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不足为虑
接到大筏国的求救信号,萨拉太后当机立断,派了三万大衣国精锐前往。
要知道,大衣国不是什么大国,人口情况跟大浦国差不多。
举国上下,也不过只有二十万兵马。
因为西洲的形势严峻,萨拉太后便将兵马向西北方向倾斜了一下,因为那里是大衣国与西洲的接壤地带。
以至于,大衣国的沿海之地,兵力防守不足。
没办法,喜浦半岛探出了西洲,三面临海,而大衣国也是这样。
好在,喜浦半岛是两个国家,而大衣国只有自己。
所以,二十万兵马,要想布防所有的临海之城,绝对是不可能的,这也是萨拉太后的为难之处。
谁想到,唐军灭了大喜国和大浦国之后,并没有再北上攻击大筏国,而是瞄上了她的大衣国。
这个消息,让萨拉太后震惊不已。
四处的败兵来报,足以证明唐军的兵马数量至少在二十万以上。
也就是说,就算萨拉太后集大衣国的所有兵力南下,也未必是唐军的对手。
更不要说,唐军有海上之利,随时都可以增兵。
萨拉太后几乎没有多少犹豫,立即派出使者北上,请西洲联军来大衣国御敌。
因为萨拉太后明白,没有西洲联军相助,大衣国很快就会步上大喜国和大浦国的后尘。
刚刚执掌大衣国的王权,就成为亡国的太后,成为唐皇李恪的玩物,萨拉太后不甘心。
萨拉太后的使者北上了,但唐军在大衣国南面的屠城还在进行。
十二座城,十六座城,二十座城……
唐军渐渐北上,大衣国的人口也在慢慢减少着。
虽说是渐渐,是慢慢,但是萨拉太后却是心急如焚。
每失一城,大衣国的实力就减弱一分,萨拉太后的野心也弱了一分。
终于,五天之后,使者回来,给萨拉太后带回来一个好消息,西洲联军正在向大衣国这边而来。
萨拉太后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只要西洲联军能来,二十万唐军就不足为虑了。
毕竟,西洲联军足足五十万之多,而且都是装备精良的西洲各国精锐。
又等了几日,西洲联军终于来到了洛麻城。
但是,让萨拉太后恼火的一件事情发生了,二十万唐军突然再次乘坐战舰离开了大衣国。
逃走了?
萨拉太后不这样认为。
唐军肯定是避开西洲联军的锋锐,等西洲联军离开之后,一定会再次对大衣国下手的。
而西洲联军又不可能一直在大衣国待着。
当然,安全性是有了。
可这五十万兵马的粮草问题,以及军饷问题,都必须由大衣国来承担。
时间短的话,大衣国还能受得了。
但时间若是太长,以大衣国的财力,只怕就难以支撑了。
毕竟,除了这五十万西洲联军兵马之外,大衣国本国还有十几万兵马。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最烧钱的就是军队。
尤其是,大衣国最南面的二三十座城池已经被唐军杀得差不多了。
这些城池的税收什么的,全都完蛋了,而且大衣国还得花费钱粮养着那些剩下的妇孺,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只是,如果萨拉太后将五十万西洲联军请走之后,唐军若是再突然杀一个回马枪,难道再厚着脸皮将西洲联军再请回来?
一时之间,萨拉太后有些难以决断了,只得暂时咬着牙,养着这五十万西洲联军。
好在,没过多久,一个消息传来,唐军出现在大衣国东面的大腊国。
大腊国只是西洲的一个小国,面积和人口都小得可怜,连热兵器都少得可怜,还是从大衣国购买的,根本扛不住强大的唐军。
但从大腊国北上,就能够轻易进入西洲的腹地。
大保国、大熊国、大南国、大熬国、大捷国、大波国、大得国等等,全都在西洲的腹地之中。
这些国家,除了大熬国和大得国实力强一些,其余都是小国,弱得很。
大得国和大熬国受不了了,立即建议西洲联军东进,阻拦唐军进攻西洲腹地。
萨拉太后也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这五十万人送走了。
谁想到,五十万西洲联军离开之后,唐军果然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再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大衣国发动了进攻。
而且,这一次唐军是两边开战,一部继续深入西洲的腹地各国,一部继续进攻大衣国。
萨拉太后立即再向西洲联军求救,但这一次西洲联军没有应大衣国的求助,全力阻拦西洲腹地的唐军。
没有西洲联军支援,大衣国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一座座城池先后失陷,到处都是血流成河。
不到一个月,大衣国的都城洛麻城被唐军攻陷,意味着大衣国的彻底灭亡。
而在西洲腹地,十万唐军骑兵在飞禽斥候的帮助下,轻易能避开西洲联军的主力,以及包抄,不停地袭扰着西洲各国。
一股巨大的阴影,笼罩在西洲各国的头顶,因为他们不知道,唐军什么时候会从天而降。
毕竟,十万唐军全都是骑兵,一日可以奔袭数百里。
意思是,今天唐军还在大保国,明天就可能已经到了大熬,或者大熊。
而这五十万西洲联军一直被十万唐军骑兵牵着鼻子走,疲惫不堪。
毕竟,五十万步兵出征,必须要随军带着粮草,行军速度自然就大受影响。
后来,西洲联军主将发现这个问题,就将五十万西洲联军一分为五,全力包抄十万唐军骑兵。
而且,西洲联军主将又下令,甩掉所有的后勤辎重,只带武器,轻装上阵。
至于补给,那就是到了哪一座城,就从哪一座城获取。
这么一来,西洲联军的行军速度就快了许多,五支兵马渐渐对唐军形成了包围之势。
只不过,西洲联军主将不知道飞禽斥候的厉害。
哪怕是两支西洲联军相距只有二十里远,唐军骑兵也能轻易从他们的包围夹缝中逃出去。
所以,在这十万唐州骑兵的到处袭扰之下,五十万兵马疲惫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