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辣椒种子
“你的意思是香囊中有种子?”她试探着问。
小昭连连点头,香囊又往前递了几分。
桑榆这才拿起她掌心的香囊,轻轻地拉开香囊,露出内里的东西里。
里面裹了层原色的麻布,更里面摸起来确实是一粒一粒的手感,难不成是什么花的种子?
她将香囊口稍稍撑大些,尽量不破坏其本来的样子,毕竟这应该算是小昭她娘留给她的唯一的念想。
略有些费劲地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动作轻柔地打开,只一眼,桑榆便直接呆愣在当场。
这是——辣椒种子?
小小一粒扁扁的,中间还带着芽点,赫然便是晒干的辣椒种子,只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品种的辣椒。
她心心念念这么久的辣椒种子就这么容易到手了?
桑榆老半天都没能回过神来,总感觉手里的辣椒种子来得太过轻易,让她感觉好不真实。
“小昭,你这种子从何而来?”良久之后,她终于想起来询问正主,这么多的辣椒种子,不可能凭空出现,总该有个来处。
小昭继续在地上书写起来,这次写的字有点多,不过结合上下文猜测,桑榆还是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你阿爹用一头羊在海外游商队伍里买的?为什么要买?”
被缝制在香囊中显然不是知道其本来的名称和作用,那又为什么会买?
“阿爹说,商人同他说,种子来自异国,能开出很好看的绿花。”
“……”
桑榆仔细回想了一下,辣椒开花是什么颜色的?好像是白色?
这些海外游商为了把东西给卖出去,真的是什么鬼话都能说得出来啊。
桑榆甚至隐隐猜测,或许连那个卖种子的游商,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种子,只是胡乱地编造故事。
不过,她还有个疑惑,怎么感觉听小昭话里的意思,她们那边的海外游商很常见啊,这个时代的航海业发展如此迅速?
“小昭,你阿爹的住处,经常能遇见海外游商吗?”她问出心中的疑惑。
小昭果断摇头,伸手涂去地上写出的字,重新在上面书写。
“不常见,那是第一次遇见。”
正是因为不常见,他阿爹才想买下来种出漫山遍野的海外鲜花送给阿娘。
可惜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种子一直没有发芽,最后这些剩余的就被装进香囊中当做纪念。
桑榆调动自己的大脑仔细回想高中地理,历史上跟华夏打仗的西南地区,应该是后世的越南地区。
那边紧邻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小国,有些国家甚至就被海洋包围着,航海业发达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些辣椒种子或许是他们从大陆彼岸贸易时无意间带回的,味道过于辛辣常人难以接受将其作为食物或调料便弃之不用。
几经波折,竟是被忽悠着卖给了小昭的父亲,最后落到她的手里,也算是一种缘分。
见她拿着种子发愣不说话,刘茂有些好奇地看了看她手中从未见过的种子,问道:“这是什么种子?”
“辣椒种子。”桑榆老实回答。
“哦,原来是辣椒种子。”刘茂点点头,很快惊觉不对,“辣椒种子?就是你刚刚说的那个辣椒?”
旋即他便大喜过望:“那我们岂不是马上就能做那个什么麻辣烫?”
“不行。”桑榆摇头否定,“辣椒不是耐寒植物,就算在岭南这种整年温度较高的地区,最少也得等到二三月份再催苗栽种。”
“而从栽种到开花结果,差不多得两到三个月的时间。”
植物的生长周期天然就是如此缓慢,又没有后世恒温恒湿的蔬菜大棚,她去哪搞能在冬天照常生长开花结果的辣椒。
等等,蔬菜大棚她搞不来,但家里不正好有个大棚么。
香囊中的种子数量不少,要不她就试一试,先少育点苗然后栽种在温室中。
如果真的能正常生长开花,那她就人工授粉,总是能结出几个辣椒来的。
要是不能正常生长,直接被冻死,那也无妨,反正还有辣椒籽等开春再大批量育苗栽种就是。
心中打定主意,桑榆面上却没表露出分毫来,这事成不成的还得另说,就算真能成,也不知道能结出几个辣椒来。
未免让刘茂白高兴一场,还不如就先不说。
见刘茂依旧满脸担忧的样子,桑榆自信一笑。
“没事的,刘大哥,有这关东煮在,你的生意不仅不会继续下滑,反而会渐渐红火起来,相信我。”
这可是畅销后世几十年的便利店冠军单品,冬季美食除烤红薯之外的最佳食物,她特别有信心。
她的想法向来独到,既然选择要跟定她,那就要相信她,这点刘茂心里十分清楚。
只不过,他还是对那麻辣烫念念不忘,想着等明年辣椒成熟之后,定要将麻辣烫的配方和做法也一并学过来。
这次虽然也是合作,桑榆却不打算再沿用之前的三七分账。
上次让刘茂占大头,一来是所有的食材、人力、销售等步骤全都由对方负责,劳心费力。
二来嘛,也有初次合作,桑榆故意多分他些利润以示拉拢之意。
毕竟有利益挂在前头,人才能更有盼头地去做事。
这次不同,关东煮看似简单,但如果桑榆不先把东西搞出来、不把汤汁配比调配好,光凭刘茂一人能想出来?不可能的。
甚至于她要是想加强对刘茂的控制,完全可以每日提供给他汤底,而不教他具体的配方。
就像后世的那些加盟店一样,从总部进调料,直接倒出来放锅里煮。煮好送给客人食用,全程不知道锅底的配比。
不过……她有必要那么防备刘茂吗?
区区一个关东煮而已,他要是真的昧下方子,想抛开自己独立做生意。分分钟她就能把方子公开,让整个岭南城每条大街小巷都有人卖关东煮。
真正值钱的从来都不是她拿出来的那些方子,而是能源源不断提供方子的她这个人。
显然刘茂也明白这一点,他主动提出在关东煮上的利润分红自己可以少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