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战争灾难

老朱家就这一点好,那就是杀敌人的时候从来不仁慈。

朱胤汉说小鬼子杀了几千万平民,其实老朱家也没少杀。

炎夏帝国成立之初,整个国家还有110多个民族,现在就只剩下50多个了。

剩下的那些不是被“民族融合”了,就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现在所有少数民族与炎族通婚生完孩子 第一件事就是把孩子的户口登记为炎族。

毕竟西伯利亚的冻土之下埋葬了太多的少数民族。

其中尤以南洋地区当初造反的那些土着民族最惨,被发配到西伯利亚之后,第一个冬天就全部冻死在了冰原上,然后第二年就全部喂了狗熊。

现在那地方个狗熊比人多,而且一个个吃得膘肥体壮。

不过这些年加入炎夏帝国的外族也有很多,比如说罗刹国占领区的罗刹人和中东洲占领区的阿伯拉人。

当然,这些人想获得公民权还得需要一些时间,要么先去军队里把血税交了,要么就去好好干活把民税交了,顺便再把炎语考试过了。

炎夏帝国的公民身份还真不是那么好拿的,至少黑叔叔们这辈子是没指望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捷径,那就是先成为天王国的公民,然后在天王国军队中服役满三年也可以自动成为获得炎夏帝国公民身份,只不过只有本王国选举权而没有炎夏帝国选举权而已,其他权力一样。

所以不管到哪,想要成为炎夏帝国的一份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炎夏帝国扛枪,这也造成了炎夏帝国军队吹气球一般迅速膨胀,现在已经超过2000万人,而且还在继续膨胀。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炎夏帝国占领区的治安相当好——壮劳力基本都去给炎夏帝国抗抢了,当地人想闹事都没兵员。

坏处也不是没有,最大的坏处就是炎夏帝国的军费一年比一年高,要不是新占领的土地实在太多,可以靠出卖采矿权、没收当地“黑帮分子”的家产回血一波,炎夏帝国还真养不起这么多军队。

好在,养治安军不像养野战部队那样费钱,要不然炎夏帝国早就破产了。

不过炎夏帝国的资本家们倒是趁着国家扩张发了财,那是真发了财。

炎夏帝国为了筹措军费,不得不把战利品向民间资本开放,得到的结果就是现在炎夏帝国资本家们打招呼就说“别惹我,我家有矿!”

当然当兵的也没少赚,炎夏帝国执行的是战利品“三三四分账法”,其中30%归战利品缴获部队所有,30%归军部所有,40%归政府所有。

所以炎夏帝国的军队战意都很高,毕竟打下一地,除了固定资产,其它打包给承包商之后所得的钱都有战士们一份。

30%一分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有些缴获丰厚的战役,打下来一场就足够战士们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了。

炎夏帝国也正是靠了这一招才能用较低的军饷养活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并维持住了战意和士气。

这种军队好处很多,但是有一个巨大的坏处,那就是不能打败仗,一打败仗就全亏,亏到姥姥家那种。

所以帝国统帅部每次进行战役策划都要调集两倍于敌人的兵力才开打,有些时候甚至要数倍于敌人才行。

这给后勤系统造成了庞大的压力,所以说朱胤汉这些年虽然没有再上战场,但是绝对功不可没,他这个管后勤的算是拼了老命了。

有些时候不得不舍下太子的脸面到处化缘,好在他的小妈们各个都是小富婆,而且娘家也都是巨富,总能刮出点油水来。

他还创造性地发明了国防彩票,老百姓也把买国防彩票当做了爱国义务,所以炎夏帝国的军备才勉强维持住了。

不过,这场战争中世界上所有参战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收税非常高。

以霉国为例,罗伦斯制定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最高能到90%以上,霉国资本家们被他整得欲仙欲死,这也是为什么霉国资本家们开始支持胡佛的最重要原因。

炎夏帝国也不逞多让,按照累进税率,像席与时她娘家那种金融资本家80%以上的利润都得缴税,剩下那20%也不是都能揣进兜里,还得被迫购买各种“战利品”。

至于倭国那就更惨了,现在倭国已经开始实行全民分配制度,所谓全民分配制度就是取消私有财产,所有资源由政府统一分配。

虽然大财阀们照样吃香的喝辣的的,但是普通屁民就只能每天领救济粮了。

尤其是炎夏帝国封锁苏伊士运河之后,据说倭国已经开始“极限求生指南”了:

1. “椰枣救国”计划(1944年)

背景:大米供应不足,政府号召全民采集椰枣代替粮食。

操作:

学校组织学生摘椰枣,政府设立“椰枣食堂”。

将椰枣搅碎混合少量面粉和大量木屑制成“椰枣面包”,口感挺甜,但是非常难咽且难以消化,导致腹泻频发。

结果:营养不良加剧,民间嘲讽:“吃椰枣不如吃啃皮”。

2. “全民吃虫”运动

背景:蛋白质短缺,政府推广昆虫作为替代食品。

操作:

学校教材教学生捕捉并烹饪蟋蟀、蝗虫、蚕蛹。

报纸刊登菜谱,如“蝗虫天妇罗”“蟋蟀味噌汤”。

结果:城市居民难以接受,农村因过度捕虫导致农田害虫泛滥。

3. “人造肉”实验

背景:肉类供应断绝,科学家尝试用工业原料合成蛋白质。

操作:

从锯末(木材废料)中提取纤维素,加工成“人造肉”(类似压缩板材)。

用发酵大豆渣混合黏土制成“代用肉”,被民众称为“地震肉”(硬如岩石)。

结果:食用后普遍出现腹痛,甚至肠梗阻。

4. “动物大屠杀”

背景:1943年7月政府下令宰杀一切动物“为国捐躯”。

操作:

大象、狮子、老虎等被处决,肉分给权贵和医院(普通民众只能分到骨头汤)。

结果:引发民众心理崩溃,视作“国家癫狂的象征”。

5. “海水炼盐”的疯狂尝试

背景:盐田被炎夏帝国皇家空军轰炸,食盐紧缺。

操作:

用铁锅煮沸海水取盐,但燃料不足,改为“晾晒法”。

民众被迫在屋顶铺海水,效率低下且杂质超标。

结果:碘缺乏症(甲状腺肿)爆发,尤其孕妇和儿童受害。

6. “竹枪冲锋”背后的饥饿逻辑

背景:1944年一亿玉碎计划中,军方要求平民用竹枪对抗炎夏帝国军队坦克。

深层原因:

政府谎称“竹枪可刺穿坦克”,实则为掩盖粮食已耗尽——饿殍遍野的民众连制造正规武器的体力都没有。

学生被训练“抱着炸弹自杀冲锋”,部分人因长期饥饿甚至无法举起竹枪。

所以说这场战争就是一场每个民族都勒紧了裤腰带,看谁能撑到最后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