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愁眉苦脸

“咋不合适了?娘之前还做了地瓜渣尝过味儿呢,又有地瓜的香味又不割喉咙,比咱家以前吃的那些粮食可好多啦!”

钱金英道,“别人家给的粮食,说不准还没咱家的好呢,顶多就是一点荞麦,哪里能比得上地瓜渣?”

在现代,做粉条剩下的红薯渣一般都是拿来喂猪或者喂鸡喂鸭,更多的还能拿去肥地,压根没人吃的。

但现在可不一样,如今大部分人的主食都是荞麦,地瓜品种不太一样,产量压根比不上红薯,一般每家只会种个半亩或者一亩。

相对于荞麦,地瓜已经是能用来改善伙食的了,所以地瓜渣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就是里面的营养物质肯定剩不下多少了。

只是现在,能填饱肚子就够了,谁还看什么营养不营养的?

陈浅浅后知后觉的想到了这一点,沉默了一会儿,说道,“那我回去拿地瓜渣?”

“晚点让你哥他们拿,村里边发生了这种事,里正那边肯定还得给老李他们家安排地方住的,现在拿来了也没地方放。”

“......也行。”

没过一会儿,里正便来了。

梨花村里有空闲的房子,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突发情况修的,是村里面的共同财产。事实上,不仅仅是梨花村,每个村的都有。

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里正把老李一家人安排住进闲置的屋子里,又叫来不少的汉子帮着一块挖雪。人多力量大,总算是清理出一片区域来,这里正是放粮食的地方。

装粮食的大缸已经碎了,好在里面的粮食都没被压坏,只是全都湿了,就算放也放不了多久。

这个倒是挺好解决的。

村里人每家都拿些干燥的粮食把这些粮食给换了就行,回去之后立马烧了吃了,影响不大。而老李家也能得到能放久的干燥粮食,可以说是把损失降到最少。

这些里正并没逼着人换,都是自愿的。毕竟是一个村子的,这种情况下都是能帮忙就帮忙,还有不少人家多给了一两斤的粮食。

当然,再怎么着都是没老陈家那十几斤的粮食多的。陈大牛把粮食拿来的时候,钱金英还在旁边嚷嚷,“本来咱家说好了给十斤的,我闺女非得多拿几斤过来。”

“唉,闺女心肠这么好,我这当娘的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自己家少吃两口了。”

陈浅浅:“......”她只是觉得家里面地瓜渣不少,多拿个六七斤也没事,毕竟李奶奶家指望着这些东西过日子。

到她娘嘴里,她又成舍己为人的大好人了。

陈浅浅看着她娘,神情略有无奈,心里却是暖暖的。

她知道她娘这是想给她挣出个好名声来,所以只要一有机会,就会不留余力的夸她。

现在村里人都觉得她变成好人了,其中大部分都是她娘的功劳。

有这样一个娘,她还有什么好想的呢?自然是努力挣钱,让她娘过上她心目中的好日子。

如今粮食的事暂时解决了,其他的事情才是真的让人焦头烂额。

老李家用的是瓦罐锅,被这样一砸,早就碎成渣渣了,除此之外,被子之类的东西也全部湿透了。

要是在夏天,那随便晒晒就没事了,但现在这个天气,湿透的被子都被冻成硬邦的,就算用火烤,没个几天都烤不干。

一家人总不能不盖被子睡觉,那不得活生生冻死?

粮食的话村里人还能拿出一点来。可是被子,自己家都不够盖的,每天晚上被冻醒的大有人在,咋可能还往外拿?

就算真想帮忙,也不可能把自己家搭上。

老李家的人愁眉苦脸,也不可能求着人家借被子,那不是跟要人命差不多吗?

里正见村里人一声不吭,叹了口气,刚想把自己的被子借出去,一道声音突然响起,“我家还有两床闲置的被子,只不过盖了几年了,可能不会太暖和。如果你们需要的话,我就让我哥把被子拿来。”

说话的正是陈浅浅。

这闲置的被子,自然是他们家以前的旧被子。

她爹娘节俭,即使盖了新房子做了新被子,实际上有两床的新被子都是拿以前的旧被子做的,只是往里面多塞了些填充物而已。

一床新被子就得用两床旧被子,做完两床新被子后,之前的旧被子就剩下了两床,一直都放在她爹娘那屋没动。他们家现在不缺被子盖,放着也是放着,倒不如借给李奶奶家的人。

他们家就四口人,两床被子也足够了。

“才盖几年?那不是跟新被子差不多么。要知道,我们家的被子可都盖了十多年了。”李奶奶眼睛又红了,“丫头,奶奶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了。”

陈浅浅摆摆手,“李奶奶,用不着谢。”

一床被子盖十几年,那不是都变硬疙瘩了?说起来,他们家几年前也是买不起被子的,至于为啥会有被子,那全是托了堂叔的福。

没错,这些被子都是堂叔给买的。

流程就那样,他爹去堂叔家住了几天,走的时候一边抹眼泪一边卖惨,说什么他这几天倒是睡得舒服了,家里边的人却在受冻,大冬天的还得盖硬邦邦的被子,闺女都被冷醒了好多次。

给他堂叔心疼得呦,二话不说就带着他爹买被子去了,一下子花了快三两银子!

所以,不能怪堂嫂之前对她们没好脸色,就这样只会打秋风的亲戚,谁会喜欢啊?

好在现在两家人有往有来,这感情也处起来了。

等会儿回家之后必须多给堂叔夹肉吃,这样好的堂叔堂叔他们上哪里找去?别说在他们家窝冬了,就是让她给堂叔养老都行。

只是堂哥不一定会乐意就是了。

解决了被子的问题,其它的都是次要的了。虽然会很艰难,但是一家人都待在一起,之后的日子也不至于过不下去。

老李家的人总算是没再愁眉苦脸,对于帮助最大的老陈家,就差没下跪道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