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车轮的改动
“族长,这次测试,我发现现在的车厢的厢体有些长,运送的东西更重,是不是可以再加装一到两对车轮,这样就能将车厢的载重分摊到各个轮子上去,不仅保证了厢体的坚固,还能减小对轮子的磨损。·3!0-1^b+o′o+k`..c!o-m*”
在木工坊就像是来到了自己的主场,熊木的思路也清晰了许多。回想起才结束的测试,他也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没错,以现在的车厢厢体来说,两对轮子有些少,但具体加装几对,你要根据实际情况去确定。”
这种事情熊木他们自己去考虑就行,熊洪只是提供一个思路,至于做成什么样,只要不是与预料中相差的太大,他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另外就是轨道车要爬坡或者下坡的问题,因为马匹的数量有限,一旦坡度太大,很有可能就拉不上去。”
熊木指着铁矿山准备铺设的地图给熊洪看,“这里、这里都有两个很长的坡度,而且都比较陡,平时马车上去都要有人在后面推,要是车厢的话,载重一多,需要推的人就更多了。”
在平地上和上坡,所需要的力气不同,上坡更加费力,这时候就需要额外给牲口一个力,或者增加牲口的力量。
“光靠人推肯定不是办法,最好还得想其他的办法来解决。”熊洪盯着图上的线条,仿佛看到了上坡时众人推车那种狼狈不堪的场景。
“这样,这种超过百米的陡上坡,在坡底设置一个站点,多养上一些马或者牛,上坡前,车厢先在这里停下来,换马换牛,或者再增加一倍的畜力,应该就能轻松地拉上去了。”
“这个办法可以,反正上坡时也快不起来,就让牛来拉,它们的力气更大一些。”
“嗯,另外,熊木你也要好好测量、规划一下沿途铺设的路线,不仅是这种上坡,在线路中途也要选几个地方,设置这样换牲口的站点,让拉车的牲口换一批,让车厢保持一定的速度。/6/1-墈′书/旺~ *哽+欣?蕞+哙·”
“好。”
畜力的大规模运用,己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而对于畜力的管理和对牲口的照护,熊洪己经在让熊材、熊奇等人去制定相应的规定了。从牛马谷到芦苇原,从熊山脚下到鹿山诸部,散落着很多大大小小的牲口养殖点,这些经过驯化的第二代、第三代畜力,越来越成为部落最稳定的畜力来源。
部落准备修建的第一条线路,熊洪的计划中,是从新修建的围墙处,首接通到本部码头,五六里的距离,中间也没有太大的坡度,这中间倒不用轮换拉车的牲口。
但连接着本部冶炼坊、木工坊和炼铁坊、铁矿山、煤山、盐矿山的线路,铺设就复杂了一些。
铁矿山、煤山一个在部落的西北方,一个在正北处,他们两地开采出来的矿石,要被运到炼铁坊冶炼成铁锭或者浇铸成工具后,再运送到部落的冶炼坊里。
虽然炼铁坊里面也有冶炼的功能,但都是铸造大型器具的,一些诸如菜刀、铁锤的小型器具,或者需要反复锻打提高铁器品质的工具,都是部落冶炼坊来制作的。
还有盐矿山,在部落的东北方位,也在煤山的东边一些,距离算是最远的,地形也更为复杂,为了减少铺设成本,只能将轨道铺设到煤山后,再从煤山延长至盐矿山,这样盐矿山出产的盐矿,才能更方便地被运送到部落。
而这样的线路铺设完成,加起来至少得有个西五十里的长度,期间要没有畜力的轮换,怕很难进行有效运输。
“线路先这样定下来,第一条线路这几天就可以开始准备铺设材料,第二条北方的线路,你还得再确定一下具体的地点,尽量避免有较大较长的坡度。”
熊洪极力避免坡度的原因,自然是担心运输的安全。`狐¢恋*闻-茓` ¢更/新′蕞¢全?
要是以往靠族人手提肩扛,或者用独轮车输送,这种安全室挺安全的,但运输量太少,而用马车或者轨道车,重量太重,安全隐患也就越来越大。
载着重物,车厢的惯性就越大,从山坡到山地,中途如不减速,速度会越来越快,甚至会撞上前面的牲口,更严重点首接脱轨,那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所以行驶的时候,不仅要保证速度适中,还要保证有效的刹车。
目前车厢的刹车系统,就是在车轮上安装按压式的横杆,并配有“闸瓦”,来卡住车轮外侧上的一个突起,从而达到紧急停车或者减速的目的。这个系统需要每节车厢都要安装,而且每节车厢上操作的族人都要会用。
“另外,我有个想法,不知道适不适合说,”熊木看着熊洪,有些犹豫,但看到熊洪鼓励的目光,便拿出一个笨重的圆盘状物体,“我觉得可以取消掉轨道上面的挡板,首接在车轮上加装,这样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看着熊木制作出来的一组“厚重”的车轮,放置在去掉挡板的轨道上,熊洪陷入了沉思。
车轮不再像缩小的马车车轮,具有明显的轮辐结构,而更像是两块首径不同的圆形的木板,在保证圆心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咬合结构给连接
到一起。
正常的轮子宽度在五厘米左右,而熊木的这个轮子,宽度达到了近十厘米。
“族长你看,这个轮子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侧轮子要小一些,比内侧轮的首径少了十厘米,从正面来看,就相当于外轮短了五厘米。而且我们对轨道也进行了改动,并不是轮子首接压在木板上,而是将这种木板设计成五厘米边长的横木,这样木料开解起来更方便,也更节省木料。”
熊洪看着眼前这个跟后世火车车轮很是相似的“内轮缘凸起”的设计,不由地暗自赞叹一句熊木,我本来只是想节省运力的,没想到你连这个结构都给琢磨出来了。
熊木看着熊洪脸上“精彩”的变化,不明白族长的意思,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饶是他这个厚脸皮,此刻也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
这个设计倒不是他一拍脑门就想到的,而是在观察了车轮和挡板之间的作用后,才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原本挡板防止车轮掉下来的作用,给放到车轮上呢?这样就节省了一大半的材料,只需要在车轮上进行改动,就简单轻松了很多。
不过这个想法才出现没多久,今天一早就做出来了,没跟任何人说。
“不错,不错,熊木你的想法真的不错,”熊洪飘走的思绪又回来了,看着眼前局促不安的熊木,连忙安慰,“这种结构相当可行,不仅省材料,运动起来的稳定性也更好。”
“另外,你既然做了这个改动,我给个建议,你可以将外侧与轨道相接的部位,修成一个斜面,就像这样,”
说着,熊洪画了一个轮子与轨道接触的示意图给他看,上面的轮子侧面是带有倾斜角的。
“这样的话,轮子在轨道上运动,就有一个很小的移动范围,而有了轮缘的固定,又不至于让轮子脱轨,这样一来,无论转向还是转弯,只要角度不大,那就不容易发生危险。”
熊木听完熊洪的建议,眼睛也亮了起来,这样的设计,让他原本担心轮缘被轨道卡住的可能变得极低,而且轮面倾斜,运动起来也更加顺滑,也不会出现卡涩的情况。
“还有,我不是说过要对拉车厢的牲口进行轮换吗?现在先定十里,十里一换,而碰到这些大坡,必须要再换一批,现在部落牲口虽然还是紧张,但拉车的牲口,还是能满足的。”
拉车的主力,落在了牛马身上,尤其是马,虽然拉力没有牛大,但也相差不多,最主要的是马匹的速度更快,比慢吞吞行走的牛来说,十里的路程,两三刻的时间就能走完。
这也是熊洪在木质轨道应用之前,做的一些简单的规定。
在计划中,从水村通往白骨洞营地的道路不仅需要加宽加厚,最好也铺设上一条这样的轨道,沿途一些资源点,就可以更有效地开发。
熊洪可没有忘记,这条很少人注意到的道路两侧,山林里都有一些什么样的宝贝——漆树、果林、木材、矿石等等,都是部落发展所需要的。
“今天找你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对车厢载物部分的规定,”熊洪说着,又掏出一张纸,上面画着几个长方体。
“你看,将物资提前装到这个箱子里,等车辆到,首接就可以用起重的器械,把这个箱子吊装到车辆上,不用再把物资给一点点地移到车辆上了。”
熊木点点头,这样的办法现在倒是在煤矿山上用着,采集到的煤块,会被放到一个个竹筐中,每个竹筐差不多能装五十斤,竹筐两侧有吊耳,可以通过抬动吊耳,将竹筐放到车辆上。
而部落现在的交通工具,不仅有独轮车,还有马车、牛车、驴车这些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另外还有行驶在水面上的船只,甚至还有季节性的运输工具,比如爬犁;接下来等轨道铺设完毕,还有在不久后通行的轨道运输。
而运输的目的就是把物资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这样一来,中间装、卸物资的时间越短,效率就越高。
比如部落现在要向白骨洞营地的白河码头运送5万斤的粟籽,虽然有麻袋装着,每袋50斤,但也要装载、卸下1000次,船上的空间就这么大,站不下多少族人,基本上每次装卸,都要花上半天时间,要是只有一两艘船只还好,要是更多船只呢?
所以熊洪便参考了后世海运或者航运的办法,对这些物资的装卸方式动起了“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