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山河寻找失落的爱情

第259章 进关(二)

孟氏兄弟和张大将军意见相悖,当着建安帝的面争执不休。

建安帝性情软弱,事事倚仗张大将军,令张大将军气焰越发嚣张。这样的天子,很自然也就失去了臣子们的敬畏。便是忠心耿耿的孟氏兄弟,在怒火汹汹时也顾不得天子就坐在龙椅上,和张大将军差点动手。

闻讯匆匆赶来的庞丞相,面色难看,怒道:“请张大将军和两位孟将军都住口!”

“到底要不要出兵,得听皇上的。”

孟氏兄弟哑然住口。

张大将军冷哼一声,斜睨庞丞相一眼:“庞丞相好大的威风!”

庞丞相皮笑肉不笑地应了回去:“大将军说笑了。在大将军面前,何人敢有官威。”

张大将军被噎了一下,再次冷哼一声,看向建安帝:“皇上,我该说的话都说过了。我不赞成出兵!”

威风霸气的张大将军身形高大,犹如一座巨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建安帝沉默片刻,说道:“朕要斟酌考虑,大将军且先回去。”

张大将军起身,拂袖而去。

自皇后娘娘生下皇子后,张大将军气焰愈发嚣张,也越发不将天子放在眼底了。

庞丞相心中恼怒,面上却未流露,还要为张大将军说话:“大将军一时情急,失了臣子礼数,请皇上见谅。”

这是在给建安帝铺台阶。建安帝心中有数,扯了扯嘴角道:“朕不会怪罪大将军。”

孟六郎嘴角微微抽了一抽。

孟大郎唯恐耿直的六弟说出什么令天子难堪的话,抢先一步张口道:“匈奴蛮子出动三万骑兵,幽州总兵力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且匈奴蛮子骑射精湛,凶残成性。如果朝廷不出兵增援,幽州危矣!”

建安帝有些无奈:“大将军不点头,朕如何出兵?”

孟六郎起身上前,主动请缨:“渤海军留下守城,末将愿领北平军前去幽州增援。此外,皇上还可下圣旨,令北地各驻军派兵前去支援。”

建安帝大为意动,却未一口应下:“朕思虑几日,再做决定。”

孟六郎憋了一肚子闷气,回军营到了军帐里,愤然低语:“先攘外再安内,才是正理。张大将军私心太重,守着渤海郡不肯出兵。我们愿意出兵,皇上顾虑着张大将军,竟不肯点头。”

“真是滑稽可笑!到底是谢家天下,还是张家天下?事事被人牵掣,样样看人脸色,还算什么天子?”

孟大郎心情也没好到哪儿去:“给我闭嘴!这等大逆不道的话都敢说!你和张大将军又有什么区别?!”

孟六郎:“……”

将孟六郎噎得哑口无言后,孟大郎长长叹了口气:“六弟,我知道你心忧幽州百姓。我也是一样。我们当年随父亲屯兵北平郡,屡次和匈奴蛮子交战,保护北平郡的百姓。隔了数百里远,我们依然惦记北平郡安危。”

“出兵不是小事。张大将军不点头,皇上就不会下圣旨。不然,钱粮军费物资从何而来?”

说到底,这才是张家把持朝政的最大底气。张家不但有兵,还有钱粮。北平军的军费,也得靠张家。

孟六郎黑着脸,挤出一句:“那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幽州大乱,袖手不管?”

孟大郎沉声道:“有裴将军在,幽州不会乱。”

孟六郎抬头,和兄长对视:“大哥对裴将军这般有信心?”

“我们先等一等。”孟大郎低声道:“真到必须出兵的那一日,不管张大将军点不点头,我们北平军率先出兵!”

“现在还没到必须出兵的时候,暂且忍耐。”

孟六郎呼出一口闷气,点了点头。

建安帝心情烦闷,和庞丞相在御书房里商议许久,最终还是决定,暂不出兵。不过,朝廷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建安帝很快下旨,派人送往裴家军。

裴青禾官职又升了三级,被封为二品武威将军。幽州境内所有军队,都要听裴家军号令。

范阳军早就投了逆军,辽西军在几年前就举旗自立。幽州境内的“所有军队”,其实就是裴家军和广宁军。

广宁军早就唯裴青禾马首是瞻。这道圣旨,不过是将此事过了明路。

一路快马赶回裴家军的裴青禾,接到圣旨后,哂然一笑,随意将圣旨扔进书桌的抽屉里。然后召急裴家军里所有重要头目前来商议对策。

屯兵在各县城的头目,也都被召了回来。

没有人退缩,没有人惧怕,众人群情激昂,一致表示要和匈奴蛮子血战到底。

裴青禾锐利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掠过,沉声道:“练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平日吃用,都从百姓的税赋而来。现在,就到了我们为百姓拼命死战的时候。从今日起,全面备战!”

“传本将军号令,燕郡内,所有村落百姓都就近迁入县城内。村子里不留一粒粮食。”

匈奴蛮子打草谷的惯例,是先掠劫村落。村子没有围墙,老弱妇孺也多,在匈奴眼中,和没有圈门的牛羊无异。匈奴蛮子四处抢杀,轻而易举地获得大批粮食。有了军粮,匈奴蛮子便可从容攻打县城。

要从根由上杜绝此事,第一步就是迁村民。也算是变相地赤壁清野。

这当然不是易事。

这和抛家舍业逃亡没什么区别。大部分村民都不愿意。

裴青禾一声令下,燕郡十县的县令都忙碌起来,各自领人出城,一个村落一个村落亲自去劝说。

好言劝不动的,便请裴将军派兵来“劝”。

村民们不得不含泪离家,带着微薄的粮食和能搬动的家业进县城里。如何安顿,又是一桩大难题。县城里的百姓,不情愿让自己家中住进陌生人。村民们又不能住在大街上,总得有个挡风避雨的住处。如此一来,每日纷争不断。

这些琐事,裴青禾一律不管,也无暇过问,只给各县令下令,安抚住村民,不得闹出大乱子。

裴芸在北平郡里同样下了军令。

广宁军有学有样,也迅速清理村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