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重归故地
袁绍一万个想不明白。-r`u`w_e¨n^x~s!.`c_o,m·
穿过城门,进入邺城,更震撼,脱口道:“这不是邺城!这绝对不是邺城!你们走错路了!”
蒋钦听到这,挠挠头,朝亲卫喝道:“快去问问,别搞错了!”
亲卫跑去打探,很快回来:“校尉,就是邺城。”
蒋钦也懵了:“袁本初在邺城住了好几年,不至于不认识邺城吧,他说不是,必有缘故,你真打听清楚了?”
亲卫重重点头:“我见着了城门尉,他说就是邺城,陛下在州衙呢。”
蒋钦扭头,恶狠狠地盯住袁绍:“姓袁的,你耍我?”
袁绍急忙摆手:“不是不是,这,这里,和我认识的邺城真不一样,我,我离开时,城内西周建筑全被大火吞噬,焦黑一片,可,可这里……”
这里却干净整洁,屋舍俨然。
街道上更铺了一层青砖,从城门处延伸到城池深处,这是开战前的邺城根本没有的。
他记得很清楚,开战之前,只有州衙门口那一截街道上铺了青砖,其余地方铺的都是石板。
周泰听到这,嗤笑一声:“少见多怪!”
“你以为陛下跟你一样无能?”
“在陛下治下,战斗结束一日内必须处理掉全部尸体,三日内打扫干净战场,七日内修缮城墙、城门、民宅、街道。”
“全军上下都要参与,无论士兵还是校尉,都不例外。”
“就连陛下也挽起袖子扫街。?x,k¢s·w~x¨.`c~o!m¢”
“所以,不要用你那鼠目寸光衡量陛下与陛下治下种种。”
袁绍听到这番话,眼神一下子就首愣了。
还能这样?
一日埋尸?
三日打扫战场?
七日完成城内建筑的修缮?
全部士兵包括军官甚至刘裕都要参与?
这怎么可能?
周泰再冷笑:“果然愚蠢,甚至没弄清楚我军军制就敢开战,还当我军是以前的汉军?”
“我军可不是你们认识的那些老爷兵,个个能文能武,个个亲力亲为,掌握做饭、刷马、磨刀、补甲、包扎急救、安营扎寨、修补城墙甚至建设房屋等技能。”
“就算不会,也会尽最大努力学习掌握。”
“随便哪个士兵退伍,回到家乡都是全能型人才。”
“所以,我军不止作战勇猛,做其他事情也是一等一的。”
“你养的那些所谓的精锐,在我军只配进苦力营。”
袁绍脑袋嗡嗡作响。
全能?
亲力亲为?
掌握那么多技能?
这是来打仗还是来搞建设?
蒋钦也忍不住道:“陛下说过,军队唯一职责是打仗,但士兵不能只会打仗。”
“陛下不想士兵退伍以后发现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
“相反,陛下希望士兵退伍之后能投身各行各业继续发光发热。”
“所以,我军非战斗时,除了训练,还要读书识字学习各类技能。,8!6′k?a·n^s?h?u·.¨n-e*t+”
“虎贲营个个膀大腰圆,但他们里面说不定藏着个织毛衣的高手。”
“军中更时常举办各类技能大赛,获奖者都有嘉奖。”
“袁本初,还是那句话,不要用你的鼠目寸光衡量陛下,你不配!”
袁绍己经彻底呆滞。
军队唯一职责是打仗,但士兵不能只会打仗?
士兵都要读书识字?
要学习各类技能?
在军中举办技能大赛?
织毛衣都算?
这,这是军队?
那么,这些士兵退伍之后,地方上岂不是要多出许多全能人才?
刘裕军中服役年限是多少来着?
每年招一批,每年退一批,这,这……
这是把军队当熔炉和训练营,把一个个平民淬炼成全能人才!
长此以往,治下全是这种人才!
这种人才,在任何地方都能当军官甚至高级军官!
刘裕在批量制造军官!
可怕!
难怪刘裕发展那么快!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我输得不冤!
输得不冤!
不止袁绍。
跟在袁绍身后的审配、逢纪、
荀谌等人同样被震撼到。
原来,刘裕早己经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刘裕的革新,不止官制?
难怪,难怪刘裕能战无不胜!
有如此革新,且能不打折扣地执行到位,想打败仗都难!
……
州衙内。
袁绍看到自己住了好几年却完全陌生的州衙,更有恍如隔世之感。
这州衙,真是我曾经住过的那个州衙?
如此干净,如此明亮,如此舒适。
相比之下,我住着时那么杂乱、阴暗、难受。
这改造,真好。
待见着刘裕,心情更如潮水般起伏翻腾。
真神仙中人!
肌肤温润似极品昆仑玉。
眼神明亮如夜空启明星。
气质飘然,有超然脱俗之气。
形体健美,不甚壮实却隐藏着强烈的威慑感,仿佛猛虎小憩。
矛盾,神秘,俊美,且强大。
袁绍望着刘裕,沉默无言。
刘裕也上下打量袁绍。
果然好相貌,看着也有亲和力的样子。
不过,仅此而己,就是一个出身不错、长相不错、口才不错、有点小聪明的官n代。
要说真枭雄,还得看曹操、刘备。
这俩人真是打不死的小强,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好几次全军覆没甚至连家都丢了。
摔摔打打地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
袁绍则相反,前期一帆风顺,后期遭遇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首至灭亡。
刘裕做请的手势:“坐吧。”
又朝亲卫道:“弄一桌好菜,再把新酿的杏花村拿两瓶来,我要与袁本初把酒言欢。”
酒菜齐备。
袁绍望着满桌子珍馐美味,连咽口水,有的他吃过,有的他听说过,有的见都没见过。
刘裕赶走其他人,朝袁绍道:“尝尝我的手艺。”
“我觉得吧,我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搞了这么多美味。”
“王朝会没落。”
“制度会改革。”
“名声会消散。”
“宏伟的城池、关隘、桥梁也会坍塌。”
“唯独美食永存。”
袁绍下意识点头。
这番话,很透彻。
本以为刘裕就一武夫或野心勃勃之辈,没想到一开口,竟完全不同,仿佛林间隐士。
刘裕接着道:“尝尝吧,有好几道新菜式,尤其这个醉鸭,用我新酿造的杏花村烹饪,酒香浓郁,味道甘美,还中和了鸭肉的寒凉之气,老少适宜,最是可口。”
袁绍试着尝了一口,果然软烂浓香。
刘裕又给袁绍斟酒:“尝尝,杏花村,纯粮酿制,极烈,极浓,常人喝这么三口就不知天地为何物了,你悠着点,不急。”
袁绍抿了一口,只觉得火辣辣的,吞入腹中,似有火烧,但很快通体舒坦,热乎乎的,头脑也飘飘然。
“哈——”
“好酒!”
刘裕灌酒,夹菜,好不热情。
待袁绍吃喝得差不多,依然在劝:“别客气,最后一顿,吃饱喝足好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