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赶巧,她王悠然既有钱,又有个有权有势的外公。

那她还有啥好怕的呢?

想到这儿,她看向苏璃。

这时候的苏璃,心里却在琢磨着男人怀里抱着的那个小娃娃。

她暗自叹息,也不知道白桂芳在面对孩子和男人的时候,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十有八九,她是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的,抛夫弃子这事儿肯定跑不掉了。

不过男人要是当机立断,离开她,带着孩子自己过日子,或者再找个没那么心气儿高的女人一起生活,应该也能过得挺不错。

白桂芳这样的女人,真的不适合他。希望白桂芳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不要太偏激。苏璃心里这样想着。

且说白桂芳,出得门来,就瞅见男人在那儿急得抓耳挠腮。

“我不是说了晚上让你来找我嘛!你咋没影儿呢?丫丫哭着闹着要找娘,都哭了一整天啦,就眼巴巴地盼着你呢。”男人一着急,嗓门儿都高了八度。

“走呗。”白桂芳这会儿兜里揣着王悠然给的钱,那叫一个硬气。

去见见孩子也好,把话跟他们挑明了。

她大踏步走在前面,男人小步快跑跟在后面。

一阵冷风嗖地吹过,冷得人直打哆嗦。男人就穿了件薄薄的棉衣,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不过一想到旅馆里的女儿和爹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他心里头更哇凉哇凉的。

再想想他们家为了给这女人办事,把所有的家当都给霍霍没了,他看着走在前面的白桂芳,心里头的怨气是噌噌地往上涨。

以前和她在一起的那些事儿,也都跟放电影似的在眼前过了一遍。

想当年,自己在村里那也是数得着的帅小伙儿。

十里八村想嫁给自己的大姑娘多了去了。

只可惜自己对结婚这事儿不太上心,一直拖到25虽还没成家。

就在自己要和同村的一个姑娘相亲的节骨眼儿上,这女人横插一杠子,坏了自己的好事。

然后她就对自己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当然这些都是在暗地里进行的。

白桂芳一会儿给自己送点好吃好喝的,一会儿又给自己做双鞋买双袜子……

他一开始可不同意跟她在一起,因为他知道她们是知青,跟自己不是一路人。

可哪个年轻气盛的男人能抵挡得住一个长得漂亮又有心眼,还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女人的纠缠呢。

就这样,他慢慢就接受了女人,也喜欢上了女人。

然后他们就结婚啦。

说是结婚,其实就是女人把自己的行李搬到了他家,他们就住到一起了。

结婚没多久他就发现,自己娶的这个女人不太适合自己,准确地说,不适合他们这种农村人。

也是结婚后才知道,这女人啥都不会干,那些婚前哄他的事儿,都是她花钱让别的知青帮忙做的。

她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家里的活儿和地里的活儿都干不好。

要求还特别高,整天嫌弃家里的卫生,嫌弃家里的饭菜。

跟爹娘的关系也处不好。

不过男人心想,她毕竟是要跟自己过一辈子的人,只要自己多干点,在爹娘面前多担待点,这日子总能过下去的。

男人就这么憋屈地和白桂芳凑合着过日子。

直到他们的女儿出生,他才觉得日子有了盼头。

而且有了女儿后,白桂芳的心思也稍微放在家里了。

可这安稳日子还没过多久,高考恢复的消息就传下来了。

知青们都知道,这可是他们回城的最快捷的途径。

于是知青们都开始学习了,白桂芳的心也开始躁动了。

白桂芳当时跟男人说的是,我好好考,争取能考到京市,到时候我把你们都带到京市。

男人和他爹娘才不信白桂芳的话呢,在他们眼里,这事儿压根儿就不可能。

不过他们也清楚,就算是把白桂芳强留下来,她的心也不在这儿了。

得,那就随她去吧,大不了以后各走各的路。

男人也早就做好了离婚的准备。

高考结束后,白桂芳居然提出了个要求,说是要找关系把自己的成绩跟另一个知青的成绩调换一下。

她觉得自己这成绩,要想考上京市的学校,那可太难了,可那位知青的成绩好得很呢。

还说,只要把这事儿办成了,她肯定会带着孩子和男人去京市生活。

男人就跟爹商量了一下,决定去找爹的老关系韩叔叔帮忙。

那韩叔叔在教育局工作,办这事儿应该挺容易的。

果不其然,韩叔叔答应帮忙,就是得多花点钱,上下打点得600块呢。

他们家在村里虽然过得还算不错,可要一下子拿出600快,那也挺困难的。

爹就跟白桂芳好好谈了谈,还拿到了她亲手写的保证书。

就这样,爹娘把家里的全部积蓄都拿出来,又找亲戚借了不少,才凑够这600块钱。

这事儿办得挺顺利的。

白桂芳的成绩虽然上不了京市的大学,但是上省城的一所好大学还是够的。

所以那名知青知道自己的分数后,也没觉得有啥奇怪的,就当是自己考场上没发挥好。

再加上她对那个省城大学的专业挺感兴趣的,所以也没出啥乱子。

她高高兴兴地去上大学了。

一家人都开开心心地等着白桂芳带着男人和孩子去京市呢。

谁知道,白桂芳居然在一个雨夜偷偷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