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衙门

陈浅浅很快见到了之前那个衙吏。

衙吏看见他们,明显十分意外,“这么快就来了?我还以为至少得三四天。”

陈浅浅笑道,“这种事情自然耽误不得,所以,等他一醒,我立马就把他带来了。总不好白白浪费差爷的时间。”

这种小事,也没什么好浪费时间的,他们只需要例行办事就行了。

衙吏没把这话说出口,只是看了眼叠着衣袖将双臂裸露在外的祈安,点点头,“进来吧。”

陈浅浅连忙跟上,“差爷,这事需要开堂吗?”

“不用。只有重大案件才会开堂。”

“......”这都死人了,还不算重大案件?要是在现代,媒体都该来了。

灾荒年,人命居然这么不值钱。

陈浅浅心情复杂,没有多嘴。

到了公堂后,陈浅浅跟钱金英便停住了脚步,由祈安一人向前,站在公堂的中央。

正上方挂着“正大光明”,前后左右都无窗,五个衙吏站在正前方,面对着祈安盘问。

衙吏虽然好说话,到了关键时候还是很严肃的,面无表情的模样让人压力山大。

陈浅浅倒是没啥感觉,但他怕祈安会受影响,要是不小心说错话惹上麻烦就不好了。

好在这种情况并没发生,面对用词尖钻严苛的盘问,祈安说话虽然有些磕巴,但也算对答如流,跟她们之前演练时一字不差。

陈浅浅见状,顿时就松了口气。

之后的例行盘问进展得很顺利,没有人会怀疑萧祈安的话。

当然,即使怀疑又能怎样?

毕竟萧家两口子一个死一个活不见人的,总不能将人关在牢房里。先不说萧祈安本身也是苦主,衙门这会儿也没多余的牢房了。

衙吏道,“萧诚山的通缉令明日就会张贴出来,若是抓到人了,萧祈安之后还得来一趟。”

陈浅浅连连应是。

衙吏看她这样子,多嘴问了句,“陈姑娘,这回是你陪着萧祈安来的。难不成,之后还会帮他一把?”

“是啊,他这么小,让他一个人待在镇上也不好。毕竟我好不容易才把人救出来,自然是帮人帮到底.......”

陈浅浅确定以及肯定,在她说出这话的时候,衙吏那看“圣母”般的眼神又出现了。

她嘴角一抽,面不改色的继续道,“刚好我跟他一见如故,家里还有空的屋子,把他带回去住也无妨......”

“陈姑娘真是心地善良啊。”

甭管心里怎么想,表面功夫不能落。衙吏夸赞道,“这萧祈安也是运气好,这才遇上你了。”

“呵呵,举手之劳,举手之劳。”

陈浅浅假笑一声,道别之后,带着娘和祈安离开了衙门。

她们前脚刚走,后脚就有衙吏押着个披头散发的犯人走了进来。

先前的衙吏看了一眼,“这又是偷盗的?”

押着人的衙吏无奈点头。

南北边都闹灾,北方更严重些,流民都拖家带口的往这里赶。奈何他们这地也穷得叮当响,这些流民身上又没财物,乞讨填不饱肚子,可不就得偷鸡摸狗?

这已经是今天抓来的第五个,牢房都要关不下了。

“这回又是偷了什么。”

“把人家的几只鸡偷走烤了吃了,一只都没剩。”说到这,衙吏就来气,骂道,“你说说你这人,怎么这么损呢?偷一只尝尝味就得了,一只都不剩,怪不得人家要报官抓你!”

犯人缩了缩脖子,不敢吱声。

心想,要是只偷一只,他咋能被抓进来呢?进了牢房,虽然要挨二十大板,但是好歹有吃的。

二十大板会让他伤筋动骨,却不至于丢了小命,要是在外头,他非得饿死不可!傻子都知道该选啥。

衙吏们对此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

先前的衙吏明显是个头头,他摆了摆手,“拉人下去打板子,再关个三......两天吧。”

这话一出,那犯人顿时傻眼了,“这......差爷,我可是偷了五只鸡,连地上的鸡屎都给顺走了,毛都没给人留。我犯了这么大的事,怎么才关两天啊?不得关上个十天半个月的吗?”

押着他的衙吏冷笑,“五只鸡算什么,牢房里关着的可是敢偷人家牡牛的主。”

犯人目瞪口呆。

还想再开口,不耐烦的衙吏已经一把捂住了他的嘴,拉着人下去打板子去了。

这时,又有人哭天喊地的来报官,坐在门口就嚎了起来,“青天大老爷,你可一定得给我们做主啊!有畜生偷了我家老头子和我家儿子的裤衩!”

“整整四件啊,那是一件都不剩啊!”

衙吏们:“.......”

为首的衙吏向后退了一步,将同僚往前一推,“去,看看什么事。”

“......那你呢?”

“我得去面见大人,让他撰写萧诚山的通缉令。”他说得义正言辞,“等通缉令撰写好,我再同你们一块。”

说着,他扭头便向二堂走去。

二堂内,县令正诚惶诚恐的面见着另一位大人,旁边的师爷低着头,一声不吭。

县令的案桌在最中央放着,平日他习惯在这边办公。而此时,属于他的位置被另一人占去,他却不敢有丝毫的不满。

相反,还以极低的姿态将一旁放着的纸张递了过去,恭敬道,“大人,这是下官令陈氏女另外抄写出的冶旱妙方,还请过目。”

“嗯。”

长相严肃的中年男人将纸张接过,一张一张极为细致的看了起来。

看到最后一张时,一直紧缩的眉头骤然一松,“这上面的坎儿井和渠沟比起你送去的那份是要更加清晰明了。”

“是。”

县令将腰弯得更低了,“陈氏女说过,先前那份是她在梦后匆匆记下的,虽然之后略有修改,但有些地方写得还是不够明确。所以去修渠沟时,下官便让她又写了这一份。”

府尹看了县令一眼,和颜悦色的道,“做得很好。子安,这回你可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