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赳赳老秦的遗计

关中,左冯翊。

短短不到三天,关中便战火四起。

更让人震惊的是京兆尹当下已全面沦陷。

因为除了杨肃在左冯翊起事之外,京兆尹的葛从周和杨师厚也参与了叛乱。

其中,葛从周是在乐毅攻打汉中时从襄阳方向突围的,万余兵马退回关中之际,仅剩不到千人。

之后,他便被赳赳老秦安排到京兆尹,与杨师厚一同防备关羽。

而赳赳老秦让他们独自镇守一地的理由也很简单。

毕竟当时两人的忠诚都在95以上。

只是赳赳老秦却在任命时,忽略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

葛从周和杨师厚的忠诚,核心关键在于赳赳老秦的能力和威望在他们之上。

可如今关中的继任者却不具备相应能力。

再加上司马懿的游说,突然临阵倒戈也就不足为奇。

况且葛从周和杨师厚跟随赳赳老秦的时间不长,忠诚的内核更多是因为敬畏。

否则,稍微有所迟疑,关中也不会在短短三天内战火四起。

当然,目前的关中虽乱,可却依旧不到失控的地步。

毕竟除了京兆尹之外,右扶风和弘农郡仍在忠于赳赳老秦的英雄手上。

比方说,正在右扶风备战的章邯,镇守武关的司马错,与王翦在潼关对峙的蒙骜。

他们三人便是关中目前的定海神针。

杨素就算筹划已久,他也暂时无法正面对抗章邯等人。

而且章邯已经在第一时间派蒙恬,华雄两人领兵支援咸阳,防止杨素再度将战场扩大。

“你立刻出发!”

“一定要将主公的亲笔书信交到李玄手上!”

贾诩将赳赳老秦生前留下的信件交给李斯,神情凝重。

他已经三天没合眼,不停地推演当下局势,试图为安宇寻求一条出路。

然而,葛从周和杨师厚的背刺却让他们陷入被动,之前遗留的隐患一一爆发,战火四起。

要是没有外界因素干扰,仍忠于赳赳老秦的文臣武将,自然有能力镇压杨素等人的叛乱。

可李玄却绝不会错失眼前的好机会。

因此,贾诩才会让李斯立刻动身前往长安城。

否则,一旦李玄出手,他们的谈判空间就会被无限压缩。

至于说父女之间的矛盾……要是真的无法缓和,赳赳老秦也不会留下投降李玄的遗言。

况且没有安宇点头同意的话,贾诩也不会私下行动。

“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李斯出言询问。

贾诩回道:“虽然我不知道杨素打算怎么收尾,可他却绝不会留在关中。”

“而咸阳身为主公耗尽一生精力建立的皇城,绝不是杨素麾下三万兵马能攻破的。”

“只要你的动作够快,李玄必然会立刻出手,以雷霆手段击溃杨素,再设法控制关中。”

李斯作揖拱手道:“文和兄,保重!”

贾诩颔首道:“路上小心!”

两人就此兵分两路,银狐亲自护送李斯出城。

……

河东郡,河东城。

此城距离蒲坂不到十里,乃是李玄旗下并州军团入侵关中的桥头堡。

而在收到关中内乱将起的情报时,公孙衍便亲自领兵来到前线,与不良人对接,紧盯关中动向。

突然,亲兵疾步走入营帐,沉声道:“禀报将军!”

“外面有一人自称是秦府李斯!”

公孙衍豁然抬头,回道:“即刻将人请来!”

不多时,一身黑袍的李斯走入营帐。

“李斯拜见公孙将军。”

公孙衍上前将李斯扶起,试探道:“不知李大人今日到访,所为何事?”

李斯答道:“请公孙将军带我前往长安城,面见王爷。”

公孙衍点头道:“可以。”

之所以答应,核心在于李斯威胁不到李玄。

况且长安城有袁天罡坐镇,一个李斯又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再退一步,李斯忠于赳赳老秦,如今所求肯定也是为了解决关中的混乱。

所以带李斯去见李玄,说不定能为自己在关中打开一个缺口,方便他们攻占关中之地。

“多谢公孙将军成全。”

李斯松了一口气,急忙作揖行礼。

“分内之事而已。”

公孙衍抬手唤来不良人,请他带李斯前往安邑,再用传送阵空降长安。

当然,前往长安城的传送阵也不是说用就能用。

要么需要身份识别。

比如不良人的令牌。

要么是李玄直接下令,以传送阵调兵或运送物资。

因此,李斯如今前往长安城的方式肯定是前者。

长安城,天策府。

李斯缓步走入前院书房,躬身礼拜。

“参见王爷。”

如今是他第一次直面李玄。

可不知为什么,李斯内心竟然生出了一种臣服的念头。

“可能是因为天赋的缘故。”

李斯暗暗猜测。

李玄摆手示意李斯起身,同时问道:“你千里迢迢地从关中跑来长安,所为何事?”

李斯拱手道:“主公生前留下遗言。”

“如关中局势失控,可投降王爷。”

说完,他便从袖中取出一封信件。

“此为主公生前亲笔所写,请王爷阅览。”

侍者上前拿起信件,转交给李玄。

只是李玄却没急着看,反而侧头问道:“要不你来看?”

安然从屏风后走出,李斯不由瞳孔一缩,急忙行礼道:“拜见王妃。”

顷刻间,无数念头在李斯脑海内飞转。

首先,他没想到有关赳赳老秦的事情,李玄会直接与安然共享信息。

其次,他突然想起一则传闻,似乎李玄外出征战时,长安城的政务多数都是由安然打理。

当然,因为事情隐秘,且房玄龄等元老更支持田薇薇,所以李斯当时也就没有把所谓的传闻放在心上。

可再看眼前一幕……所谓传闻,似乎也不完全是假的。

然而,正当李斯头脑风暴时,安然拿信的手却不由一颤。

“怎么回事?”

李玄不由眉头微皱。

安然低声道:“信是写给我的。”

李玄脸上露出疑惑之色,可很快又想明白其中的缘故。

“真是老狐狸。”

李玄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安然继续往下看,柳眉微蹙,似有不满。

李斯暗中查看安然的情绪变化,心情忐忑不安。

毕竟安然接下来的回答,可能会直接关系到李玄如何处理关中之事。

只是等安然看到结束语时,她紧皱的眉头却缓缓舒展,如同放下了什么负担,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我和他的恩怨已了结。”

安然将信交给李玄。

显然,他们之间没有隐私一说。

然而,李玄却看都没看,直接将折好的信放到桌上。

其实不管信上写了什么内容,基本都影响不到李玄的判断。

而且赳赳老秦与李玄长时间对峙,自然也清楚他不是一个会被外在信息动摇的人。

所以赳赳老秦就换了种方式。

假如,李玄在乎安然的看法,赳赳老秦所写的信就能起到一定作用。

反之,赳赳老秦就算在信上许下再大的好处也没用。

毕竟攻破当前的关中对李玄来说,简直轻而易举。

李玄更不会为了一件自己能轻易收入囊中的东西,付出额外的价码。

“既然私人恩怨已了结,咱们便谈谈公事。”

李玄切换回长安城之主的身份,与李斯商定关中投降之事。

当然,因为手上筹码不多,所以李斯也没有提出什么不符合当下时局的条件。

一、保障安宇等人的生命安全。

二、安宇能带走赳赳老秦一半的财产(仅限金银,不包括道具)。

三、以诸侯之礼下葬赳赳老秦,关中之地也将作为安然的嫁妆赠予李玄。

第三点,显然是李斯临时加的,而目的则是为了加强安然在天策府的话语权。

毕竟他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在长安城做事,自然要重新寻找一处靠山,以免遭到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