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报喜
大伯手忙脚乱地拍了拍孩子后脑勺,耳根子红得像染了胭脂。
找到顾嘉月后,他几乎是拽着顾嘉月的衣袖往外走,脚步快得带起一阵风。
顾宇川跟在后面,青布长衫的下摆扫过青石板,都有些追不上。
等三人踩着湿漉漉的石阶跨进顾家院门时,廊下早已站着几个穿公服的身影。
陈啊大正捧着茶碗小口抿着,见他们进来,“哐当”一声把茶碗搁在石桌上,茶沫子都溅了出来。“可算把你们给盼来了!”
他身后的两个衙役连忙起身,腰间的铜铃“叮铃”作响,廊下的燕子被惊得扑棱棱飞起来,绕着梁上的燕窝转了两圈才落下。
顾嘉月拢了拢被风吹乱的鬓发,脸上还带着几分歉意的红:“陈衙役莫怪,学堂里的孩子们缠得紧。”
刚改良了织布机,个个都举着木片要给我看新点子,实在脱不开身。
陈啊大摆着手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花:“这有啥!顾山长教出的娃娃都这么有灵气,可见是福星高照。再说了,咱今日来,是给顾家送天大的喜事,多等片刻算啥?”
他嗓门本就亮,这话说得全院都能听见。
众人的笑声还没落地,陈啊大从怀里摸出个铜锅,“哐哐”敲了两声,脆响惊得院角的芦花鸡扑腾着翅膀往鸡窝钻。
“恭喜贺喜——安南县桃花村顾氏宇川,高中院试头名!”
他特意把尾音拖得老长,声音顺着敞开的院门飘出去,被跑过来的村长听了一个正着。
中了?
又中了?
哎哟,顾家这是要起来了啊!
他脚下生分,挤开人群进了院子。
“顾老爷!顾夫人!快接喜哟!”陈啊大朝着正屋方向拱手,另一只手将红绸裹着的报喜牌举得老高,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红绸上绣的“喜报”二字闪着金灿灿的光,连丝线的纹路都看得分明。
“顾公子这可是文曲星照命!”他往前迈了两步,靴子踩在积水里“咕叽”响,却浑然不觉,“院试案首稳稳当当攥在手里,往后定是青云直上,要不了几年就能蟾宫折桂。到时候咱安南县的牌坊上,可得刻上顾公子的名字!”
站在廊下的顾父刚要拱手,就被陈啊大的话堵得笑出了声。
陈啊大却越说越起劲儿,手指点着报喜牌上的墨迹:“主考官拿着顾公子的卷子,在公堂上就拍了桌子,说‘这般文笔,后生可畏’!将来进了学宫,那就是凤凰展翅。依我看呐,殿试面圣都不是难事!往后您家这门槛,怕是要被贺喜的人踏平咯!”
吉祥话像淌水似的从他嘴里涌出来,顾母站在门框边,手里的帕子都攥皱了,眼角的笑纹里还闪着水光。
顾宇川立在廊柱旁,素来平静的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
陈啊大终于歇了歇嗓子,从怀里掏出张折得方方正正的红纸,“快把这喜报贴在堂屋正中的梁下,保准日子比蜜还甜!顾公子有这文才,将来定能官运亨通,给咱桃花村挣个金招牌回来!”
顾宇川伸手接过,指尖触到红纸边缘的金粉,轻轻摩挲了两下便转身递给身后的爷爷。
爷爷刚要接,见他递得随意,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这孩子!怎么能把喜报当寻常纸片递?
他慌忙用袖口擦了擦手心,双手捧着往正屋走,脊梁挺得笔直,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得赶紧挂在祖宗牌位前,让老祖宗也瞧瞧!”
陈啊大看着这祖孙俩的模样,忍不住嘿嘿笑起来。
他又从怀里摸出个牛皮纸封着的文书,双手捧着递过去,脸上的笑容收了收,添了几分郑重:“顾秀才,这是红单,您可得收好。十日内务必到府衙办理秀才名帖,这可是关乎日后仕途的要紧物件,比金银还金贵。”
陈啊大递给顾宇川的红单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成绩单。告诉考生,已经通过了秀才考试。
但这样并不是已经结束了,考生收到红单后,按着大乾的律法,需要十日内到府衙办理秀才名帖。就相当于现代的技能证书。
只有拥有这份证书,哦不,名帖,官府才会承认你的身份,你以后也才能继续参加科举考生,也只有凭着这个证,你才能享受免除赋税的福利待遇。
对了,如果你的成绩十分优秀,就会成为“廪生”,那你还要多领取一个廪生凭证。有这个证,就可享受官府发放的膳食补贴(“廪饩”)。
陈啊大想着顾家人可能不知道这些,就多叮嘱了几句。
“多谢陈衙役指点。”顾宇川接过红单,指尖在封皮上轻轻敲了敲。
这些规矩他上辈子早就烂熟于心,但此刻听着陈啊大絮絮叨叨的叮嘱,心里竟暖融融的。
他转身从柜上摸出个沉甸甸的银锭,递过去时指尖稳得很:“兄弟们一路辛苦,这点心意,还请买杯茶喝。”
陈啊大的眼睛瞬间瞪得像铜铃,手指捏着银子掂了掂,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里,嘴角“唰”地咧到了耳根:“顾公子太客气了!”
他把银子往怀里塞时,腰带都勒紧了两圈,心里早算开了账:十来个兄弟分,自己怎么也能落二两,够给媳妇买支银簪了。
他摸着怀里的银子,眼神都飘了。
她高兴了就会愿意跟他造小人,到时候就把孩子送到求是许堂来给顾山长教育,说不清日后他家也能出个文曲星呢?
嘿嘿....
送走满脸堆笑的衙役,顾家门口很快又被村民堵得水泄不通。
张婶挎着的竹篮里还装着刚蒸的米糕,李伯手里攥着两串晒干的红枣,挤进门时差点被门槛绊倒:“快让俺瞅瞅文曲星!”
奶奶拄着拐杖从正屋出来,银簪在鬓边闪着光,笑骂道:“你们这些憨货!宇川光着屁股在河里摸鱼的时候,谁没见过?现在倒成稀罕物了?”
人群里的王婶立刻接话,手里的帕子在顾宇川胳膊上拍了拍:“那能一样吗?这可是院试头名!咱桃花村祖坟都冒青烟了!”
她忽然凑近奶奶耳边,声音压得低却满是兴奋,“大嫂,这不得摆个流水席?上次嘉月封县主没办,这次可得补上。干脆一起办了,让全村都沾沾喜气!”
“就是就是!”周围立刻响起一片附和声,连刚学会走路的娃娃都举着手里的糖人喊:“吃席!吃席!”
奶奶的眼睛亮了亮,目光在顾嘉月和顾宇川脸上转了转。
其实她心里早就计划着要办一个的,以前没钱也就算了,现在手里有钱,这么大的喜事就应该庆祝庆祝不是?
可顾宇川却轻轻摇了摇头。
奶奶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却还是拍了拍王婶的手:“俺也想啊!可这雨下得人心烦,河堤都快淹了,等天放晴了,定给大伙杀头猪热闹热闹!”
一提这雨,众人的话匣子瞬间打开了。
李伯蹲在门槛上,吧嗒着旱烟叹气道:“俺家玉米地都能划船了,今年怕是要喝西北风。”
张婶也皱起眉:“昨儿去河边洗衣服,水都漫到柳树根了,再下下去,怕是要淹到村口。”
奶奶转身进灶房,端出个簸箕,里面的南瓜子还带着焦香。“来,边吃边聊。反正下雨也干不了活,就当凑个热闹。”
众人也不客气,伸手抓了瓜子往嘴里塞,嗑瓜子的脆响混着雨声,倒也热闹。
不知是谁忽然提了句。“你家宇川这样有出息,日后不会给你娶个管家小姐回来当媳妇吧?哎哟,这样的话你这个婆婆要难当咯。”
“是勒,听说那些官家小姐可挑剔了,根本瞧不起咱们这些泥腿子。要我说啊,还是娶个乡下的好。能在家孝敬你们。”
“还有嘉月,年纪也不小了吧?相看了哪家的公子呀?我看学堂里那个姓宋的夫子就不错哦。”
“看你们说的,嘉月这样优秀,一般的男子可配不上她。”
“哎,女子优秀了婚姻都难。婶子啊,不是我见不得嘉月好,但她年纪也不小了,还是得规劝规劝!”
李氏只是笑笑不说话,被问得多了就直接说这是两个孩子自己有主意,她听孩子的。
婶子们都说李氏还过于柔和了,就要帮忙探探孩子的口风。
这回头还没找到人呢,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