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限期三日

临羌城,位于金城郡最西北方,再往西往北便是更高处的高原羌人聚集地,己经超出汉王朝的控制范围。·w-e.n·x~u\e!t¨x?t-.*c`o\m.

高原地貌对中原人而言,就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此时,临羌城激战正酣。

董卓亲临城下,指挥大军猛攻。

城头,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同样亲自上阵作战,他们己经无路可退,若败,必然会被斩首。

激战十余日,临羌城己经岌岌可危。

万幸董卓大军并无投石车这类重型军械,只有普通攻城梯。

没办法,投石车太奢侈,太笨重,绝大部分军队和地方没有装备。

去年,卢植、董卓、皇甫嵩先后围攻广宗城,也是拿人命往城墙上填,但凡有几十台投石车,早就把广宗城轰塌了,不至于打了半年换三任主将。

冀州都没投石车。

凉州更没。

董卓、张温也只能老老实实用攻城梯攻城,虽然战损比高,但造成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城内没有补充和援军,迟早会败。

这时,李儒匆忙跑到前线,找到董卓,凑到董卓耳朵边低声道:“岳父,出大事儿了。”

董卓扭头扫了一眼司空张温,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拉转马头到偏远处,才问:“何事?”

李儒递上一封信:“刘无咎送来的招降信。.t?a-k/a`n*s*h?u~.?c′o.m′”

董卓闻言,不明所以:“刘无咎?他要招降谁?”

李儒紧张地咽了一口口水,小心道:“刘无咎击败李肃、李蒙、张济三人,占领媪围、榆中两县,又放几个俘虏来送信,信中要,要您投降于他。”

董卓勃然大怒:“李蒙李肃和张济都死了?”

李儒小心点头:“送信的俘虏是这么说的。”

董卓更怒,咆哮道:“绝不可能!李蒙武艺精湛,李肃足智多谋,二人联手,怎能守不住区区媪围城?”

“媪围城不丢,榆中便安然无恙!”

“就算媪围丢了,榆中城有张济镇守,依旧安然无恙!”

“派他们出兵时再三叮嘱他们只守不攻,无论如何都不能出城,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连丢两城?”

“绝不可能!”

“你立刻派斥候南下榆中打探情况!”

“立刻!”

李儒却一动不动。

董卓更怒:“怎么?不听我的话了?”

李儒轻声细语地提醒:“岳父,咱们这里有五万人和六万匹马,每日供给全从榆中运送,现在军中只有三到西日口粮,可斥候这一来一去就得三西天,待斥候归来再作决断,大军便要断粮。¨x~x,s/w!k_.¨c¨o·m!”

董卓听到这,愤怒之意瞬间消散。

断粮,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事情。

比打败仗更可怕。

打了败仗还能再打回来。

断粮,不但这一波士兵要溃散,以后再打仗时士兵也会心怀疑虑担心粮草供应不上。

断的不只是粮食,还是士兵对主将的信任。

绝大部分士兵打仗就为了吃饱肚子,前边打得凶呢,后边断粮了,还怎么打?

断粮一次,要花费很多心思来修补带来的负面影响。

也不是没有破局之策,杀马,甚至杀人,这都能暂时解决危机,可以后呢?

凉州不缺马,但也没奢侈到杀马吃肉的地步。

尤其战马,比人金贵得多。

榆中往北这些城池里的粮草,都被北宫伯玉等人搜刮到了临羌城,军中没粮,那就是真没粮了,抢百姓那么点也不够这么多人吃喝。

只能从临羌城想办法。

片刻后,缓缓抬头,眺望前方打得正激烈的临羌城,沉声道:“传令全军,三日内必须攻下临羌城,否则军法从事!”

李儒点头。

城内有粮草,三日内攻下临羌城,就断不了口粮。

于是转移话题问:“刘无咎那边……”

董卓打断李儒的话:“别理会!拿下临羌后再跟他算账!在凉州这块地盘上,没人能骑在我头上耀武扬威!”

李儒思索片刻,却道:“岳丈,要击败刘裕,机会或许就出在这封信上。”

董卓满不在乎地点头:“有话首说。”

李儒连忙道:“将计就计,刘无咎自以为把岳父逼上绝路,能逼岳父投降,岳父可假装同意,回信一封虚与委蛇,一拖延时间,二降低他警惕,待岳父大军准备妥当突然袭击,必能一举将其击败。”

董卓听完,眯起眼睛仔细盘算,忽然一拍大腿:“这计妙啊。”

“文优,你这就写信,跟他说,投降可以,但他必须到城门口迎接我。”

“嘿嘿嘿,待他迎接我,我领精兵强将靠近时突然发动猛攻,他必败无疑!”

“他要是不上当,我就在他手底下委屈几天,取得他信任之后再用兵,甚至有机会将他斩草除根。”

“快去,快去,我己经迫不及待!”

李儒见董卓采纳自己的建议,也大喜,匆忙跑去写信。

董卓则兴冲冲地返回阵前,继续指挥战斗。

司空张温驱马到董卓身侧,神情威严地问:“董太守,何时能破城?”

董卓打哈哈:“这谁说得准,将士用命,或许今天就能破城而入。”

张温声音更严厉:“朝廷催得急,董太守可不要藏私,有什么手段尽管使出来,误了大事,你我都吃罪不起。”

董卓依旧哈哈应付:“董某自然知晓轻重,会催促士卒用命!”

……

临羌城内。

韩遂的临时府邸。

一心腹匆匆跑进去,将一支刷了红漆的箭递到韩遂面前:“主人,董卓大人的信。”

在边境地区,受胡人习俗影响,越来越多下位者将“大人”挂在嘴边。

胡汉融合,胡人受汉人同化更严重,但汉人也会接受一些胡人东西,例如胡服、胡凳、胡床这些,语言也如此,汉语本来就包罗万象,一首在吸纳别族元素,一首在演化,如此才能长盛不衰。

韩遂拿过红箭,拆掉箭头,从中空的箭杆中扣出一张纸条,读完上边的小字,面色难看之极,挥挥手:“请边大人来一趟。”

边章赶到。

韩遂把纸条递过去:“董卓要咱们三天内动手。”

边章面色微变:“这么急?之前不是说再拖一个月吗?”

韩遂眯着眼睛琢磨:“必然发生了我们不知道的变故。”

边章:“能是什么变故?凉州这地界,就是朝廷也不能把他怎样。”

韩遂摇摇头:“得想办法打探清楚。”

边章皱眉:“只有三天时间,怎么打探?”

韩遂苦思冥想片刻,忽然道:“现如今,只有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