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卫所制度改革
朱元璋神色凝重,继续言说:“往昔,南方经济较北方更为发达,加之南方文风极盛,致使南北失衡之态渐显。且北方向来战事频繁,如此情形,于一定程度上,着实拖累了北方经济之发展。”
朱元璋接着道:“如今情形大不相同,三位藩王与鞑靼交战,常孤雏又坐镇辽东,北方较之往昔安稳许多。当下正是着手发展经济、恢复民生的好时机,切不可错失。”
既有辽东之新政为样本,北方数地皆可依样而行,振兴经济民生,以平衡南北之差异。
朱标向朱元璋言道:“父皇,理当如此。现今山东之新政改革,切不可生意外。”
朱元璋颔首,旋即问道:“卫所之整顿,进展如何?”
卫所制度弊端丛生,军户世代为兵,差役繁重,致其地位低下,逃亡之事屡见不鲜;卫所田土多被军官与豪强侵夺,士卒生计无着,战力亦随之而降;及于后期,军事训练荒废,士卒多事劳作,鲜经实战演练,且管理体系层级繁多,指挥效能低下。
此前朱元璋遣人前去查访整顿,如今想必当有些头绪了。
朱标奏报:“各地卫所,大体已完成查访与初步整顿。土地兼并之事,亦在处置当中。”
朱元璋问道:“此事牵涉诸多朝中武勋,彼等作何反应?”
朱标道:“有不少人心中不满,然未形于色,整顿之时,多有从中作梗者。”
朱标续道:“究其根本,武勋们如此反应,实因卫所整顿触动其切身利益。彼等借土地兼并、私占军户差役等行径,获利颇丰。整顿之举,使彼等既得之利受损,故而心有不满,虽未公然表露,却于暗中百般阻挠,妄图维持旧状,以保其私利。”
如今战事渐稀,武勋可施展之处不多,获利亦寡,是以武勋弄些小动作实难避免。
且武勋因着这般现状,为谋更多利益,竟与文官相互勾结。
二者沆瀣一气,朝堂之上藏污纳垢。文官或为武勋在土地兼并、卫所事务等方面出谋划策、掩盖行迹;武勋则倚仗权势,为文官谋取不当之利。
如此行径,致使朝纲渐乱,诸多政务推行受阻,实乃朝廷之患。
朱元璋创设卫所制度,初衷在于以兵养兵,保境安民。使军士平日屯田耕种,战时披甲征战,既减国家养兵之费,又能巩固边防,拱卫社稷,令天下长治久安。
然今时今日,卫所制度之弊端尽显,亦到了该整顿变革之时。
朱元璋问朱标:“对于卫所制度改革,你可有见解?”
朱标言及,辽东军之募兵制与军队待遇,或可作为参考。
募兵制之好处颇多。
其一,所选募之兵,多因自愿从戎,故而更具积极性与责任感,作战之时往往更愿效命。
其二,募兵可依才技选拔,能聚四方精壮之士,使军队素质得以提升。
其三,募兵制下,军队训练更易统一规范,可有效增强战斗力。
且以募兵替代军户世袭,免却军户世代困苦,于国之稳定亦大有裨益。
次日朝会,朱元璋问于兵部:“欲对卫所制度变革,可有奏疏条陈?”
兵部官员出列,面露难色,躬身奏道:“陛下,卫所制度变革,实非易事,难度颇大。
卫所制度行之已久,根基深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且当下卫所虽存些许弊病,但整体架构尚稳,多年来为我大明守土戍边,功不可没。
若贸然变革,恐引发诸多乱象,动摇根基。
再者,卫所制度以军户世袭为根本,此乃祖宗成法,历经多年传承,已然成熟。
军户自幼习兵事,世代为兵,于军队事务熟稔于心,可保兵源稳定。
若改募兵制,一则募兵所需银钱众多,国库恐难负担;二则募兵来源复杂,管理难度大,恐难如卫所军户般易于掌控。
虽卫所如今有土地被占、士卒逃亡等情,然只需加强整饬,严令约束,惩处不法之徒,便可逐渐恢复旧观。
贸然更易制度,诸多未知变数,于国于军,皆存风险。
还望陛下三思,容臣等从长计议,徐徐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发祸端。”
朱元璋神色肃然,开口道:“辽东军之行募兵制,成效显着。彼处并无土地兼并之扰,军士专心操练征战,战力颇强。卫所制度弊病已显,土地兼并丛生,士卒生计艰难,战力亦受影响。 若仍守旧规,不加变革,日后恐生大患。”
兵部官员赶忙拜伏于地,急奏道:“陛下,若推行募兵制,朝廷军费开支必将剧增。募兵需以银饷招募,又要置备兵器、粮草等,此皆需耗费大量钱财,国库压力实难承受。且如今国家百废待兴,各处皆需银钱,若因募兵致国库亏空,恐于国家长远不利,还望陛下明察。”
兵部官员又接着说道:“陛下,卫所制度妙处便在能减国库负担。卫所军士平日屯田自给,仅部分军需仰仗朝廷开支。若转募兵制,募兵所需粮饷、装备等一应费用,皆要朝廷支应。如此一来,每年军费花销,恐成天文数字,于国计民生大为不利。还请陛下深思熟虑,切不可贸然行事。”
户部官员亦赶忙出列,神色忧虑,拱手奏道:“陛下,兵部所言极是。当下国库收支,尚需精打细算,方能维持各处用度。若推行募兵制,军费骤增,实非国库所能负荷。如今民生待兴,百业待举,各处皆需银钱支应。一旦因募兵制致国库入不敷出,诸多政务皆难推行,恐生祸端。还望陛下以国库为重,募兵制实不可施行。”
礼部官员见状,亦出班奏道:“陛下,卫所制度沿自祖宗,已然成规,关乎朝廷礼制纲常。募兵制若行,恐乱旧章。且募兵来源驳杂,于教化之道不利,与我大明以礼治天下之理念相悖。如此或致军风不整,有伤国体。是以臣以为,募兵制实非妥当之举,还请陛下明鉴。”
杨宪当即出列,神色激昂,拱手道:“陛下,诸位大人所言差矣。观往昔诸朝,募兵制亦有成效显着者。
如唐之募兵,初期军力强盛,开疆拓土。
虽费银钱,却换得边境安宁,国家昌盛。
今我大明卫所弊病丛生,土地兼并致军士离心,战力渐弱。
若因噎废食,惧军费而不改,恐积重难返。
且如今时代不同,卫所旧制已难适应时势。
辽东军募兵,未见国库不堪,反添战力。我朝幅员辽阔,边患未平,正需强军。
募兵制可广纳精壮,以新制强军,何惧军费?只要规划得当,开源节流,必能两全。切不可因循守旧,错失强军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