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迁都!
迁都容易,迁到哪里是个问题。′卡/卡¨暁¨税¨罔? +追¢罪^薪*蟑-劫-
当今天下,北方肯定待不下去了。
南方,好像哪里都可以,但好像又都有点问题。
想要一劳永逸,肯定要过江,以长江为天堑方可阻挡刘裕,但长江之南适合做都城的就那么几座,襄阳算一个,寿春算一个,吴郡算一个。
襄阳现在在刘表手中,刘表愿意吗?
吴郡有点太远,而且那地方世家豪族极多,山越猖獗,搬过去未必能站稳脚跟。
寿春?
寿春倒是不错,不远不近,水运方便,也富庶,百姓开化程度高,朝廷的掌控力也强。
但寿春地域狭窄,不似有王者之气。
除了这三城,便只有益州可选。
益州偏僻,但易守难攻,也富庶,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最合适不过,就算打不过刘裕,也能关起门来过日子。
刘裕的骑兵再凶猛,也不可能飞跃重重高山出现在成都平原。
但去益州,偏安之心太明显,几乎等同于告诉天下人他们要放弃其他州郡了。
袁隗和杨彪谁也没说话,但都是聪明人,这个话头一起,就在心中盘算得一清二楚。
最后,同时开口:“吴郡?”
袁隗沉声道:“先去吴郡立足,而后再寻找或者建造更适合的都城,江南之地地广人稀但土地肥沃,以十年之功可再建一座洛阳,足以与刘裕分庭抗礼。^看^书′屋~暁′说*网· /埂′薪+醉_全?”
杨彪点头:“宜早不宜迟!”
袁隗点头又摇头:“但不能一哄而散,仗也必须打,自函谷关起,一城一池都不能轻松让给刘裕,寸土必争,寸步不让。”
杨彪明白袁隗的意思。
迁都,可以。
带皇帝、文武大臣、家眷、财富南迁。
但必须留足够的人手继续抵抗,最好留几个有分量的大臣坐镇。
除了他杨彪,还有何人更合适?
杨彪沉默片刻,缓缓点头:“我儿杨修聪慧有天资。”
袁隗当即应允:“德祖可为吴县令。”
杨修年龄不大,才举孝廉,便任寿春令,这起点不是一般高。
吴县可是未来的都城。
吴县令的级别和待遇可不低。
好干不好干,全看怎么干。
事事较真,确实不好干。
但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是全天下少见的美差。
杨彪松口气:“那便早日准备,先派人南下寿春准备,与刘繇沟通清楚。*萝\拉′暁.说? ¢埂`歆·醉~全^”
说到这,又叹口气:“真去了吴郡,还有的扯皮。”
吴县作都城,不能只有一座空城,也不能只有一郡之地,至少得有三西郡的领域才配得上都城格局。
这土地从哪儿来?
只能从相邻的几州分割,尤其北边徐州的广陵郡无论如何也得拿到手,那可是吴郡的北部屏障。
袁隗点头:“我带天子、文武大臣以及两万兵马南下,余者不动,你能抵抗多久就抵抗多久,实在无法抵抗再南下。”
杨彪又补充一句:“带上百姓,越多越好,扬州东南还有大片土地未曾开垦,足以容纳百万之众,甚至更多。”
袁隗“嗯”了一声:“刘玄德都明白的道理,我自然懂。”
若只带文武百官和天子过去,就算有士兵护送,底气也不足。
但若有百万百姓跟随,那自是另外一种感觉。
杨彪再道:“再下令各家各族必须南迁,否则以通贼之罪处置,并勒令他们负责一路上的开销。”
杀气腾腾地补上一句:“谁也别想置身事外!”
“这是士族与黔首之间不死不休的战争!”
“必须拼命!”
“不拼命,都得死!”
袁隗“嗯”了一声,细长的眼睛里满是杀气。
生死存亡之际,三心二意就等于背叛。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二人密谈许久,当即召集各家各族在洛阳的当家人,淡淡道:“本相国与天子商议过后,决定迁都吴郡,避免天子被反贼戕害。”
众人哗然。
袁隗却不管不顾地继续道:“此次迁都,所有文武官员都必须参与,其族人、族产、祠堂、奴仆都必须南迁至吴郡,只留士卒与文武以抗击反贼!”
“就西个字,
坚壁清野,不许留一个百姓给反贼!”
“没有百姓,他有再多的土地也只能干瞪眼!”
“待天子成年,掌握大权,再行中兴之举,北上讨贼一统天下!”
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冷峻的目光扫视众人,淡淡道:“做最坏的打算,洛阳守不住,幽州、冀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都守不住,我们也能划江而治,以长江天险拒贼于江北。”
“刘贼再强势,越有老的一天,有死的一天。”
“刘贼若死,其上下必然分崩离析,届时我等后辈自可兴兵北伐收复中原之地光复旧都。”
“到那时,该咱们的还是咱们的!”
“何为世族?传承长久为世,传承不失,子孙不断,不争一时之得失,只虑千年传续,人在,传承在,世族便永存于世。”
“诸君,当思百年大计。”
“若沉迷于眼下这些蝇头小利,何来千年世族?”
“何况刘裕最擅长以蝇头小利诱惑目光短浅之辈,若此时依旧斤斤计较犹豫不决,便落入刘裕算计中,为刘裕所趁,诸君三思。”
深吸一口气,不等众人说话,首接拍板:“诸君早做准备,半月后出发,本相国亲率两万精锐护送诸位南下,天子、文武百官也一同随行。”
“杨太傅将会率领十万精锐留守洛阳,与反贼决一死战,掩护我等南下。”
“过时不动身者,休怪兵荒马乱。”
说完,一挥袖子,转身就走。
袁隗又派士兵于郊外张贴告示,劝告甚至驱赶百姓南下。
文武官员、世家豪族有十五天时间收拾家当,普通百姓可没那待遇,愿走的好说,不愿走的被恐吓甚至殴打。
士兵收到的命令就是坚壁清野,不给刘裕留哪怕一个百姓。
一时间,洛阳内外人心惶惶乱作一团,到处都是奔走哭嚎的男女老少,一路上随处可见丢弃的杂物甚至尸体。
寒冬腊月,天寒地冻,许多百姓连厚点的衣裤都没,哪里扛得住这样的大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