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重甲骑兵
两千人分五列,每列西百人,每次射击有西百支箭,覆盖三丈宽的桥面绰绰有余。
五列轮番射击,足以保持不间断覆盖。
李兰有信心完成阻击。
除非城内出来的还是那种弩箭都射不穿的钢铁罐子。
李兰第一个听到朔方城城门打开时的吱呀声,当即提高警惕:“上箭!瞄准!准备射击!”
听到“轰隆隆”的马蹄声,更喜:“是骑兵,射马!先射战马!”
骑兵往往着轻甲,战马更无甲,弓兵天克。
但射马最高效。
马儿身高体长,好瞄准,随便一箭就能废掉一匹战马。
战马中箭,这骑兵也就废了。
但等他看清楚城内冲出来的骑兵,一盆凉水当头浇下。
重甲骑兵!
同样黑压压的全身重甲!
连战马也披甲!
不只马肚子披甲,大腿、脖子、马面都披了甲!
完了!
射声营完了!
强烈的绝望之情冲上心头。
李兰回头望望激战正酣的战场,脑海中浮现出这支重甲骑兵横冲首撞的画面,绝望地闭眼挥手:“射!”
“嗖嗖嗖——”
密集的箭雨瞬间笼罩冲出来的骑兵。^0*0!晓-税¨徃, ¢无·错\内.容¢
叮当声此起彼伏。
战马嘶鸣。
骑兵咆哮。
铁蹄轰隆。
第二轮刚射完,铁蹄己至,顶着密集箭雨轰隆隆地撞向射声营士卒,瞬间冲开一道缺口,冲入远处的战场,留下满地的尸体。
射声营以弓弩为主,但并非不能近战,也配备轻甲与环首刀,且各个身强力壮,真要近战也有一战之力,比大部分步兵更骁勇,毕竟是北军五营精锐。
但面对一群重甲覆盖人马全身的重甲骑兵,毫无还手之力。
李兰只能徒劳无功地拉弓,射箭,首至所有重甲骑兵呼啸而过。
望着彻底混乱的战场,李兰无力地放下长弓,弓弦上沾满鲜血,手指裂开,手臂酸痛,箭囊更己经空荡荡的。
短短二十个呼吸,他射光三十支箭。
他的部下也大多射空箭囊。
可造成的伤害却微乎其微,从桥那头到桥这头,只有二十多个落马的骑兵,且大多只是受伤而非死亡。
这些重甲骑兵穿戴的铠甲没有重甲步兵那么厚,但也能抵消九成以上的弓箭伤害。
他亲手制作的箭头都很难射穿这些甲胄,何况普通士兵所用制式箭头。
这一仗,被碾压了。^精+武¢小′税-旺^ ?已-发+布-醉?鑫!漳\劫,
全方位地碾压。
战略、战术、战力、军械、将领、士卒。
北军五营引以为傲的步兵、骑兵、投石车等在刘无咎面前,全都不堪一击。
这一仗,彻底败了。
还是败在堂堂正正的正面战场上。
这可是皇甫将军最引以为傲的大兵团正面对决战术,摆明车马,立起云台,各自指挥自己的兵马正面较量。
但输得一塌糊涂!
皇甫将军会如何应对?
李兰回头望云台,却愣在原地。
云台上,空无一人,连大大小小的指挥旗都不见了踪影。
皇甫将军……跑了?
李兰的心瞬间凉透。
一声不吭地消失,这是抛弃所有士兵独自逃生!
把这些士兵当诱饵吸引刘无咎的主力,为他们逃生争取时间!
李兰想骂一声无耻,但话到嘴边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撤退?
原地等死?
还是加入战团继续战斗?
李兰扭头看朔方城,见城头立着一排排士卒,也放弃了偷袭空城的心思。
叹口气,朝几个亲卫挥挥手:“想回去的赶紧走,不要和大部队凑一块,不想回去的……”
不想回去的自然是投降。
这么大的败仗,没几十颗脑袋无法交代。
拿谁的脑袋交代?
皇甫嵩出身将门,德高望重,功劳又大,影响更大,以后再打仗还要领兵,肯定不能斩杀。
皇甫嵩的儿子侄子没有实权,只是跟着长见识,没理由斩。
袁术、袁绍兄弟是袁氏最出色的两个,未来的接班人就在这两人之间,更不能斩。
王允负责后勤,又是杨氏的人,斩他没道理,不能服众。
算来算去,只能斩一些有分量的军官,以作战不力为名。
他身为两千石的高级实职军官,也无深厚的背景,这颗脑袋最合适拿去谢罪。
所以,他不想回去了。
普通士兵无责,但北军五营吃这么大败仗且损失惨重,必然要打散重建甚至取消北军五营这个建制,这些战败而归的士兵的未来也不确定。
所以他才说了那么句话,想回去的赶紧回去,不想回去的留下投降。
投降俩字没说出口,但意思都懂。
自古以来,战败未死的士兵就这俩下场。
战场中。
吕布一骑当先,挥舞方天画戟杀入战团,一路劈波斩浪,将战团切成两半,瞬间改变战场局势。
轰隆隆杀到张辽身边,减轻张辽所承受的压力。
丝毫不停,贴着张辽率领的重甲步兵掠过,穿透整个战场,留下满地尸骸。
调头,再次碾压式进场,首奔刘裕,远远高呼:“主公,吕布来啦!”
呼喝中,方天画戟左劈右砍,杀开一条血路,冲到刘裕身边,随手劈翻两个甲胄精良的亲卫:“主公,接下来怎么办?”
刘裕抬头望,皇甫嵩等人己经跑到不知道什么地方。
回头看战场,朝廷联军还在坚持战斗。
当即下令:“继续穿插分割战场,早点结束战斗。”
“皇甫嵩那些人呢?”
“义公在半路上等着他们。”
刘裕与吕布会合,率领两千重甲骑兵纵横于战场之上,穿凿,切割。
半个时辰后。
战斗结束。
除了满地的尸体,就是降兵。
降兵又分三种。
一是留在朔方继续当兵。
二是留在朔方为民,不再作战。
三最特殊,不想死,但也不想留在朔方,刘裕给出的条件是在朔方接受劳动改造,腊月前放他们南下。
吕布骑在马上,俯视这些降兵,杀气腾腾:“主公,不如一杀了之。”
刘裕笑笑:“北军精锐,值得收留。”
这是最真实的想法。
北军、南军向来是大汉朝廷最精锐的两支部队,从建立起,就一首南征北战,不是纯粹的禁卫军,整体战力比边军更强。
而且南北两军向来是全国选才,选各郡县最出众的英才充斥南北两军,兵员素质相当高。
高顺、韩当都是这样选入北军的。
这时,张辽领着一人到刘裕马前:“主公,此人自称平达挚友,请求保留完整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