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万古生香(3)

(写到这里,小写手真的很想在补充一句,也是我最后一次回复,以后评论里对于武皇的争议我也实在是不会再做回复了,唐与武周的领土制度与现在是不一样的,属于羁縻制度,大唐和武周的实控地区除了安西四镇基本没有丢失过,何况主要的安西四镇也收复回来了,有些宝子哪怕是不喜欢武则天但拿她跟慈禧比是不是有些太侮辱人了呢?)

(小写手知道武皇的争议很大,但是大家可以和平客观的讨论,把人贬的一无是处我实在是无法认同,更别说拿武皇跟慈禧比那真的是有些过火了,首先武则天从未签过什么条约,大家要明白军事弃守与条约割让领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点我相信大家都明白,第二,武则天暂时放弃的领土基本上都是羁縻地区,这些地区哪怕是在高宗与太宗时期都是没有实控的,除了安西四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写手秉持的观念一直都是功绩承认,过错咱们也要看得到,我并不喜欢搞极端,喜欢一个人就拼命夸,讨厌一个人就往死里黑,当然有些皇帝不当人那这条就不适用了,而且我也从来不喜欢什么男权,女权这样的词,我更喜欢平权这样的词汇,我并不想搞什么对立,把女子就往好里夸,把男生就往死里黑,这样的事情我不会干。)

(这次在这里回应实在是因为在武皇的部分,争议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忍不住在这样回应一下,其实之前,这个问题我已经和很多宝子在评论里讨论过了,那些我都不会删,因为那些就是我的观点,大家有兴趣的也可以去看一下,应该就是在数风流那个部分,这次回应是因为最近又看到了一些比较极端的评论,所以我忍不住回应一下,毕竟啰嗦,但是,这些回应我都不会算到更新字数里的,所以这一章可能会比较长,再次感谢大家来看小写手的书,超级感想,以后如果还有太过极端的评论的话,我可能会删掉哦,实在抱歉。)

玄猫城内,杨坚的得意之声尚未完全平息,红中城宴席上的歌声便再度流转。

(李)“逸兴遄飞催花一场,犹记看朱成碧添惆怅!”

(李)“凰音一绽惊肃朝纲,无字空碑自不负倔强!”

玄猫城殿内,当听到这几句歌词时,武则天凤眸骤然一亮,那慵懒倚靠着御座的身子,竟是缓缓坐直,随即竟是直接站了起来,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陛下!”上官婉儿也随之起身,眼中满是与有荣焉的喜悦。

果不其然,夜空中的光幕之上,文字随之显现。

“武曌(曌为自创之字),别名:武则天、武媚、武后,谥号:则天顺圣皇后,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

“主要文学成就:《如意娘》、《腊日宣诏幸上苑》、《臣轨》、《求贤制》等。”

“政治成就:建立武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首创殿试、武举,开“糊名考判”先河,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推动胡汉文化交融,改革吏治等。”

光幕上罗列的一桩桩一件件,皆是武则天引以为傲的功绩,她脸上的笑意愈发灿烂,那是一种对自己一生功业得到认可的满足。

然而,光幕上的文字一转,开始细数她生平的争议。

“武则天一生争议极大,她以女性身份登基称帝,直接挑战“男尊女卑”的儒家纲常,用实践证明了女性具备与男性同等的治国才能,成为了女性觉醒符号。”

“例如:秋在《精卫石》中说道:“武曌能称帝,我辈岂不能救国?”以武则天为女权运动的合法性依据。”

“又例如:梁《变法通议·论女学》中强调:“武后以女流治天下四十载,足证女子智力不逊男儿。””

“但同时她也因为在宗教,面首干政,以及军事问题上受到了极大的争议,尤其是因为集中兵力保陇右,而弃守安西四镇的决定,虽后来她收复安西四镇但依旧饱受争议,而后因为武周时期国土收缩,导致争议更大,虽然后世有学者在《武则天研究》一书中提出武周弃守漠北实为战略重心调整,军事支出反降30%。”

“若以经济总量、人口规模、文化影响力衡量,武周的国力较高宗朝显着提升,虽然疆域广度出现收缩,但在《唐宋变革论》一书中认为:“武周是以空间换时间,并且为开元盛世储备了内生动力。”依旧颇受争议。”

看到这里,上官婉儿心中一紧,下意识地看向自家陛下,生怕这些尖锐的评判会让她不悦。

果然,武则天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许,但眼底却并无怒意,反而多了一丝冷峭的讥诮。

光幕的文字还在继续。

“但武则天在内政上的成就依旧不可忽视,《新唐书·食货志》中提到,高宗永徽三年大唐全国户数达380万户,到了武周神龙元年,根据《唐会要·户口数》数据户数增至615万户,较高宗初期增长62%。”

“而根据《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周科举改革助推寒门官员比例升至45%。”

“总得来说,武则天是一位在后世争议极大的人物,她被李白誉其为“七圣之一”,却又被理学家斥为“渎乱纲常的淫妪”,甚至有明清小说将其妖魔化(如《镜花缘》),反映明清理学家们对她的恐惧。”

“她成为了事业型女性的榜样,却又在后世被很多人将其贬的一文不值,说她除了是个女皇帝一无是处,但在后世依旧有无数人会从她身上发现她的闪光点,公正的看待她的一生,为她写就论文,出品书籍,但这或许便是也她立下无字碑的意义——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纵然历经无数抹黑与贬低,哪怕有人说她的无字碑就是一张白卷,但她依旧是凭借自身的能力在历史中争得一席之地的女皇帝,或者说她能在一个封建时代成为一名正统的女皇帝本就是她一生成就的最好证明。”

看着光幕上的种种,又看到明清小说竟将自家陛下妖魔化,上官婉儿的脸色都有些发白,她担忧地看着武则天,正想开口说些宽慰的话。

“陛下……”

然而她话未出口,武则天却忽然笑了起来,笑得十分开怀,只是那笑声中充满了不屑。

“无碍,婉儿。”她摆了摆手,示意上官婉儿不必多言,凤眸中闪烁着戏谑的光。

“哼,你瞧瞧,那些明清时候的理学家,怕朕都怕成什么样了?”她轻哼一声,语气里满是讥讽,“你让他们到朕面前看看,他们敢开这个口吗?”

“你想想那些在朕登基前口若悬河之人,被押到朕面前时,哪一个不是瑟瑟发抖?最后朕要杀他们的时候,又有哪一个不是开口求饶?朕又如何会在意这些身后之言?”

“至于那些后世的争议,”武则天轻笑一声:“呵,届时朕都身故多少年了,未来的朕敢留下无字碑,朕就不怕后世议论。”

她的目光重新落回光幕,看着上面对自己的种种评说,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你看,后世不是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花费心力去研究朕的过往,去剖析朕的功过?又有那么多孩子,喜欢朕,甚至愿意为朕写歌。既然如此,那朕为何要去在意那些,只愿意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事情的人的想法呢?”

“婉儿,朕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完美无缺之人。”武则天看着上官婉儿:“朕不需要他们只能看到朕的功绩。朕只需要他们能够公平地看待朕,看得到朕的功,也看得到朕的过。只需如此,无论他们最终是喜欢朕,亦或者是不喜欢朕,无论他们是男子,亦或者是女子,朕都会感谢他们,为朕这一生,留下一个公允的注脚。”

一番话说完,武则天重新落座,神态自若,仿佛刚才那席卷千年的争议,不过是拂过衣袖的一缕微风。

玄猫城内,嬴政、刘彻、杨坚、赵匡胤几位帝王,看着光幕前那个神态自若的女帝,心中也不由得生出几分异样的情绪。她倒是豁达。

不过转念一想,也是,若她真是个会在意旁人看法,畏惧流言蜚语的女子,又如何能在那样的时代,以女子之身,一步步踏上那至尊之位?

一时间,他们心中对这位华夏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帝,不由得多了一丝真正的钦佩。

武则天此刻却浑不在意旁人的目光,她噙着一抹笑意,侧头看向身旁的婉儿,戏谑道:“哼,婉儿,你看,后世的歌曲中,又唱到你了呢,看来后世之人,确实很喜欢你啊。”

上官婉儿闻言一怔,连忙将目光重新投向光幕。

(林)“谁,一身风雅奉君王~”

(林)“持素心清明,秤天下才郎~”

(林)“遇合锦绣黄粱,纷纭中静赏~”

随着歌声,光幕之上,新的文字缓缓浮现。

“上官婉儿,别称:上官昭容,唐代、武周着名才女。”

“文学成就:创立“上官体”,主持昆明池诗会,总编典籍,主要作品有《彩书怨》《上官昭容集》二十卷,《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等。”

“政治成就:掌诏命起草,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时人称“内宰相”;首创“十科举人制”,扩大修文馆规模。”

看着光幕上罗列的文字,上官婉儿的嘴角也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浅笑,但她还是很快收敛心神,转身对着武则天深深一揖,言辞恳切:“皆赖陛下信重提携,否则婉儿又如何能于青史之上,留下姓名。”

“你啊,无须谦虚。”武则天笑着摆了摆手,目光中却多了几分深意,“婉儿,如今不一样了,未来的一切,也会不一样。”

上官婉儿何等聪慧,立刻便明白了自家陛下的言下之意,她抬起头,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光亮:“是,陛下!未来的一切,皆会有所不同!”

武则天满意地点了点头,话锋忽地一转:“此前,光幕上所呈现的朕那些争议之事,你可都记下了?”

“回陛下,臣皆已记下。”上官婉儿恭声答道。

“不错。”武则天赞许道,“待今越与幼微来到玄猫城,朕会邀她们详谈。届时,你也一同参加。”

“臣,遵旨!”

君臣二人正说着,只听光幕中的歌声再次流转,这次却多了一份旷达与清雅。

(林)“后来有,一生明旷漱玉噙香~”

(林)“乌江旁歌霸王,结一代清雅无双,举世衣冠齐望~”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超级杰出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主要成就:开创“易安体”词风,词学理论奠基。代表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夏日绝句》、《词论》、《打马图经》等。”

玄猫城里,一直没捞着机会显摆的赵匡胤,一看到“宋代”两个字,眼睛都直了。当他看到那长长一串的作品名,尤其是“超级杰出女词人”这个前所未有的评价时,整个人都乐开了花。

“哈哈哈哈!看看!都来看看!”他指着光幕,笑得见牙不见眼:“想不到啊,想不到!我大宋的女子,竟是如此优秀!这作品竟如此之多啊!这……这超级杰出的女词人又是何意啊?哈哈哈,想必是比杰出更杰出的意思吧!哈哈哈哈!”

旁边的几位帝王看着他那副嘚瑟到没边的样子,皆是嘴角一抽,心中暗自腹诽:这小仙使也忒偏心了些!杰出便杰出,还添个“超级”,这不是存心让赵匡胤嘚瑟吗!啧,真烦人。

而此刻,元符二年。

一座清雅的庭院内,年方十六的李清照正托着腮,饶有兴致地看着光幕。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和那“超级杰出”的评价时,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一双明眸骤然亮起,小巧的下巴微微扬起,胸膛也骄傲地挺了起来。

那副神情,明晃晃地写着:不愧是我,我就是这么厉害!

她正自鸣得意,院外便传来一阵急促又响亮的脚步声,还未见人,她父亲李格非那激动到变了调的嗓门已经传了进来。

“哈哈哈哈!照儿!吾女啊!哎呦!吾的照儿啊!易安居士啊!哈哈哈哈!”

话音未落,李格非已经一阵风似的冲进了院子,看着自家宝贝闺女,那张老脸笑成了一朵菊花。若不是还顾忌着礼法,他简直想把女儿抱起来转上三圈!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女儿面前,上上下下地打量着,那眼神,活像是头一回见到自家闺女似的,激动得嘴皮子都在哆嗦。

“好!好啊!照儿啊,不,是易安居士!哈哈哈!”他一拍大腿,声音洪亮,“‘结一代清雅无双,举世衣冠齐望’!你听听,你听听!这后世之人是何等的有眼光!是何等的评价!爹就知道,吾女之才,绝非寻常才子可比!这下全天下,不,是千秋万代都知道了!”

他越说越是激动,脸上的红光几乎能映亮整个庭院:“不行,此事我定要修书一封,告知子瞻先生他们!让他们也瞧瞧,我李格非的女儿,是何等的风华绝代!”

李清照听着自家父亲这毫不掩饰的夸赞,那叫一个受用。

她微微挺直了本就纤秀的背脊,小巧的下巴扬起一个骄傲的弧度,一双明亮的眸子里闪烁着得意洋洋的光彩,心中那点小得意几乎要满溢出来。

没错没错,就是这样!爹,您可太会夸了!再多来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