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示民以诚
“幕后之人,我们正在加紧盘查。”李云道。
张文远心中却对查出这主谋不抱太大希望。
“查询之时注意些,别惹出太大动静。”
“多半还是要等他们发作之时,我等才能见到。”
朱富担忧地说,“将军,咱们刚夺下杭州城,若是此人趁机起事,这杭州城中百姓恐怕从者不少呀。”
张文远稍稍思索,却是自信一笑:“这杭州城百姓还真不一定站在他们那边。”
李云和朱富都是听得一愣。
张文远明白:反叛之人之所以认为有机会搞事,就是觉得现在局势未稳。
可他们哪里知道,他手下对于杭州早就有了全套计划。
实行起来之后,杭州的人心归顺会比他们想象的快上好几倍。
这搞事的人起事的时间,多半还得等待自己把手下梁山人马分散。
两三天内他们肯定没机会作乱。
有这两三天时间,就足够张文远做些基础工作,把杭州的人心收服了。
张文远吩咐两人道:“你们密切查看所有方腊手下高级将领,但是不要急切动手。”
“咱们若是动作太大,反而会让反叛之人有机会团结起更多方腊手下降将,届时事情更不好收场。”
张文远又问:“大佛寺可派人去监视了?”
李云点点头道:“大佛寺那边时刻有人盯着,只不过思净依旧在会见杭州各界各方大户,丝毫不以为意一般。”
张文远冷笑一下:“这事情跟他定脱不开关系,叫人继续盯住。”
思净和尚还真以为有了杭州大户的支持,张文远就动不了他。
只有张文远知道,自己正在等着收服杭州人心之后的机会。
只要杭州百姓归心,杭州的大户又算得了什么?
这些大户说出去那么厉害,但是朝廷来了,他们被朝廷折腾;方腊来了,他们又得去求方腊。
所谓对于杭州的掌控权,也就是在这些江南大户的脑海想象之中。
“这杭州终究是杭州百姓的杭州,这些大户要真有那本事,就不必天天仰人鼻息了。”
张文远一笑。
李云和朱富离开之后,张文远迅速叫来手下军吏幕僚开会。
杭州府的治理方针,张文远早在之前青墩镇对峙时就已经商讨出来了:
对于方腊的士兵,展现诚意,来去自由。
方腊大军虽然有义军之名,却是用摩尼教团结起来的,其中上下级分明,不少士兵也是被掳掠而来,由此一条足以收复军心。
对于杭州城的普通百姓,则是大力救治瘟疫,只要等这些百姓看见张文远治疗疾病的能力,就能对张文远产生倾向之心。
至于杭州的商户,方腊要靠杭州大商户收税,但对张文远来说,他的行政班子远比方腊有效,只要把小民的经济活力调动起来,完全不需要依靠大商人。
那些大商户觉得自己是杭州城的实际统治者,那就让他们继续幻想去吧。
另外张文远又加了一条计划:
“调润州、秀州、常州、苏州四府的民团进杭州,稳定人心!”
张文远只有十万大军,想要包打江南八州,肯定是不够的。
好在这几个月的时间,他已经在四州弄出一大堆基干民兵。
现在杭州府已经死了两成的人口,把这些基干民兵调入杭州府,既可以迅速维持秩序,也可以使杭州府补充新鲜血液,迅速恢复生产,这对于张文远发展杭州只有好处。
除此之外,治理新拿下州府的一系列正常操作,比如安抚百姓、免除税负、开仓放粮、招纳贤达,也全要一丝不苟地执行。
方腊之前在杭州城里囤了足够几十万人吃上一年的粮草,张文远又是几乎完好无损地拿下杭州,这些粮食足够他用来短期之内收买人心了。
至于招纳贤达,张文远现在手下军政班子的级别已经升到路级地方治理术圆满。
他的行政班子文武两职都有几千人的差额。
直接在杭州城招募本地读书人和降军补充,这些编制又能给张文远在杭州本地培养一大批死忠。
这些事情都是张文远早在进杭州之前就已商量定的,他一声令下,手下的行政班子全力开动。
……
钱康是杭州府西湖钱塘门外的一个生药铺老板,说出去家资也是颇丰,可是放在杭州府里,他也就算是一个小康人家罢了。
钱康在杭州城中一向是谨小慎微,过着一份老实日子。原本以为一生平平顺顺,却没想几年前先是东京要征花石纲,税吏四出,把他生药铺的生意折腾得不行,接着又遇上方腊起义,攻占了杭州府。
方腊手下大军对于普通百姓的盘剥还在其次,但对于他们这些杭州府城里稍有资产的人家,则是极尽手段,三天两头就派人上门乐捐。
今天要给明尊烧香,后天要给圣公祝寿,一年半载把钱康这原本乐陶陶的小富翁直接整成了一个中人之家。
原以为方腊镇守杭州,好歹虽然钱财上受些损失,但性命无忧。
却没想,夏天刚过,张文远的山东兵又打来了。
当时钱还原以为这场战争会绵延日久,心中已是悔恨之极,想着他当年为什么要留恋在杭州城里的生意,不舍得早些离开杭州回乡下去。这一战打下来,自己的身家怕是都要败光了。
却没想在家里待上一天,方腊大军直接溃败,杭州城再次易手。
可钱康却没有多少大战得存的庆幸,心中只是紧张起。
杭州城每次易手便要来一批新的官老爷,谁不要伸手盘剥?
再加上乱兵过境,家里这小康的家底恐怕经不起这一回折腾了。
次日一早,钱康便挑出药铺里上好的冰片、麝香,给包了一包,外面贴上大大的“佛”字。
这“佛”字是钱康专门找人写的,做得一丝不苟,为的就是这礼物拿出去能好看一些。
这包药材自然是给城东大佛寺送去的。
为了在乱世之中给自己保一份性命,钱康和许多杭州城的小商户一样,这几日都往杭州城东的大佛寺跑了许多趟。
谁都知道,思净大师乃是杭州士绅的传声筒,有时他一句话就能定城中一户商户的生死。
虽然这一次次的供奉送得钱康心里滴血,但是为了自己家日子还能过得下去,这钱却是不得不出。
钱康正在这儿写着帖子,就见自家儿子带了两个长工到门口准备下板开市。
钱康吓了一跳,斥道:“小畜生,开门做什么?”
儿子愕然回头,道:“今日正是赶集的日子,这钱塘门外定有许多外地客人,咱们难道不开门下板做生意吗?”
“你个憨货,这时还做什么生意?”钱康怒道,“你开了门板,告诉外头人咱们店里有货物,这不是引着那山东兵来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