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朕的大明海军岂能为他们看家护院!
是夜。
朱厚照正在养心殿内打量着土库王朝送来的钻石。
近侍太监缓缓走上前来,恭敬说道:“皇上,礼部尚书、首辅、次辅几位大人在外求见。”
朱厚照闻言,开口说道:“宣他们进来吧!”
“遵旨。”
不时,刘大夏、刘健等人相继走上前来,躬身行礼道:“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
“谢陛下。”
朱厚照看向几位大臣,开口说道:“几位爱卿突然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刘大夏躬身上前说道:“皇上,臣等在宴请几位使臣的时候,他们向臣说出了这次前往大明的请求。”
“近些时日以来,因我大明帝国海舰的发展,以致海盗不敢在近海肆虐。”
“而这些海盗无奈之下,只好前往这些海国附近劫掠。”
“为此……”
朱厚照语气微冷道:“那他们的意思是说,要让朕出兵帮助他们平叛了?”
刘大夏面色一怔,忙声解释道:“回皇上,并非如此。”
“他们说愿意出兵费,请大明派遣战舰帮助他们平定海盗。”
“嗯?!”
朱厚照神情微动,饶有兴致的说道:“他们愿意拿多少钱?”
刘大夏拱手说道:“回皇上,他们愿意每年拿八十万两,以做我大明海舰出兵的费用。”
朱厚照闻言,双眼浮现出一抹深思,摇了摇头说道:“八十万两太少了。”
“更何况,这也只是一时的,难道朕的大明海军是随便给钱就能出动的吗?”
皇帝如此一问,刘大夏等人不禁愣在原地。
从皇帝的话语中,他们明明听出了皇上的意思。
大明出兵可以,只是在条件上有些不足。
而这最后一句话,却是不愿意出兵。
一时间,他们也有些难以琢磨皇帝心中的具体打算。
在大臣们沉思之际,朱厚照开口说道:“刘阁老,你有何想法?”
“皇上,微臣……”
刘健上前一步,犹豫不决。
“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回禀陛下,依臣之见,倒是可以出兵,那让他们再提一些银两?”刘健试探性的询问道。
朱厚照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这……”
朱厚照看着不知如何回应的大臣们,微笑着说道:“平定海盗只是一时之计,但没有了这些海盗,里海五国可还愿意缴纳银两?”
刘健等人相视一眼,摇了摇头。
海盗已经平定,他们自然不愿意。
“如此,朕为何还要帮助他们平定海盗?”朱厚照反问道。
刘健面色深邃的思考着皇帝所说的这些话。
时约半刻左右,刘健眼前一亮,拱手说道:“吾皇圣明。”
朱厚照望着刘健清明的面庞,笑着说道:“看来刘阁老已经想到了。”
刘健颔首说道:“皇上圣明。”
“这海盗自然不能帮他们平定,但借助大明帝国的威名,却可以令海盗退避三舍!”
“若是他们不愿缴纳银两的话,自然也是失去了大明帝国的保护。”
当刘健说出这句话后,在场的大臣们瞬间明白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吾皇圣明!”
李东阳随即开口说道:“皇上,臣倒是有个疑惑,还望皇上能够解答。”
朱厚照点了点头,示意李东阳说下去。
“皇上,如何才能让这些海盗知晓他们受我大明帝国的保护?”
“难道爱卿忘记了大明旗帜了!”
“若是将这些旗帜悬挂于近海港口附近,这些海盗若是敢来,便是藐视大明国威!”
“朕必定派遣大军将其荡平。”
“臣等遵旨。”
……
翌日。
驿站内。
刘大夏将皇帝的话原封不动的告诉了五国使臣。
当五国使臣得闻这件消息后,脸色皆显得格外难看无比。
大明皇帝的打算,他们心中岂能不知?
本以为借着这次献宝的事情,能够跟大明皇帝好好说上几句。
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依旧会是这样的结果。
“刘大人,大皇帝打算每年缴纳多少银两,才能给予我们大明旗帜的使用权?”
刘大夏开口说道:“每年缴纳一百万两白银,在此期间,若是海盗来犯,我大明海舰必定亲自将其平叛。”
“但若你们不缴纳银两的话,我大明帝国将不再行使保护的权利!”
“一百万两!”
五位使臣脸色顿时显得格外难看。
对于他们这些小国,凑出百万两白银的确不是什么难事。
可一旦将这百万两银白缴纳出去,那一旦王朝遭遇什么大的灾难,他们将很难再去补救。
虽然与他们之前提议的仅是相差二十万两,但意义却是相差甚多。
“刘大人,能不能向大皇帝求求情,念在我们是大明属国的份上。”
使臣们一一哭着向刘大夏求情着,就差当场跪下了。
“诸位使臣不必如此,皇上还有另外一句话让我转告你们!”
使臣们闻言,眼前皆是一亮,急忙询问道:“刘大人请说。”
刘大夏正身说道:“皇上有旨,若是各国使臣无法每年拿出百万两白银的话,还有第二个办法!”
“就是在缴纳五十万两白银的基础上,里海五国需开设更多的港口海岸,负责安顿大明商业前往内地售卖物品。”
“其物品售卖出的价格百分之三赋税由大明帝国收缴,里海五国不得收纳!”
当里海五国五位使臣听到这第二个办法的时候,都不曾有半刻犹豫,重重的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同意,我们同意第二条!”
对里海五国而言,大明帝国的商人愿意前往他们的王朝售卖物品,简直是莫大的好事。
相比于大明帝国,里海五国无论是商业、物品都极度的匮乏。
虽然他们心中十分清楚,大明帝国想要开辟出更多的市场。
但这一条对他们而言,同样有着莫大的好处。
当刘大夏听闻他们的选择后,微微颔首道:“如此,本官便向皇上禀明此事。”
一名名使臣感激涕零道:“多谢刘大人,多谢大皇帝陛下。”*