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出路少青婷

第1章 (412)沧浪之水

会议室的中央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崔灿灿将第三杯凉白开推到嘴边,玻璃壁上凝结的水珠在会议桌上洇出深色水痕。窗外暮色渐浓,行政楼的玻璃幕墙把晚霞折射成细碎的金箔,斜斜地洒在同事们翻动文件的指尖。

"听说市交通局的老周进去了?"年轻的实习生突然压低声音,笔记本电脑蓝光映得他眼底发青,"涉案金额据说过亿,家里地下室全是发霉的现金。"

茶水间传来瓷杯碰撞的脆响,王老师端着紫砂壶踱进来,花白头发被顶灯照得发亮。他在投影幕布前站定,壶嘴腾起的热气模糊了身后"清正廉洁"的标语:"你们以为贪官都是天生的?"苍老的声音带着说书人的顿挫,"二十年前我带过个选调生,小伙子在扶贫村啃了三年窝头,村民拦着不让走。"

崔灿灿摩挲着杯沿的缺口,想起上周饭局上商务局的老同学醉醺醺的模样——那人曾在大学时把勤工俭学的钱捐给流浪猫救助站。此刻王老师的紫砂壶盖叩在杯沿,发出清越的声响:"等他当上处长,第一次有人往茶叶罐里塞金条时,手抖得连茶都泡不开。可人的胃口啊,就像吹气球......"

窗外忽然掠过一道黑影,是行政楼前的银杏叶被风卷起。坐在角落的老张突然冷笑:"说得轻巧,现在哪个项目不要'润滑剂'?上个月教育局的招标,明面上拼资质,私下里......"他的话被突然推开的门截断,人事科李科长抱着一摞文件闯进来,皮靴跟在瓷砖地面敲出急促的节奏。

崔灿灿低头整理会议记录,钢笔尖在"反腐倡廉常态化"的标题下划出歪扭的波浪线。手机在抽屉里震动,母亲发来语音:"老家拆迁款到账了,你爸非要留着给你买房子......"她慌忙按灭屏幕,却瞥见李科长搁在桌上的最新干部任免文件,某页边缘露出半截烫金名片,隐约可见"鸿远集团"的字样。

散会后的走廊飘着打印机的碳粉味,崔灿灿抱着文件走向电梯,听见茶水间传来压低的争执。"这次必须给张总面子!"是基建科老陈的声音,"他侄子的公司......可这明显违反招标程序!"年轻科员的反驳带着颤抖。当电梯门缓缓合上时,崔灿灿看见老陈肥厚的手掌重重拍在流理台上,震得玻璃杯里的枸杞上下沉浮。

暴雨在午夜突袭,崔灿灿蜷缩在出租屋飘窗上,看着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扭曲的河流。手机屏幕亮起,工作群里炸开新消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被带走调查,配图里熟悉的红木办公桌抽屉大开,露出半截翡翠手串——那是去年年会上,某位领导当众送给对方的"生日礼物"。

"改革哪有那么容易?"王老师的声音突然在耳畔响起。崔灿灿想起白天他展示的ppt,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曲线在黑暗中化作狰狞的獠牙。隔壁传来租客追剧的笑声,夹杂着广告里激昂的口号:"廉洁奉公,执政为民......"

清晨的地铁站挤满神色匆匆的上班族,崔灿灿握着扶手随人群摇晃,目光扫过广告牌上的廉政标语。手机震动,工作群弹出新通知:成立专项自查小组,各科室提交近三年项目台账。她盯着"自查"两个字,想起昨夜暴雨中那截翡翠手串折射的冷光,突然觉得金属扶手寒意刺骨。

午休时的食堂飘着糖醋排骨的香气,崔灿灿端着餐盘在角落坐下。斜对角,李科长正与几个陌生面孔谈笑,对方腕间的百达翡丽在日光灯下熠熠生辉。当她低头扒拉米饭时,听见邻桌传来嗤笑:"上面查得再严,还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就是,上次整改完,该收的钱......"

暴雨后的阳光格外刺眼,崔灿灿站在行政楼顶层露台,望着楼下排队等待办事的群众。他们举着材料的手被晒得通红,脸上的表情从期待渐渐变成焦虑。风卷起她手中的自查报告,某页关于"人情往来登记"的表格在空中翻飞,最终飘落在楼下的花坛里,盖住了半朵枯萎的月季。

暮色再次降临时,崔灿灿主动留到最后。办公室的日光灯嗡嗡作响,她对着电脑反复修改自查报告,把"未发现异常"改成"存在部分流程瑕疵"。窗外的霓虹次第亮起,映得电脑屏幕上的"反腐倡廉"四个字泛着血色的红。当她终于合上笔记本时,手机弹出新闻推送:又一高官落马,涉案金额刷新纪录......

电梯下降时,崔灿灿盯着镜面里自己疲惫的脸。楼层数字从"12"跳动到"1",金属门缓缓打开的瞬间,她听见保安室传来电视声:"深化体制改革,坚决铲除腐败滋生土壤......"风裹挟着夜市的喧闹涌进来,她裹紧外套走进人群,身后行政楼的Led屏正循环播放廉政宣传片,光影在地面拖出长长的、扭曲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