经耽误一天了。再问,才知道这个郑聪是化名,真名叫周兴初,四十来岁,农民打扮,住信阳柳林火车站附近,是湖北麻城地下交通员,来往武汉与麻城,传递情报。
郑聪拉着周维炯到此,那个店伙计,也是他们一伙的。那人也是地下交通员,没问名字,这是纪律,周维炯知道,也没有问。说实话,就是问,周兴初也不会告诉他。
为何要这样呢?周兴初说,最近,大别山革命处在低潮,党中央要派人到这里来,可是,敌人已得到消息,也派一批人,化妆成各种人到大别山,潜伏下来,搜集情报,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卑鄙手段,破坏党中央派人来大别山。
可是,走一路问一路,周兴初总觉得周维炯素质很高,警惕性很强,不太像学生。为了搞清楚此人的真实身份,就拉到这个地方来吃早餐。
周兴初说,来双份,是暗号,店小伙已经明白,这暗号是指,一份没下药的,一份下药的。把周维炯麻倒后,开始检查,才知道,周维炯装着《gCd宣言》,枪也查了,没问题。
醒后,郑聪郑重地说,老弟呀,你这样大意可不行呀,要是碰见国民党特务,咋办?
国民党特务?我们那是大别山腹地,商城南部,走路都难,穷乡僻壤,有?过于小心了吧。
同志呀,这可是血的教训呀,来不得半点侥幸,你一定要记住,这些经验可都是那些牺牲的同志用鲜血和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呀。
周兴初又跟周维炯交谈了一下,交换了联系方式,还说了保密问题,于是,让周维炯坐上车,一直送到小界岭,才分手。
走一路周维炯想一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还有,全国各地传出来的大屠杀,商城县委陪着河南省委来商城调查,被逮捕屠杀,这些,不都是教训吗?这些人都是咋牺牲的?都是没有做好保密工作的结果呀。
周维炯忽然想到商城党支部被破坏,七名支部委员死了五个,这不是才惨痛教训吗?看来,自己到了家乡,一定要低调,一定要注意,不,要特别注意,目前,我党还处在低潮,经不起风吹雨打了。
周维炯又想起朱迪那一番话,还有,那个毛先生的金玉良言——是呀,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经验教训呀。
周维炯这般一耽误,不是误点,而是按原计划整整迟了两天。所以,漆德玮牵着马来到这里,等了两天也没等到,于是,很失望,带着两个小跟班,也就打道回府了。
好在没等到,因为漆德玮行为诡秘,早被王继亚盯上了。
麻城,已经火星四溅了,周维炯,这个猴精,会从哪地儿走?漆德玮想,难道他坐火车到了信阳?漆德玮又摇摇头,觉得不太可能——不说其他,就周维炯的性格,也不可能。为啥?这个人是个玩心眼的,那好走,那不好走;那远那近,他能不知道?这般计较,肯定会从武汉直接插过来,是不是经过麻城,不知道,但是,舍近求远从信阳过来,那是肯定不会的。
这个瘪头,打哪走的呢?最主要是,迟了两天了,难道遇到什么事情了?漆德玮一惊,对,他对麻城情况不太了解,一定是在麻城遇到情况了。
有危险吗?漆德玮又摇摇头,心想,这个猴精,又是个学生,能有啥危险?说他是特务,不太可能,也不像;说他是共党,更不像,都喊他“炯爷”,那副派头,哪像闹革命的?说他是大户人家的少爷,还差不多。
这个猴精,跑哪去了呢?难道上山当土匪去了?漆德玮自己也笑了,笑过之后,忽然明白,对,他想到一个词:万变不离其宗。
周维炯熟读兵书,虽说性刚直,但思虑深远。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在哪儿?在上楼房。对,他是要回家的,是要去上楼房的。如果我不在半道截住他,让他回到家,看到他爹被人气死,妹妹又落在李老末手里,还不暴跳如雷,还不拼老命找李老末算账?要是那样,爷爷说的这个“刚”,可真的成了软肋了。
咋办?
李老末,何许人也?土匪。
这个人本来是漆树贵培养的,可漆树贵前脚走,后脚就迈进了杨晋阶家门,与杨晋阶沆瀣一气,祸害百姓。上文也说了,因杨晋阶太缺德,所以,两人闹掰了。杨晋阶没办法,又扶持一个李四虎,与李老末分庭抗礼。
如果周维炯贸然行事,找到山上,不是打起来,就是扣起来,但是,不管哪种,对周维炯来说都是不利的。咋办?必须在半道上截住瘪头,因为如今的南邑不是过去的南邑了,已经十分糟糕,就是天,都是漆黑一团。
漆德玮想,那时候,虽说山里土匪多,但是,还不敢这么嚣张,就是抢,也不敢明目张胆,都蒙着脸,夜晚行动;可如今,地主豪绅勾结土匪,在南溪关帝庙斑竹园白沙河狗脊岭一带杀害农会负责人,国民党不仅不管,还暗中支持。
那些土匪摇身一变让自己的兄弟入民团,人多了,就掌控了民团,没有掌控民团的,在民团里也都混成了有头有脸的人物。
顾敬之盘踞亲区,在长竹园伏山一带以聚众闹事为由,逮捕进步人士,捕杀gCd。土匪没了,顾敬之自己变成了土匪。
县民团,王继亚是团总,虽说是黄埔生,但他性格扭曲,又是李鹤鸣招来的,所以,以李鹤鸣马首是瞻,成了李鹤鸣的打手,整天带着民团,除派人到各区督粮派款外,就是勾结土匪,强抢民女。那些大地主大豪绅,睁只眼闭只眼,还往他们驻地送酒菜,说兄弟辛苦,犒劳犒劳。如此混乱,周维炯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