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你,又要去杀人!

翌日清晨,蓝太平心不在焉的吃着早饭。

脑海里一直闪现那个倩影。

“唉,女人真是麻烦的动物啊。”

他扔掉手中筷子。

擦完嘴后站起身,立刻有侍女过来给他更衣。

穿戴整齐后,他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出了门。

刚从大门的巷子拐出来,就看到那道熟悉的身影。

蓝缚虎和一众侍卫识趣的退了回去,只留下蓝太平一个人。

几日未见,徐妙锦明显消瘦了许多。

蓝太平有些心疼,嘴唇微张想要说些什么。

却是徐妙锦先开了口,

“你,又要去杀人!”

声音冷冽,带着责问。

蓝太平到了嘴边的话被迫咽了回去,他调整情绪后平淡的说道,

“是啊,去杀人。”

“能不能不要再杀人了?”

“皇命难违啊。”

徐妙锦闻言神色一黯,她随即说道,“可不可以放下一切,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只有你和我,不再过问天下事。”

蓝太平怔怔的看着她,倾国倾城的容颜带着一丝期盼。

这一刻若说没有心动,那是假的。

换做是前世他立刻就答应,可是现在他心底的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说出口。

徐妙锦见他没说话,主动上前几步低声说道,“我知道你不是嗜杀之人,我大哥已经告诉我了。”

“我大姐夫并没有死,而是被你安排在凤阳的皇觉寺出家。”

“我大姐也没有流放,就住在皇觉寺旁的尼姑庵里。”

徐妙锦轻咬朱唇,脸上再次飞起红晕道,“我愿意跟你放弃一切荣华富贵,找一个没人认识你我的地方,只求能够安稳渡一生。”

蓝太平看着眼前佳人的倾心之语,他喉咙滚动到了嘴边的“我愿意”怎么也吐不出来。

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待他再次睁开眼时,双眸变得古井无波。

“你太天真了,徐姑娘。”

“我不杀朱棣,是因为曾答应洪武皇爷只要允熥上位,我就尽力阻止皇家血脉相残。”

“至于你你说的放弃一切,找一个没人认识我们的地方?”

蓝太平冷哼一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你我二人又能躲到哪里去?失去权力的庇护,你真为能安度一生吗?”

“别做梦了。”

蓝太平嘲讽道。

徐妙锦神色再次黯淡下去,她幽幽说道,“做梦?”

“是啊,让权倾朝野的威国公放弃一切,跟我一起隐居山林可不就是一场白日梦吗?”

徐妙锦说完笑了起来,只是这笑容蕴含了无尽的落寞。

蓝太平见她如此,内心五味杂陈。

她苦笑着摇摇头,“但是梦总要醒来,对吧。”

蓝太平却未搭话,只是默默的看着她。

“你到底还要杀多少人,才能停下来?”

徐妙锦顿了顿,直视着他的眼睛问道。

“不知道,只要还有人挡我的路,我就一直杀下去。”

“一直杀到无人敢挡为止!”

蓝太平神色平静,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你走吧,从今往后我不会再来纠缠你。”

徐妙锦把路让开。

蓝太平缓步上前,当来到她近前时站住脚步。

他没有转头看对方,只是轻轻说了一句,

“就当是一场梦,都忘了吧。”

说完不再停留,大步往前走去。

躲在巷子里的一众护卫,见威国公离开忙跑着跟上去。

整条街只剩下徐妙锦一人。

她嘴里喃喃道,“梦,真的该醒了。”

蓝太平脸色难看,身边的护卫皆战战兢兢。

就连一向头脑简单的蓝缚虎,此时也知道闭嘴不吱声。

三山街,京师专门处决犯人的地方。

蓝太平端坐监斩台,行刑台上跪着一片待处决的官吏。

而在行刑台上,放着一具尸体正是东莞伯何荣。

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他们很久没见这么大规模的处决贪官污吏了。

追溯上一次,还是洪武皇爷处决郭桓案时。那都是洪武十八年的事了,这都过去八九年之久了。

“时辰已到,行刑。”

这一刻的愤懑,似乎只有鲜血才能化解。

随着蓝太平一声令下,刽子手们举起鬼头刀开始行刑。

随着鬼头刀的挥下,人头滚滚落地。

一时间,三山街血流成河。

让蓝太平始料未及的是,百姓们见此情景纷纷拍手叫好。

他们高呼蓝太平为青天,是大明的周公。

看着百姓们山呼海啸的呼声,领观刑的许多官吏感到恐惧。

待行刑完毕,蓝太平站起身。

百姓们则安静下来,都把目光聚集在他身上。

“贪官污吏,不但欺君罔上还鱼肉百姓,实乃罪有应得。”

“当今陛下乃仁君圣主,绝不会被奸佞之辈蒙蔽圣听,凡是敢有越雷池者,严惩不贷。”

“万岁,万岁,万岁…”

百姓高声呐喊,声音经久不息。

蓝太平监斩完回乾清宫复命,朱允熥则托着腮发呆。

“陛下,威国公来了。”

“哦?快请舅舅进来。”

“是”

小太监忙请蓝太平进来。

“舅舅,监斩还顺利吗?”

朱允熥问道。

“杀几个贪官污吏,还能有什么问题?”

蓝太平不以为意道。

“舅舅说的是,可是这二百多个空缺该如何补呢?”

朱允熥无奈的摇头。

蓝太平一时语塞,他只管杀的痛快,可是谁来接任呢?

在原来的地方提拔?

肯定不行,很难保证这帮家伙早已经是蛇鼠一窝了。

“我也一时想不好,选拔官员我不在行。”

蓝太平有些无奈。

“舅舅你不举荐,有的人迫不及待的在你还未行刑前,推举官吏的奏折就已经摆在朕的御案上了。”

朱允熥指了指那一摞奏折。

蓝太平随手拿起一本翻看,上面有十几个名字。

他丢下再换一本,看了看也差不多。

扔到一边,他再次抽出一本翻看,发现这本是韩宜可的折子。

这上面倒是只有一个人名字,夏元吉。

韩宜可建议,擢升户部主事夏元吉为户部尚书。

蓝太平皱着眉头回忆,曾经在前世学习历史时见过这个人的名字。

此人不但能力出众,而且十分的清廉。

“陛下,御史韩宜可的这份奏折建议十分中肯。”

说着把奏折递给朱允熥。

“哦?这韩御史可是没少弹劾你,舅舅怎么会如此大度?”

面对朱允熥的调侃,蓝太平叹了口气。

“此人虽然有些迂腐,但为人确是忠正贤德。他推举的这个户部主事夏元吉,也的确是个人才。”

“你皇爷爷生前对他十分赏识,并且他也有户部工作经验,让他接手户部错不了。”

蓝太平顿觉心里轻快不少,毕竟选一个忠正贤能之臣太难了。

“既然皇爷爷和舅舅都欣赏之人,看来是错不了。”

“朕决定,就是他了。”

于是朱允熥提起朱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圈。

“你这是干吗?”

蓝太平疑惑道。

“哦,这表示朕同意啊。”

“那若不同意呢?”

“打叉呗。”

朱允熥冲他做个鬼脸。

蓝太平无奈的点点头,忍不住感叹道,

“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