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谁说人生没观众
除非是去京市那些大城市。
季如梦简单的做了一份攻略,可以去省城的临宝斋品味地方美食,以前这条街是私人所有,后来纳入公私合营,现在街上的所有店铺,都是国营的。
临宝斋也是个国营饭店,但保留了自身的特色和招牌。
算是省城里一个稍微有点名气的打卡点。
另外还可以去城市公园、中心广场逛一逛。
除此之外还有必打卡的百货大楼。
到了省城,一家人先去红旗招待所开了房间,把行囊放到房间里。
略作休整之后,再次集合。
两个房间互相挨着,晚上要是有什么事也方便喊一声。
季如梦给安安和宁宁换了尿布,再穿上新的裤子。
裴铮野去前台领了个搪瓷盆和一壶热水,把孩子们的裤子泡进去,用肥皂搓干净。
现在的尿布就是用布料和棉花做的,很容易渗到衣服上。
及时洗干净晾晒,才不会滋生细菌。
这些事裴铮野都做习惯了。
还记得刚开始那会儿,他没经验,手劲儿又大,第一次给洗尿布的时候,一搓,就把尿布搓坏了。
把衣服晒好,全家人再次坐上车。
现在已经是中午了。
刚好可以去临宝斋吃个饭。
车上,宋春秀还有些纠结,“小梦,省城的饭店会不会特别贵啊?”
“没事的娘,定价是由相关部门管着的,贵也贵不到哪里去,难得出来一次,咱们可不得品尝一下省城的特色?”
裴铮野在前面附和道,“没错,不能白来了,我以前自已来的时候不爱出来吃,但这一次有媳妇和娘,还有安安宁宁陪着,我突然就来了胃口。”
“高低得去看看这临宝斋的饭菜跟咱们自已做的,到底有啥不一样。”
季如梦拍了拍宋春秀的手,娇俏的冲她眨眨眼,“我觉得外面卖的饭菜,跟娘做的不相上下,娘你去吃一次,回去之后给我们复刻一下,这样我在家天天都能吃省城的口味了。”
宋春秀顿了顿,心知好不容易出来玩,自已不能老说这些扫兴的话。
花钱就花钱吧,反正是儿子赚钱。
他自已都有这份觉悟,赚钱就是给媳妇孩子和老娘花的,自已还纠结啥呢。
“行,我一定好好尝尝,学习一下,回去做给你吃。”
到了临宝斋,季如梦和宋春秀抱着孩子先进去找位置。
裴铮野去停车了。
坐下之后,按照大家的口味,点了三个菜,加一个蔬菜汤。
这会儿天热,又坐了半天车,喝点清淡的汤能提胃口。
另外季如梦拿出肉羹,让后厨帮忙热一下,再单点了一份孩子吃的蛋羹,除了盐别的调料都不放。
后厨见状,还给她们拿了一份米糊和热水。
宋春秀想着先把奶粉泡上,季如梦拉了她一下,“娘,中午让他们吃点米糊就好,在车上喝太多奶粉了。”
“你看宁宁,闻到肉味眼睛都不会转了,等下要是让她看着我们吃肉,她自已喝奶粉,肯定要不乐意的。”
显然,宋春秀也了解自家孙女的性格,笑着点头,“行,出门在外,随意一点也好。”
乖巧的宁宁好像听懂了她们的话,高兴的笑了起来,露出两颗冒头的小乳牙。
嘻嘻嘻的,引得旁边几桌大人都笑着夸她可爱。临宝斋的生意确实比其他国营饭店要好一些,虽然价格略高,但这会子大厅里都坐满了人。
安安和宁宁从一进门就吸引了不少视线。
两个孩子的五官精致漂亮,眼睛黑白分明,又通透又明亮,像四颗宝石一样。
见到陌生人也不害怕,还会跟逗他们的人对视,玩抓手手的游戏。
让周围几桌的大人们稀罕得不行。
点好菜之后,裴铮野还没回来,宋春秀往外张望,“这小子,停个车怎么那么久呢?”
“不急,上菜还要一会儿呢,咱先喝点茶润润嘴。”
季如梦倒好茶,自已先喝了一口。
不愧是有名的饭店,连免费的茶水用的都是上好的,品质快赶上家里的那些了。
这时候,她目光不经意间掠过一道身影。
下意识觉得有些熟悉,但没太往心里去。
长得像的人很多,可能恰好是跟这具身体以前认识的人相似。
可对方似乎也一直在打量她。
季如梦不动声色的往里挪了一下,给裴铮野留出位置,也挡住了那道视线。
“媳妇,这路边不能停车,我开到前面去了,你们点好菜了吗?”
裴铮野走过来,大高个子一下坐在她旁边,又招来了不少视线。
季如梦:谁说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的?
“点好了,你看看还要加吗?”
裴铮野看了眼,笑了笑,“你们咋知道我正好想吃这几道,媳妇,咱们真是心有灵犀。”
刚学的词,趁着热乎得秀一下。
宋春秀在对面翻了个白眼,“你就是吃冷饭都说好吃。”
裴铮野顺手把儿子闺女都抱到怀里,好让宋春秀和季如梦方便吃饭。
他吃饭比较随意,抱着孩子也不妨碍。
饭菜端上来,还有孩子们的肉羹和蛋羹。
现在还冒着热气,得放一会儿才能给他们吃。
一家人刚刚开动,忽然有一个人在旁边停下脚步。
“季同志?还真是你啊!我刚刚看了好几眼,都没认出来,你现在变化可真大。”
是坐在斜对面的男同志,刚刚季如梦觉得眼熟的那个。
“这位是,你家兄长?”
季如梦望向对方,实在想不起这一号人。
“不好意思,请问你是?”
朱进兴愣了一瞬,挠头道,“说起来我们也有好几年没见过了,你不记得很正常。”
“我们当时念的同一所大学,我是隔壁农学系的,有几次学校汇演,我们见过。”
“而且以前咱们两家长辈,也时常来往。”
季如梦疯狂头脑风暴,过了会终于想起这人是谁。
他家里以前是开典当行的,跟自已的爷爷确实有过合作。
后来发生变动,提前一步,大刀阔斧的把家产全捐了,估计还经过一番运作,才逃过了下放。
“我想起来了,确实有点印象。”
“这位是我爱人,这是我婆婆,还有我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