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特殊的旗台
黄青文跑到城里的废品回收站,他欣喜地发现,那里跟他猜想的一样,果然有很多废旧的书。首发免费看书搜:求书帮
买旧书可以省钱!知识永远不会过时!
黄青文跟废品老板谈好价钱以后,就坐在旧书堆里选啊选啊,他终于不用再看价格,放回去又拿起来,拿起来又放回去了!
他为孩子们选了好多经典的名著,选了好多连环画,又选了很多教辅资料,当他最后看着堆积如山的旧书时,自己都被惊讶到了,这么多的书他一个人根本弄不回去。
最后,黄青文找了个三轮车帮他把旧书拉到了客运站,又给他的书买了一张“货票”,最后才把书拉到了镇里。
到了镇里黄青文就不怕了,他可以发动孩子们用背篼把书背回去。
孩子们一听说背的是放到图书馆里的课外书,肯定一百个愿意。
蒲正义把第二笔钱花在了改建厕所上面。
其实黄青文以前也修缮过了,但他资金有限,仅仅换掉了一些己经腐朽的木板。
现在蒲正义把整个“猪圈板”全拆了,在上面铺了一层杂木,每隔一段距离就锯开一个椭圆形的“便口”,还把便口的左右两边用竹篾编的隔断隔开了。
一切从简,一切省钱,但是经过这样的改建,百合以及那些跟百合一样的小女生再也不怕上厕所了,上厕所的时候,也不用因为齐刷刷地被人看着而害羞了。
紧接着,全校所有的黑板被刷上了新漆,天井和中堂破损的地面也被修好了,漏雨的房顶换上了新瓦,西晒的教室安上了窗帘。
黄青文怕钱花完了,他壮着胆子向蒲正义提出想要建一个旗台,让孩子们每周升一次旗。
其实,黄青文有这个想法很久了。在城里,孩子们每周一都是要升旗的,但像九洞村这样的小学,条件不允许,首先没有旗台,没有旗杆也没有红旗,别说奏国歌了,连放国歌的收录机也没有,要是买个收录机,那又是一笔开支。
现在,他买旧书省下了一笔钱,蒲正义校长的思想好像也开明了不少,于是,黄青文再一次把这件事提了出来。
要是以前,蒲正义对黄青文的这个建议肯定是不以为然的,他觉得那些都是过场,孩子们分数高比什么都重要。
后来,他去了城里的学校,也看过孩子们升旗,不知为什么,当国歌响起的那一刻,他浑身血液沸腾,整个人都是酥麻的,他觉得升旗的力量非常神奇。
当黄青文再一次提出这个意见的时候,他把它放在了心上。
“要是黄青文还当这个校长的话,估计旗台都己经建成了。”蒲正义在心里暗暗想,“我不能总是拖后腿,再说了,其实这些都是他的主意,钱也是他节约出来的,现在都算到我的‘功绩’里了,我还有什么不同意的呢?”
于是,大家讨论着该在哪里修建旗台。
学校内部西西方方,中间的天井是孩子们集中开会或者放学集合的地方,把旗台建在那里最方便,可是那一方天井本来就不大,修了旗台一下子就会占据很大的位置,孩子们下课后玩的地方就更少了。
天井上的阶梯很窄,自然不可以修旗台,中堂上面就更不可能了。
要不,把旗台建到学校外面?可是,学校外面是一条大路,大路下面是农人的地,修建旗台不可能占用道路,占用农人的地也不太合适。
就在大家犯难的时候,黄青文老师站在校门口,透过蒲家祠那两扇门,突然看见了正门口那棵笔首高大的白杨树。
此时黄青文没有感受到一丝风,可是白杨树树顶上的叶子却在迎风飘扬。
以树为杆,无需建台,这是个好主意!
于是,黄青文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师们说了,大家都拍手称妙。
很快,白杨树的枝丫便被修剪了一番,在白杨树的顶端,被绑上了一根不粗不细的旗杆,旗杆高出白杨树一丈多,旗杆上两根长长的绳子,绳子上带着两个滑轮,很顺利就能把红旗给升上去。
试升旗的日子是在星期日下午,但好多孩子和村民都来围观,他们既新奇又激动,看着黄青文认真地拉着下面的绳子,滑轮就带着红旗慢慢升上去,最后飘扬在半空中时,大家都欢呼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