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中药组方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
方舱医事:歧黄之术解困局
上午十点多,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穿梭忙碌,杨澜生正专注地俯身查看一位患者的病历,神情专注,眼神在病历与患者之间来回切换,手中的笔不时记录着关键信息。这时,鲁刚脚步匆匆地走来,神色略显凝重,凑近他耳边压低声音说道:“澜生,罗市长来了,在外面等着我们呢。”杨澜生听闻,微微一怔,手中的笔停顿了瞬间,旋即迅速放下病历,与鲁刚一同快步前往消毒区。
两人熟练而迅速地完成消毒更衣的流程,随后走出方舱,来到办公区域的一间办公室。推开门,只见罗军渡市长正戴着n95口罩,安静地坐在里面。见他们进来,罗市长站起身,轻轻咳嗽了两声,这咳嗽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突兀。从他略显疲惫的神情和这几声咳嗽,杨澜生便敏锐地猜到,市长此次前来定与病情有关。
罗市长招呼两人坐下,微微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上次杨医生为我治疗后,我基本康复了。但因工作实在繁忙,觉得服用中药不太方便,就改成了西药的中成药。前些日子去疫区视察,不小心受了凉风,又服了些西药。本以为没什么大碍,可现在一直咳嗽,还是阵发性的,吐清稀白痰,还总觉得有点怕冷,一遇凉风咳嗽就加重,严重时胸口还憋闷得难受。思来想去,还是杨医生治病的本事让我放心,就又来找你了。”罗市长说话时,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疲惫。
杨澜生微微点头,眼神中流露出关切与专注,示意罗市长放松。他先仔细端详罗市长的面色,只见其面色略显苍白,缺乏血色,透着几分病容,眼神虽仍有坚毅,但难掩疲惫之色。接着,杨澜生微微凑近,仔细聆听罗市长的呼吸声,呼吸略显急促,且伴随着轻微的痰鸣声。随后,杨澜生伸手搭在罗市长的脉搏上,手指感受着脉搏的跳动,神情专注而凝重。他一边感受脉象,一边询问罗市长近期的身体状况,得知这一段时间罗市长睡眠较差、感到乏力,不过食欲尚可,二便也还算顺畅。
经过一番细致的诊断,杨澜生心中已然有了判断。他再次仔细观察罗市长的舌苔,只见舌淡苔白,结合之前感受到的脉象略滑而促,杨澜生确定罗市长新冠感染后并未彻底治愈,太阳表邪仍在,且痰饮壅肺。
杨澜生转头与鲁刚商议,两人低声交流了几句。鲁刚微微皱眉,手不自觉地托着下巴,思索片刻后,轻轻点头,表示完全同意杨澜生的诊断。随后,杨澜生提笔开出小青龙汤加味的药方:麻黄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法半夏12克、干姜15克、细辛4克、炙甘草12克、五味子6克、杏仁12克、厚朴15克,七天七付,一日两次。
在准备行针时,杨澜生一边调试银针,一边半开玩笑地对罗市长说道:“呵呵,领导啊,您要是再不按我的方法治疗,您的病我可不管了。”语气中带着关切与一丝嗔怪,眼神中却满是医者对患者的负责。
罗市长听后,爽朗地笑了起来:“哈哈,这次可是血的教训,不会再发生了。”笑容中带着几分尴尬与释然,他深知自己因疏忽大意导致病情反复,心中对杨澜生的提醒满是感激。
杨澜生手法娴熟地为罗市长行针,一边施针,一边轻声安慰:“市长,您别太担心,这病能治好,但后续一定要遵医嘱。”罗市长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信任与坚定,对杨澜生的医术充满信心。
行完针后,几人又聊了一会儿。这时,工作人员将煎好的药送了进来。罗市长接过药碗,轻轻吹了吹,缓缓服下。服完药后,他微微闭眼,沉思了一下,缓缓说道:“现在一些医院都会给员工配置一些中药来预防,你们是怎么想的?”说着,目光投向鲁刚和杨澜生。
鲁刚微微欠身,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说道:“市长,是这样的。昨天我们专家组专门开了会讨论这个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虽然我们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年轻力壮,防护措施也比较到位,但中药预防能从内在调节人体机能,增强免疫力,多一层保障总是好的。而且我们会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为大家辨别体质,然后根据不同体质组方,并适当搭配中成药进行预防。”说罢,鲁刚将一些相关文件递给罗市长过目。
罗市长一边翻阅文件,一边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还是中药的辨证组方更为科学啊!鲁刚,你思考一下如何推广,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中医药预防措施的认可与期望,深知这一举措若能有效推广,将为抗疫工作增添有力的保障。
鲁刚连忙点头,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决心:“好的,市长!我们一定尽快拿出可行的推广方案。”杨澜生在一旁,看着两人,心中也涌起一股自豪与责任感。他深知,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作用正逐渐被更多人认可,而自己肩负着传承与发扬中医药的重任。
几人又就推广细节展开了讨论,从人员培训到药品供应,从宣传普及到效果监测,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探讨。罗市长不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鲁刚和杨澜生认真记录,心中对推广计划愈发清晰。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小小的办公室内,围绕着中医药的话题,几人怀揣着共同的目标,为抗疫事业谋划着新的篇章。而中医药,这一古老而智慧的医学宝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