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运粮

一个时辰后百官被召

南牧建立粮仓的事一提出来立即就有人否决,户部尚书垂着头只管说,数十人不同意,一小部分的人沉默,只有极少人同意。

户部尚书飞快地瞥了眼门口的禁卫军,不知不觉已经加了三倍数量。

一下午

百官逐个被凤栖宫召见。

去时一头雾水回来的时候个个面露土色,不仅如此,今日凤栖宫还有百官命妇被召见。

黎夫人等人带头同意存粮。

同意的早早就被放出宫了,不同意的还留在凤栖宫。

眼看着天色渐黑

乐晏嗓子都快冒烟了,喝了杯温水润润喉,揉着眉心:“这帮老骨头果然难啃。”

“娘娘,这些人不是没有软肋,再等等,奴婢瞧着也快熬不住了。”红栀心疼地端来了补膳。

乐晏接过,吃了一大半才缓了过来,手搭在腹部:“本宫也不想动血腥,只是有些人不见棺材不掉泪。”

一夜的功夫又有不少人妥协了,还剩几个老顽固,乐晏看了眼几人,这时黎夫人入宫了。

“薛大人家爱子如命,尤其偏爱幼子,这些年也闯了不少祸端。”

“章大人膝下的几个孩子,个个中庸,章大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后继有人,若能得重用,说不定也能服软。”

“还有刘侯爷,世子迟迟未曾请封,若侯夫人主动存粮,积极配合,娘娘许诺世子之位,臣妇觉得侯爷答不答应已经无所谓了。”

九个大臣逐个击破。

乐晏按照黎夫人的建议照做。

果不其然在午时前,事情顺利办成,侯夫人不仅存粮,还捐赠了朝廷一万两银子。

乐晏当即下旨夸赞侯夫人秀外慧中,册封了侯夫人的嫡子为世子,并表示侯爵永袭。

整个侯府上下对皇宫方向不停地磕头谢恩。

朝廷建立两座粮仓放在了金陵城,由禁卫军亲自看守,百官连夜将府上的余粮清空,存在了粮仓内。

户部尚书亲自坐镇发放粮票或是银票。

百姓们看个热闹。

有人猜测是不是因为边关急缺粮草了,朝廷故意弄这出戏给他们瞧的。

结果黎家带头破除流言,在东西城门口施粥一个月,人人有份,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夫人跟风效仿。

粥,也不是清汤寡粥。

一碗足够填饱肚子。

这下百姓倒有些疑惑了,朝廷对外解释:“要打持久战,粮草不可缺,但能保证不论何时,任何人来了都可以拿着粮票兑换,若有兑不出来的,十倍偿还,童叟无欺!”

有人还是观望。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乐晏看着兴致冲冲赶来的户部尚书:“粮仓都快满了,也已装整齐,随时都可以运去边关了。”

“先别急,再等等。”乐晏指尖敲打桌面。

前脚刚囤积了粮草后脚就送走了,百姓肯定会闹腾起来。

金陵城举办一场外嫁婚事,新娘子是国公府嫡女远嫁凉州城,十里红妆,羡煞旁人。

也不知是谁说嫁妆里藏匿着粮食。

在送嫁那日,有人借机打乱了送嫁队伍。

数百个大箱子翻倒在地,里面都是一些字画,陪嫁之物,没有一粒米,众人见状有些唏嘘。

闹事的人被抓起来。

送嫁队伍不得已又重新回府整理再出发。

此次用上了马车,还有专人守着,生怕再有人来闹事,一路吹吹打打离开了金陵城。

……

边关

南牧攻下北燕一座城,打得北燕节节败退,南牧士气大振,但困境也摆在眼前。

粮草被劫是事实。

军中粮草不足也是事实。

诸位副将围聚,有人愤愤不平;“北燕小人得志,就该给个教训,要是粮草充足,咱们一举再攻三座城池也不是什么难事。”

“咱们根基本就不稳,要不是北梁替咱们挡住了南和,今日两面夹击,还不知是什么情况呢。”

“皇上,为今之计就是见好就收,等来日,粮草充足咱们再战!”

景晏帝坐在椅子上目光紧盯着面上的沙盘,有人继续劝:“皇上,若是继续强攻,不到一半咱们就没了粮草,必定会被反噬,到时候功亏一篑,后果不堪设想啊。”

几个武将巴不得继续进攻,但总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他们面上有些不甘心。

“这么好的机会就此作罢,实在可惜。”

“可惜也没法子,不能因小失大,一旦被敌军知道咱们粮草不足,军心不稳,北燕还极有可能反攻。”

耳边吵吵闹闹。

众人僵持不下。

景晏帝揉着眉心,清冷的声音骤然响起:“还足够支撑多久?”

李副将道:“不足五日,不,最多五日就要弹尽粮绝,这事儿也瞒不了太久,皇上,继续僵持下去,对咱们只有弊端。”

“五日撤兵足以。”

“皇上,撤军吧。”

景晏帝指尖攥得发白,紧绷着脸不说话。

“咱们能想到的筹集粮草法子,已经想过了,总不能去掠夺百姓的口粮吧?”

“皇上,兵家大忌,不能恋战。”

“不如休兵回京,等时机成熟再攻也不迟。”

景晏帝深吸口气豁然起身……

此时营帐外传来了阵阵脚步声,金鳞撩起帘子,大步走来,情绪难掩激动:“皇上,朝廷送来了大批粮草,两日内必达!”

“什么?”

这话宛若是一滴冷水溅入油锅,所有人都沸腾了,简直不敢置信,金鳞将朝廷送来的先锋带来。

景晏帝眉心一跳:“朝廷哪来的粮草?”

国库如何,他最清楚不过了,根本没有多余的粮草,当初粮草被劫后,他便第一时间赶回。

就知道一定会有人闹事。

原本计划两个月之内攻退北燕,但北燕难缠,比预计时间足足推迟了两个多月。

一边筹集粮草一边硬打北燕,就这么熬了五个多月。

若要退,他不甘心。

可没法子,也只能如此。

朝廷却送来了粮草,景晏帝也是难掩激动,先锋侍卫回应:“是皇后娘娘建立粮仓,召百官存粮,以粮票和银票发放给存粮之人,才收集了这么多粮草,足大军两个月口粮。”

此话一出众人更加兴奋。

“那金陵城岂不是知道了大军断了粮草?如此,金陵城会不会民心惶恐?”

先锋侍卫摇头:“未曾,金陵城一切安好,东西城门口还有施粥赠粮,这些粮食是用国公府嫁女的名义一路送回来的,无人知晓是粮草。”

顷刻间所有人对乐晏佩服的五体投地,红了眼眶:“皇后娘娘大义!”

景晏帝越发的心疼起乐晏,他不在身边,她孤身一人还挺着孕肚,替他筹集粮草。

这份情,他这辈子都还不清了。

“两个月足矣!”景晏帝骤然道:“诸位,粮草就位,朕要赶在孩子出生之前回去,各位意下如何?”

哗啦啦,众人跪地;“末将拼死效忠,竭力攻北燕!”

两日后大批粮草果然就位,而且都是精细的米粮,浩浩荡荡藏在箱子里被搬出来。

三军看直了眼,也因此攻破了粮草急缺的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