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完

“死就死(死即死耳),我犯了什么错?!”

旁边的周嘉谟连忙打圆场:

“方先生(方从哲)是好意。?l?a,x!s^w¢.*c¨o,m^”

可到杨先生这里,好意也不好使:

“知道是好意,怕我被人打死,要得了伤寒,几天不出汗,也就死了,死有什么可怕!但要我认错,绝无可能!”

就这样,杨涟雄赳赳气昂昂地进了宫,虽然他知道,前方等待着他的,将是锦衣卫的大棍。

可是他错了。

那位躺在床上,病得奄奄一息的皇帝陛下非但没有发火,反而和颜悦色说了这样一句话:

“国家的事情,全靠你们尽心为我分忧了。”

虽然称呼是复数,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只看着杨涟。

这之后,他讲了许多事情,从儿子到老婆,再到郑贵妃,最后,他下达了两条命令:

一、赶走崔文升。′j\i¨n+g¨w_u\h·o,t¨e~l′.?c?o\m*

二、收回封郑贵妃为太后的谕令。

这意味着,皇帝陛下听从了杨涟的建议,毫无条件,毫无抱怨。

当然,对于他而言,这只是个顺理成章的安排。

但他绝不会想到,他这个无意间的举动,将对历史产生极重要的影响。

因为他并不知道,此时此刻,在他对面的那个人心中的想法。

从这一刻起,杨涟已下定了决心——以死相报。

一直以来,他都只是个小人物,虽然他很活跃,很有抱负,声望也很高,他终究只是小人物。

然而眼前的这个人,这个统治天下的皇帝,却毫无保留地尊重,并认可了自己的情感、抱负,以及纯粹。+微?趣~小,说′ ′更`新~最\快?

所以他决定,以死相报,致死不休。

这种行为,不是愚忠,不是效命,甚至也不是报答。

它起源于一个无可争议,无可辩驳的真理:

士为知己者死。

这一天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二十二日,明光宗活在世上的时间,还有十天。

这是晚明历史上最神秘莫测的十天。一场更为狠毒的阴谋,即将上演。

◎ 朱常洛篇

第十章 小人物的奋斗

八月二十三日。

内阁大学士刘一璟、韩旷照常到内阁上班,在内阁里,他们遇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李可灼,时任鸿胪寺丞,他来这里的目的,是要进献“仙丹”。

此时首辅方从哲也在场,他对这玩意兴趣不大,毕竟皇帝刚吃错药,再乱来,这个黑锅就背不起了。

刘一璟和韩旷更是深恶痛绝,但也没怎么较真,直接把这人打发走了。

很明显,这是一件小事,而小事是不应该过多关注的。

但某些时候,这个理论是不可靠的。

两天后,八月二十五日。

明光宗下旨,召见内阁大臣、六部尚书等朝廷重臣,此外,他特意叫上了杨涟。

对此,所有的人都很纳闷。

更让人纳闷的是,此后直至临终,他召开的每一次会议,都叫上杨涟,毫无理由,也毫无必要。或许是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叫杨涟的人,非常之重要。

他的直觉非常之准。

此时的光宗,已经是奄奄一息,所以,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认定,今天的会议,将要讨论的,是关乎国家社稷的重要问题。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这次内阁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老婆。

光宗同志的意思是,自己的后妃李选侍,现在只有一个女儿,伺候自己那么多年,太不容易,考虑给她升官,封皇贵妃。

此外,他还把皇长子朱由校领了出来,告诉诸位大人,这孩子的母亲也没了,以后,就让李选侍照料他。

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明明您都没几天蹦头了,趁着脑袋还管用,赶紧干点实事,拟份遗嘱,哪怕找口好棺材,总算有个准备。竟然还想着老婆的名分,实在令人叹服。

在现场的人们看来,这是一个尊重妇女,至死不渝的模范丈夫。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八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