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议和?

也先,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幕。

浓烟中,依稀有人影在挣扎,他们身上燃着火,想要扑灭。

而之前在那里的十五万大军,人呢?

在雷区的汉人纷纷停止前进,震惊的往后望去,他们此时此刻,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

也先踉踉跄跄的走过去,一路上,只看见人仰马翻,只听见哀嚎不止。

不在爆炸中心的瓦剌战士,他们只是受了点皮外伤,倒没有多大事。

只是,越往里面走去,越多人从此倒地不起。

也先继续走着,一滴血掉到他的额头上,他怔怔的抬头望去。

只见到四零八落的尸体残肢,从空中如同下雨般落下。

“这是”

烈火还在焚烧,热浪让他无法再前进。

他只好在外面眼睁睁看着手下战士,在里面痛苦哀嚎,拼命的想要脱掉身上正在燃烧的衣服。

瓦剌人是游牧民族,他们的覆甲率更低,仅有30,绝大多数人都是穿着毛皮。

现在还是春天,气温尚未升上来。

这毛皮,不就是一点就着吗?

随着越来越多外围的瓦剌战士清醒过来,他们同样踉踉跄跄的跑回去。

随着黑烟渐渐散去,他们目睹了眼前宛如人间炼狱的场景。

只见场中央被炸出来一个十丈的深坑,四周躺着各种残肢断臂,以及被烧焦的尸体。

而深坑范围的人呢?全都消失了?

也先倒吸一口冷气,这,这,这,这到底是何武器?竟然强大到如此境地?

如果是自己家的,他只会觉得还不够猛,但这是敌对的,他的心里升起一股浓浓的绝望。

大火,燃烧了整整一天一夜,甚至波及到附近的草地。

宋晟派人将还在雷区的汉人安全接回来,并且让人将他们送回大同府,好生安置。

也先的残余部队,再也无心恋战。

他们在救火,在救人。

忙活了三天三夜,也先终于得到大概的伤亡情况。

“太师,我们找不到大汗了!”

脱脱卜花下落不明,大概率是亡了。

面对着竞争对手的死亡讯息,也先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死了多少人?”

“具体数字不知道。”

也先皱眉,暴怒的将陶碗砸到地上!

“你难道不会去统计生还者的数量吗?”

“统计不了啊,许多人逃跑了。”汇报的战士哭喊着。

也先努力平复心情,他缓缓闭上了眼睛,吐出浊气。

“那你告诉我,有多少人回来了?”

“大概,只有七万人。”

“???”

二十万人意气风发的踏上战场,结果你告诉我,只有七万人回来了?

剩下的人呢?难道都死了?

也先宁愿他们全都当了逃兵,也不希望化作秃鹰的口料。

不对,秃鹰不吃熟的。

“太师,现在,该怎么办?”

也先颓废的瘫软在椅子上,他觉得今夜格外冰凉,透心凉的那种。

“明日,我去找明军,议和吧。”

还能怎么办?你告诉我怎么打?

人家一个火器,就能让数万人瞬间蒸发!

也先真想给自己狠狠地扇一巴掌,早知道,就应该让战士们分散开来,不要聚集在一起。

现在好了,被一锅端,笑死。

好看吗?所以,我们这是在排队整齐送人头吗?

但是谁又能想到呢?明军竟然还有如此恐怖的大杀器?

都怪大明的工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保密措施做得太好,别说也先不知道,许多明军将士,也对“天子怒”毫不知情的。

第二天,也先亲自带着使者团,在大同府城外,叫门。

“让他们继续等吧。”宋晟冷笑,他揽着大同府总兵的肩膀,笑道,“走,咱们去喝酒,好好庆祝一番。”

见城门没有开,也先也不敢轻举妄动,免得被大明误会,以为自己没有诚意。

于是,他们就这样一直在城外候着,哪怕冰冷的春雨洒在他们身上,也不敢离去。

直到第七天,大同府的城门终于开启了。

宋晟已经率领三万明军凯旋回京了,接待也先的,是大同府总兵。

“不知瓦剌太师远驾而来,抱歉怠慢了。”

大同府总兵直接坐下,一个礼都没有做,表现极其傲慢。

也先虽然心中有恼意,但不敢发作出来。

“呃,我们是来议和的。”

“议和?”大同府总兵眉头一挑,并没有看着也先,只是用茶壶盖轻擦茶杯。

“我没有收到君父的旨意哦。”

“那——”也先卑躬屈膝的说道,“劳烦总兵上报一下,就说,瓦剌这次是很有诚心的,想要归附大明。”

“归附?”大同府总兵呵呵笑道,“我怎么记得,瓦剌好像一直都是大明的藩属国呀?”

“哦,原来太师记性不好,那就没什么好聊的了,送客。”

“别!”也先慌了,“等一下,这次是真心归附!”

大同府总兵轻抿一口茶,眼角斜视望去:“瓦剌哪次归附,不是真心的?”

“”也先噎住。

最初,瓦剌在永乐年间归附大明,从此成为藩属国。

结果,朱棣死了,他们就开始不老实,长年累月侵犯大明边境。

“太师,你知道的,咱中原人,最看不起出尔反尔的人。”

“送客!”

“别!等一下!”

“送客!”

也先被一群手持燧发枪的明军士兵,顶着脑袋,他瞬间怂了。

何时如此憋屈过?

今日,简直是耻辱!

可是大明如今手握真理,也先能怎么办?

京师,紫禁城。

朱祁钰在乾清宫批阅奏章,王腾上前恭敬的递上一封奏折。

只有边疆军情,以及边将的汇报,才会让掌印太监亲手奉上。

朱祁钰打开一看,原来是也先要求议和啊?

他在心里衡量利弊,最终写下批示。

【可以议和】

明军虽然打赢了胜仗,但兵力不足以支撑监管广袤无边的大草原。

就算现在收复河山,也没有什么用。

人心中的成见犹如一座大山,短时间内是很难扭转的。

不如,就趁着现在,把北疆所有的银矿,全部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