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你满十六岁了吗
但现在局势太紧张,尤其是在小地方,做事不能太招摇。
如果是在军区,配保姆司机这些倒是正常。
在这边,像徐青山和崔金生等师级领导,都只配了一到两个勤务兵,还有司机。
现在要是请保姆的话,容易被攻击为小资主义。
崔金生一听老娘的话,脸倏地黑沉一片。
“娘,你别乱说,什么丫鬟保姆的,多难听?我只是请家里亲戚来帮忙而已,你不要将两者混淆在一起。”
“切,这不都是一个意思吗?你一个参谋长,别以为屁股就坐稳了,现在底下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就盼着你犯错拉你下去。”崔母气的将桌子拍得砰砰作响,“总之,我不同意接方翠翠过来,不只是她,方家任何人都不行,老娘不喜欢跟他们家人打交道。”
她气呼呼的瞪着崔金生,眼神中满是警告。
面对从自已肚子里爬出来的儿子,她还能不知道他脑子里想的什么?
崔母只有一个想法,免谈!
她表现出的,对方家人的厌恶并非虚假。
付婉君握着碗和筷子,抿着唇坐在崔金生身旁,这种时候她不知道该说什么。
婆婆和丈夫吵架,帮谁都不好。
崔金生只觉头疼,放下碗揉了揉眉心。
“娘,你别想太多了。”
“人已经在火车上了,现在说不要人过来,你觉得合适吗?”
“我都跟方家那边说好了,要是翠翠到了,再给她买票回去,让我怎么跟别人说?”
崔母跟他争得面红耳赤,桌子被拍的一震一震的。
全家人都默默放下碗筷,不吱声。
崔父一直都是这个性格,崔金生母子俩都习惯了。
付婉君侧目,见崔天辉仿若未觉,依旧自顾自的吃饭。
他周身仿佛有一道天然形成的屏障,跟周围隔绝开,任何事都影响不了他专心干饭。
一时间,付婉君的沉默更加明显了。
她总觉得,气氛好像透着一丝奇怪,不只是单纯的因为保姆一事争吵那么简单?
付婉君悄悄观察着丈夫和婆婆的脸色,半晌,也没听出其他的信息。
貌似真的只是婆婆讨厌方家人,因为早年间有过矛盾。
一顿饭吃的索然无味,收拾好餐桌后,付婉君见崔金生和崔母还在院子里争论。
她转身去了儿子房间,给他送了一点水果。
“天辉,这么晚了别看书了,对眼睛不好,多吃点水果,助消化,有营养。”
崔天辉依旧埋头在知识海洋中遨游。
“娘,今天季婶子给我提供了一些新的学习思路,我现在感觉正好,把握时间多刷一点题,多背点单词。”
学习也讲究状态,状态好的时候事半功倍。
崔天辉不想错过今天这种良好的状态。
付婉君无声的叹了口气,把水果放在桌子上,默默离开房间。
刚合上门,就看到丈夫和婆婆前后脚回来了。
母子俩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崔母坚持不懈的瞪着崔金生,满面怒气。
崔金生面不改色,神态恢复如常。
付婉君兀自猜测,看来是婆婆被说服了。
她已经猜到这个结果。
这么多年来,家里的大小事都是崔金生做主。
他已经安排把人接来,哪怕婆婆再反对,都没有什么用。
崔金生固执起来的时候,别说八头牛了,八辆拖拉机都拉不回来。
等崔金生去洗澡的时候,付婉君才坐到沙发上,刚想开口劝慰一下,就听见婆婆没好气的说她。
“你说说你,怎么当人媳妇的,你男人做出这种冲动的决定,你都不阻止一下,哪怕是说几句改变他的打算也好啊!”
“家里的事哪有那么多,几千年来不都是这些小事,以前我一个人带五六个孩子的时候都没喊过累,一个人照顾一大家子的时候都没觉得有什么,怎么,轮到你就吃不了这份苦了?”
付婉君被噎了下,说不出话来。
没办法,婆婆的思想有些古板,并非一朝一夕能改过来的。
崔母见她不吭声,又重重哼了一下,“看看看,每次说你点什么,不好听的,你就不说话装哑巴。”
“方家那些……哪有什么好人?别到时候忙没帮上,倒是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付婉君紧抿嘴角,片刻后道,“娘,这件事我知道,老崔跟我商量过,我一个人虽然能照顾的过来,但就是怕忽略了你和爹,想做的更好一些。”
“老家的叔伯办事都妥帖,肯定不能找一个搅家精过来的。”
“而且,这年头虽然不能请保姆,但营区里不少人家都找自家亲戚来帮忙,没人会说什么的。”
崔母一听,顿时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眼神古怪的瞪了她几下。
最后气冲冲的回房了。
留下付婉君一个人坐在原位,愣愣的思考了许久。
她试图理解婆婆话里话外的另一层意思。
然而信号没对接上,完全理解不了。
第二天,崔金生去上班前跟她说了列车班次,嘱咐她记得去接放翠翠。
付婉君提前来到车站等候,火车到了省城,会有安排好的人帮朱翠翠转客车过来。
在汽车客运站,接到人的时候,付婉君怔愣了一瞬。
她看着方翠翠,斟酌开口,“翠翠……你今年几岁,满十六了吗?”
方翠翠身板十分瘦小,身高不足一米五,两条腿跟筷子似的,全身上下好像都凑不出二两肉的既视感。
皮肤略黑,因为太瘦了,显得脑袋有点过大。
打眼一看过去,还以为她才十三四岁。
方翠翠身上还扛着一个包袱,看着挺重的。
付婉君帮她提了提,确实重,很难想象她这小身子怎么背着这些东西过来的。
方翠翠埋下脸,露出一个朴实的笑容,“婶子,我已经十七了,我很能干活的,老家叔伯婶子们都知道!”
付婉君别过脸,“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感觉你看起来好小,翠翠,你家里条件很艰难吗?”
虽说现在大多数家庭条件都艰苦,但也不至于把孩子养的跟难民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