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斗江湖路飞龙在天舞

第1454章 给个成本价

胡步云讪笑着道:“就是在京都的时候闲得无聊,周末去逛琉璃厂,看中了这个东西,觉得跟您的气质绝配,就自作主张帮您淘回来了,花了三万块钱。您要觉得价格合理,给我个成本价就行。您要是觉得物有所值,多给我点辛苦费我也乐意。”

其实,这只壶是胡步云得知张雷对紫砂壶有所研究之后,请他帮忙从内部渠道找来的,是已故顾大师的作品,花了三十多万,这还是没进入市场的价格,要放到市场上,没五十万拿不下来。

其实价格不是主要问题,胡步云的要求是东西必须保真。他自己是辨不清真假的,但是张雷可以。

大概楼锦川也是看到了顾大师的落款,便断定这个物件价值不菲,才问胡步云这物件的来路,花了多少钱。当听说胡步云是从琉璃厂淘来的,花了三万,便知道这小子又在上坟烧报纸糊弄鬼,于是把壶装进盒子里,淡淡说道:“拿走吧,我没钱买这么贵的茶杯。”

胡步云一听就急了,“您看您咋还认真了呢,这东西来路很正,不是我收的礼。我确实是花了钱的,但也就花了三万多,是经略研究所的同事帮我找来的。您看我送您一件大婚的礼物,您拒绝了我咋向宋晶姑姑交代?我给宋晶姑姑送的结婚礼物,她可是收了啊。”

楼锦川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些,“算你有心了,那就放下吧,免得你去宋家告我的状。”

楼锦川说罢,把手里的京都日报递给胡步云,指着上面的一篇文章说:“你看看这个。”

胡步云一看,报纸经济版头条是《节后用工荒再现,沿海企业“抢人”难》。

文章平铺直叙地写道:

春节假期刚过,珠三角、长三角多地制造业企业普遍反映招工困难,熟练工缺口尤其明显。多家知名电子厂、服装厂门口招聘广告高挂,承诺的薪资待遇较往年提升近15%,但应聘者仍寥寥无几。某大型代工厂人事经理无奈表示:“现在年轻人宁愿送外卖、做直播,也不愿进工厂流水线。”

为解决“无人可用”的窘境,部分企业尝试提高自动化程度,但高昂的初始投入和复杂设备的维护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另一些企业则加大力度前往中西部地区“跨省招工”,但效果并不理想。有劳务公司负责人透露:“中西部自身发展也快,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工资差距缩小了,谁还愿意跑那么远?”

面对企业的呼声,一些地方政府紧急协调,组织专场招聘会,甚至尝试放宽某些岗位的年龄限制。但报道也指出,结构性用工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部分企业生产线开工不足已成常态。

胡步云看着这些文字,心里想的却是自己报告里写的那些“雷区”——尤其是关于“水土不服”和“人才空心化”的部分。沿海的“用工荒”,不正印证了报告中提到的内陆地区承接产业时,可能面临的熟练工短缺、工人观念转变以及区域间竞争加剧的现实吗?

楼锦川让他看这个,意图不言自明。

胡步云大致看了一下文章的内容,沉吟道:“京都主流媒体关注这一现象,应该是很快就有产业转移的新政策出台了。”

“你有什么想法?”楼锦川问。

“没想法。”胡步云考都没考虑,就脱口而出。

楼锦川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在耍小聪明是不是?”

胡步云的小心思一眼就被楼锦川看穿了,也没觉得尴尬。真实想法他确实不愿意过早透露,否则势必会让其他地市抄作业,到时候就会打乱自己的计划。于是他咬死不说:“是真的没想法,我这才刚刚回来,还没考虑那么多。”

楼锦川冷哼着道:“给你三分钟时间考虑,然后把答案告诉我。”

胡步云苦笑一下,只好把自己在经略研究所搞的那个建议性报告说了,然后沉吟着说道:“我猜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京都基于产业重新布局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考量,将会很快出台沿海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向内陆迁移的一系列政策。

中西部地区将迎来一场泼天富贵,这是一次均衡发展、彻底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但胡步云觉得不能等政策了,等政策一出来,大家一拥而上,好果子烂果子都往篮子里装,各地优惠政策井喷,最终就是赔本赚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